APP下载

按照学科亚专业构建眼科护理专业组的临床实践效果

2014-10-15吴燕王晓蕾于文春康玲杨霖

军事护理 2014年16期
关键词:专业组眼科专科

吴燕,王晓蕾,于文春,康玲,杨霖

(1.第三军医大学 护理学院,重庆 400038;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眼科,重庆 400038)

护理学已于2011年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一级学科,其下属二级学科及其亚专业必将和医学等其他一级学科一样,划分得越来越细。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有的放矢地在本专业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以提升专业能力,才能适应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我科自2009年2月开始,按照眼科学亚专业构建眼科护理专业组,并按照专业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使护士明确了专业方向,增强了学习和临床实践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大大提升了护士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2月选择我院眼科A病区、B病区和C病区的全体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三个病区共120张病床配备护理人员49名,护士年龄为20~45岁,平均(28±5)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20名、护士21名。2009年1月前为实施前,病区实施包干床位的责任制小组护理;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为实施后,以护理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护理工作。

1.2 方法

1.2.1 眼科护理专业组的构建 我们根据眼科学亚专业构建了6个护理专业组,并与医生专业组对应,每个病区2个,分别是白内障护理组、角膜病和青光眼护理组、眼眶病护理组、儿童眼病和眼底病护理组、玻璃体视网膜I组、玻璃体视网膜Ⅱ组。根据工作需要并结合护士意愿,将工作2年以上的护士分到各专业组中,每组设1名组长为本专业组的负责人,由科室选拔产生,选拔条件结合工作年限、学历、专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1]。

1.2.2 护理专业组的工作模式 所有护理工作均以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患者入院时,根据疾病类别收入到各专业组,各组责任护士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负责所分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工作。各专业组组长除分管一定数量的患者外,还负责指导本组责任护士的工作,组织本组的护理病历讨论和护理查房等。相同专业组的护士和医生自动组成团队,每天一起查房、检查患者、讨论病情,听取医疗专业组教授对患者病情进展和诊疗方案的介绍,护士根据病情进展和诊疗要求调整护理计划和措施。除共同管理本组患者外,各专业组医护人员还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进行合作。

1.2.3 建立适合护理专业组运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主要包括“西南医院眼科护理专业组各级人员职责”、“护理专业组收治患者流程”、“护理专业组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方案”、“护理专业组排班方案”、“护理专业组绩效考核方案”,“护理专业组工作质量考核标准”等。

1.2.4 加强系统培训以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意识构建专业组的初始阶段,为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我们设计了眼科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利用4个月时间对眼科护士进行了系统、规范地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1]。此后的年度培训计划分科室和专业组组织两个层面,科室负责全科护士培训,内容聚焦于眼科护理理论和技术的前沿进展;各专业组针对本组每位组员的工作年限和临床能力制定分层次、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包括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跟本组医生轮转、到眼科门诊和手术室学习等。

1.2.5 效果评价 在实施护理专业组工作模式前后,比较护士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变化。护士的专业能力通过问卷调查,请眼科30名医生进行评价,其中住院医生7名、主治医生11名、副教授以上12名。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由研究者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共12个项目。科研能力通过对眼科2005-2008年与2009-2012年的护理科研成果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护理专业组工作模式前后护士专业能力的比较 实施专业组工作模式后,护士对病情评估的准确性、汇报病情的及时性、裂隙灯操作技能、对急诊的处置能力、向医生提出诊疗建议的主动性和正确性、医护协作质量等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表1)。

表1 实施护理专业组工作模式前后护士专业能力的比较(n=30,)

表1 实施护理专业组工作模式前后护士专业能力的比较(n=30,)

2.2 实施护理专业组工作模式前后眼科护士的护理科研成果的比较 从图1可看出,实施专业组工作模式后,眼科护理组的发表论文数、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数、获得护理创新基金项目数等均有明显的增加。

