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16PF人格特征调查分析
2014-10-15魏鹏程
魏鹏程
(武汉轻工大学 学生工作处,湖北 武汉 430023)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初步形成并日趋成熟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人格特征的塑造,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整个人生都有重大影响[1]。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并在其人格逐步完善、定型和成熟的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本研究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实施测验,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人格心理现状,为加强其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心理训练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主要为某大学2009级至2012级工科、理科、管理、文科、医学和艺术专业全日制高校在册本科四个年级的学生。
(二)测评工具
采用美国RB Cattell编制的16PF作为测量工具。测验共有187题,采用三级评分,问卷以16种相对独立的基本个性因素(即主要因素),包括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和紧张性(Q4)反映个体的人格特征。将16个因素的原始分根据全国常模换算成1~10的标准分,4 (三)抽样方法及样本量 采用非等概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以前面所述的研究对象为抽样框,以工科、理科、管理、文科、医学和艺术六个专业的1-4年级男、女学生为抽样分组,拟调查每专业每年级男、女生各50名,每年级600名,每专业400名,合计2400名。回收2237份问卷,有效率为93.2%。 (四)组织调查 以班级为单位,定点集中,统一要求,组织无记名方式答卷。在测试中,先由主试向被试讲解测试的指导语,包括测试的目的、意义以及测试注意事项,由被试独立完成各问卷题目,现场收回,由专人逐份核对答题纸选项后输入计算机,评分、存档到数据提取全部自动化。 (五)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正态性检验、T检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一)男女和生源不同学生人格差异分析 从整体来看(如表1所示)除怀疑性偏低外,男女生或不同生源学生16种人格因素都处于中间水平。除聪慧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实验性和自律性外,男女生在其他9种人格因素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城市和农村学生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和忧虑性人格因素上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女生乐群性、兴奋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和紧张性明显高于男生;男生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明显高于女生。农村学生忧虑性明显高于城市学生,其他7种因素上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 表1:不同性别和生源学生16种人格因素均值差异T检验 (二)年级不同学生人格因素的差异分析 各年级学生16种人格因素中,除怀疑性偏低、兴奋性因素偏高外,其他因素都处于中间水平。各年级学生在16种人格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来讲(如表2所示),四个年级相比较而言,大一学生在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上较低;在聪慧性、敏感性、恃强性、独立性上较高。大二学生幻想性较低;稳定性、怀疑性、实验性、紧张性较高。大三学生敏感性和忧虑性较低;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和世故性较高。大四学生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怀疑性、世故性、实验性、独立性和紧张性较低;有恒性、幻想性、忧虑性、自律性较高。 表2:不同年级学生16种人格因素均值差异比较(F检验) (三)专业不同学生人格因素差异分析 总体上各专业学生16种人格因素中,除怀疑性和独立性偏低外,其他因素都处于中间水平。各专业学生除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忧虑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外,其他9种人格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来讲(如表3所示),六种专业的学生相比较,工科学生实验性高,世故性较低。理科学生独立性较高,乐群性、兴奋性和敏感性较低。管理学生乐群性、兴奋性和敏感性较高,怀疑性和幻想性较低。文科学生幻想性较高,敢为性较低。医科学生怀疑性较高,独立性较低。艺术学生敢为性和世故性较高,实验性较低。 表3:六种专业学生16种人格因素均值差异比较(F检验) (四)16PF二阶因子与应用因子得分分布统计 16PF人格二阶因素标准分≤3分或≥8分为界定特征因子的标准,而应用因子根据总和分数,其高低分值界定的标准不同。如表4所示,大学新生在X1、X2、X3、X4二阶人格因素上≤3分或≥8分的百分率以及各应用因子 Y1、Y2、Y3、Y4高低分值所占人数的百分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健康Y1因子高分者所占比例最高(75.8%),其次是专业成就Y2因子高分者(44.7%)以及创造能力高分者(44.2%)。另外成长能力Y4因子低分者占9.6%,心理健康Y1低分者占1.0%。 表4:大学新生二阶因子与应用因子均分及得分分布统计结果 (一)大学生16种人格因素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在性别差异上,女生容易融入群体团队,但也易紧张忧虑。男生更加沉稳和独立。性别差异是导致男、女生人格不同的重要因素,男、女生应在发挥性别优势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意识,不断修正个性特征,发挥潜能,逐步调整和完善自身的人格特征。在地域上,农村学生更加忧虑。生源地的不同,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的不一样,也是影响学生人格特征的重要因素。任百利等研究表明[3],16PF常模是动态变化的,大学生人格因素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一方面现代的大学生面对网络信息化社会,获取新知识、新技能途径增多,与社会联系更密切,学生表现出乐群外向人格特征,同时也造成学生过分依赖于网络的便捷,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使学生不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一些消极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好感情用事的人格特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的。 (二)不同年级学生的16种人格因素也呈明显差异,大一学生缺乏稳定性和自律性。新生进校,对新的校园生活需要时间适应和发展,这与普遍情况相吻合,但本研究中一年级学生独立性比其他年级学生要高,有待考证;大二学生怀疑和紧张程度较高,这个阶段要加强专业化课程的学习,各种等级考试也逐渐开始,在一定程度上趋向紧张。大三学生世故性偏高,大四学生自律性偏高。高年级学生的世故和自律性高与他们面临的考研和就业压力相关。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因而易形成精明世故、机警、自律和高忧虑的特征[4]。 (三)从不同专业学生的整体情况上讲,理工科的学生在沟通交流能力、兴奋性和敏感度上低于其他专业学生,实验性和独立性上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相反,文科和管理学生喜欢交流,易兴奋性、敏感度较高;医科学生怀疑性较高。另外本调查结果中艺术学生在敢为性和世故性上高于其他专业学生,这与通常情况有所不符,尚需考证。所以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学生要相互学习和沟通,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弥补缺陷和不足,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 (四)从16PF的二阶因子分布上看,大学生个性特征主要为适应性、外向型、安详型和果断性。因此,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的锻炼和独立性的培养,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宝贵的大学阶段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而且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在今后工作中学校应更加关注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及相应帮辅,长期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动态,定期开展提高自信心、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等心理素质训练。 [1]王益明,刘会杰.在校大学生价格变化之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1,(2). [2]刘永和.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问卷手册[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1987.1-12. [3]任百利.卡氏16PF中译本常模2O余年的变化趋向[J].心理科学,1994,(3). [4]杨春城.师范类专科新生16PF人格测验结果分析[J].思茅师范高专学校学报,2010-10.二、结果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