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偶老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2014-10-15吴晓莲雷利霞周繁华李晨曦
吴晓莲,雷利霞,周繁华,李晨曦
(湘南学院 护理学系,湖南 郴州 423000)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至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疾病负担的第二大原因[1]。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抑郁作为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因其可导致自杀和残疾等严重结局而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已成为老年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大中城市社区老人,对农村老人尤其是农村丧偶老人抑郁状况的研究极少。为了解农村丧偶老人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及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本课题组于2013年对湖南郴州市农村老人进行了调查,并重点对丧偶老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年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郴州市下辖的11个区县中抽取2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共10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3个村组(共30个村组),然后按村组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年龄≥60岁的老年人;能用语言和 (或 )文字与调查者交流,沟通无障碍;知情同意,愿意配合者。排除标准:调查期间住院治疗者;精神障碍者;病情危重,有意识障碍者;有严重听力、视力障碍以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
1.2 调查工具
1.2.1 老年人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 该量表由Brink和Yesavage等于1982年编制,包括30个代表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核心条目,总分30分,专用于老年人的抑郁筛查。评分标准:0~10分为抑郁症状检出阴性(即正常),11~20分为轻度抑郁,21~25分为中度抑郁,25~30分为重度抑郁。凡GDS评分≥11分者,为有抑郁症状。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5,聚合效度为0.8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3],
1.2.2 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 为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独居、自理能力、合并慢性病情况、经济保障、是否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有无娱乐活动、丧偶者再婚意愿等。
1.2.3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 由Lawton和Brody等于1969年制定,共有14项,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6项)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8项)两部分,均采用4级评分,总分14~64分,>16分判定为自理能力下降。该量表被广泛用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具有良好的信效度[4]。
1.3 调查方法 调查前取得当地村组委的支持,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人,经由统一培训后的调查员采取入户访问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向老年人介绍调查目的,征得同意后发放问卷,老年人根据指导语独立完成问卷。受教育程度低者尤其是文盲的老年人,由调查员读题,并将书面语言改成口头语言,让被调查者作出自评。如有各种原因不能亲自填写者,请家属或朋友代填。问卷当场回收,调查员逐项检查、核对,以免缺项、漏项,数据由调查组人员双人录入。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农村丧偶老人与有偶老人抑郁症状检出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17份,收回有效问卷1379份,有效率为97.3%。1379名有效应答人群的年龄分布为60~91岁,平均(67.8±7.5)岁,其中有偶老人(指老伴尚在或老伴去世但再婚或有伴者)1037名(占75.2%),丧偶老人(指老伴去世且未再婚者无伴者)342名(占24.8%)。丧偶老人和有偶老人的GDS得分分别为(16.87±4.37)、(13.19±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2,P<0.001);按 GDS评分标准,丧偶老人和有偶老人的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8%(102/342)和13.5%(140/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64,P<0.001)。
2.2 不同社会人口学因素丧偶老人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 根据GDS得分情况,将丧偶老人分为有抑郁症状组和无抑郁症状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是否独居、自理能力、罹患慢性病、经济保障、娱乐活动等丧偶老人,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高龄、独居、自理能力降低、罹患慢性病、经济无保障、缺乏或较少娱乐活动的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表1)。
表1 不同社会人口学因素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N=342,n(%)]
续 表:
2.3 影响丧偶老人抑郁症状的多因素分析 以老年抑郁症状是否检出阳性(GDS评分≥11分者)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指标(即性别、年龄、是否独居、自理能力、罹患慢性病、经济保障、娱乐活动)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自理能力、是否独居、性别、经济保障、罹患慢性病5个自变量最终进入回归模型(表2)。结果显示,在其他自变量固定的情况下,自理能力降低的丧偶老人抑郁症状检出阳性的优势是自理能力正常者的4.743倍;独居者是非独居者的4.255倍;女性是男性的1.690倍;而健康老年人是罹患1~2种慢性病老年人的0.606倍。
表2 与丧偶老人抑郁症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农村地区丧偶老人抑郁症状检出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丧偶老人GDS的分值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有偶老人(P<0.05),其结果高于近年来文献报道的10%~23%的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5-6],也高于桂全林等[7]对四川农村丧偶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2%的报道,更高于陈立新等[8]对城市丧偶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6.5%的调查结果。这一方面与不同研究涉及的样本量及范围不同有关;另一方面提示我们,农村丧偶老人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城市丧偶老人,更高于一般老人。分析原因:(1)丧偶作为老年人的严重“丧失性”生活事件[9-10],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农村丧偶老人的致病作用更加突出;(2)农村地区由于在经济水平、社区服务网络、社会支持、卫生保健等方面与城市社区存在较大差异,加上经济落后,使他们面临更多的生活困难和精神问题。因此,呼吁政府和全社会要关注农村老人尤其是丧偶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3.2 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 从表2可见,女性、独居、高龄、自理能力降低、无经济保障、患慢性病、娱乐活动缺乏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理能力降低、独居、女性、罹患慢性病均为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
3.2.1 自理能力 本研究显示,丧偶老人伴有自理能力下降是发生抑郁状况的危险因素,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自理能力出现缺失,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和拖累,易引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关。因此,我们应做好老人及家属的健康知识宣教,鼓励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一方面可以减少因老龄和患病导致的躯体功能障碍,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
3.2.2 是否独居 本调查结果显示,独居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独居老人。分析原因:丧偶又独居不仅使老年人出现情感缺失,难以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及必要的生活照顾,容易产生孤独、忧郁,重者出现自卑和厌世想法,甚至产生自杀行为[11];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家庭的照料能力不断弱化,加上子女不懂得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使老人有被遗弃、被疏远感。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并让子女等家庭成员为老人提供更多的生活照顾和精神支持,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3.2.3 性别 尽管女性日常生活方面更独立,丧偶后生活起居多不受影响;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是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与女性心理特质以及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经济独立性相对较差等有关,较之男性更易产生抑郁症状[5,12]。因此,应对丧偶女性老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3.2.4 罹患慢性病 从表2可见,罹患慢性病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且患病种数越多,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越高。本研究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5,13]。罹患慢性病尤其患多种慢性病者,由于机体功能受损,反复接受治疗的时间较长,进一步加重了本就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家庭的负担,不仅给老人身体造成极大的不适,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和健康教育工作,重视躯体疾病对老年人心理的不利影响,协助做好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工作。
4 小结
农村丧偶老人已成为抑郁症的高危人群,自理能力、是否独居、性别及罹患慢性病是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不仅要关注城市社区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关注农村丧偶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丧偶老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1]朱建中,蒋幸衍,周德怡,等.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5):277-275.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217-219.
[3]谢丽琴,张静平,焦娜娜,等.农村空巢老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0):2515-2517.
[4]燕铁斌.康复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6-80.
[5]刘宏军,孟琛,汤哲.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4-795.
[6]于欣.老年抑郁症的研究现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3):1811-1813.
[7]桂全林,王素芬,兰勇.四川省农村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3):1004-1006.
[8]陈立新,陈功,郑晓瑛.北京城市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4):696-698.
[9]宁自衡,Esteves J,林中宝,等.澳门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331-332.
[10]吕永良,吴爱勤,李鸣,等.老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4):254-256.
[11]贺新艳,栾霞,刘丽杰.丧偶独居老年人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42-144.
[12]孟琛,汤哲.北京城乡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分析与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0(7):196-99.
[13]孙菲,汤哲,刘富荣.北京市城乡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对抑郁症状发病率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9(3):28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