图1 护理专业组实施前后眼科的护理科研成果比较

3 讨论

3.1 构建护理专业组帮助护士明确了专业方向,符合专科护理发展的特点和要求 近年来,我国对发展专科护理日益重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确定临床专科护理岗位”。但是,目前我国专科护理发展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和临床护理专业岗位设置没有完全对应。护士在学校接受通科教育,没有确立专业方向,到医院工作分到各专科,由同样没有接受过专科教育的高年资护士带教,这种经验式成长的护士难以满足现代专科护理发展的要求。在欧美发达国家,护理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时即可选择专业方向,例如英国护理学院的学生在完成2年通科教育后,第3学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和相应的专业课程。眼科专业的护士分到医院工作后,将根据眼科学亚专业进一步选择专业方向进行培训,如眼科急症、眼附属器和眼肿瘤等[2-4],这种学历教育和临床护理岗位设置对接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专业化、高质量的专科护理人才,不同专业的眼科专科护士在英国的眼病预防和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大大促进了眼科专科护理的发展[5]。

3.2 护理专业组工作模式提高了眼科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 表1和图1显示,在实施专业组工作模式后,护士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在构建专业组前,我们实施的是目前临床普遍实行的“包干床位的责任制小组护理”,即按照一定的职称、工作年限将各病区护士分为2~3个小组,每个小组分管一定数量床位的患者,护士没有亚专业方向,所分管患者可属白内障、青光眼等各个专业组,护士难以对每一个亚专业的疾病深入学习和了解,每天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聚焦于所包干床位患者的医嘱完成情况,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也缺乏针对性,而且这种被动的工作模式不利于提高护士独立思考和主动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护理专业组的构建改变了工作模式,要求护理工作流程和内容也有相应的不同,所有的护理工作,包括护理临床、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都是以护理专业组为单位开展的,这有利于护士围绕专业方向有重点、持续、深入地工作和学习,从而促进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3.3 明确专业方向有利于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专业方向的明确,增强了护士的专业归属感。护士有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明显转变,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表现为自费购买专业书籍、主动参加本专业医疗组的学术讲座、医疗查房和病例讨论,向医生请教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4 构建护理专业组的方式与眼科医疗专业组的构建方式相同,有利于医护一体协同发展 相同亚专业的医生和护士自动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这种工作模式促使护士和医生联系更加紧密,护士能更深入地参与到眼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专科理论和专业技能,而且提升了护士的临床科研思辨能力,护士主动与医生进行临床科研方面的合作,医生主动为护士申报科研项目提供选题、研究设计等方面的指导,护士帮助医生收集临床资料、参与临床药理实验等。在本专业组医生的指导下,护士积极投稿,参加本专业的眼科医疗学术会议,而不再局限于护理学术会;例如儿童眼病护理组长,投稿医疗的儿童眼病会议获准参会,不仅打破了亚专业的眼科医疗学术会议没有护士参加的局面,其文章还被采用并在大会发言交流。这种良性互动在提高护士综合能力的同时,拓展了护理学术交流和学习的路径。因此,护理专业组的构建密切了医护合作,促使护理与医疗交叉渗透、互相补充、更好地协同发展。

4 小结

按照眼科学亚专业构建护理专业组,并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及工作流程,明确了护士的专业方向,有利于护士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对护理专业组的进一步建设,探索如何能够结合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更好地优化现有的临床护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探讨眼科专科护士的发展路径,拓展眼科护理的实践范围,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促进眼科专科护理的发展。

[1]吴燕.眼科专科护士专业化培训模式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72-873.

[2]Sandinha T,Hebbar G,Kenawy N,et al.A nurse-led ocular oncology clinic in Liverpool:Results of a 6-month trial[J].Eye(Lond),2012,26(7):937-943.

[3]John C B,Mrcophth M D.Nurse specialist treatment of eye emergencies:Five year follow up study of quality and effectives[J].Int Emerg Nurs,2009(17):149-154.

[4]Law K,Mensah E.Nurse-Led chalazion surgery:Are they as good as doctors?[J].Ophthalmic Nurs,2001,5(1):17-21.

[5]Elizabeth G.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the glaucoma specialist nurse[J].Nurs Times,2005,101(38):32-34.

猜你喜欢

专业组眼科专科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动物药专业组
2016IPA年度国际摄影奖最佳表现作品选登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