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大学互动性课堂的发展

2014-10-14程露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高校

程露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优化,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日益显露。但就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并不高,经常出现教师在台上授课,学生在座位上玩手机、睡觉状况。本文针对这种情况,简单阐述了在大学课堂上加强互动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互动课堂的实施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互动性课堂的发展策略,旨在优化课堂教育模式,提升高校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 互动性课堂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14-01

有效沟通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对于高校中课堂教育模式而言,教学过程理应是开放、自由与沟通状态。在授课过程中,师生的和谐交流能够强化学生与周围环境间的交互程度,从而实现课堂知识点的有效灌输。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普遍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的状况,学生只是在考试前通过“划重点”突击考试内容,对知识的掌握毫无帮助。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日益明确,教师理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引导、沟通来教授知识。

一、建立互动性课堂的必要性

1.是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保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必须要保障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的顺利实施。通常而言,教学活动的过程包含五个方面,即教育目标的阐述、教学内容的输入、活动的开展、师生角色的互换以及教学环境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与教师加强互动才能够让互动继续进行。

2.是多维课堂的要求

高校教學课堂的开展需要具有趣味性与研究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需考虑到课堂的多元化,例如建立活动任务,让学生产生解决任务的动力。在动力驱动下,学生对课堂的投入精力增多,从而带动课堂活动的开展。在学生与周围同学或教师交流过程里,无形中完成了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习,让教学成果多维化。

二、互动性课堂建立原则

1.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基本上确定。大学生刚进入高校校园,情感处于亢奋状态,且具有较强波动性。这些学生在脱离了高中教师的约束管教之后,会希望在大学生中找到生活乐趣与理解尊重。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实现自我表现。高校教学并没有高中时候的高考压力,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的教学不需要过分重视教学进度,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适当展示自我。

互动性课堂需要改变高中授课中学生“配角”的地位,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翁,提升其参与意识。

2.活跃课堂氛围,构建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融洽是互动的基础。研究发现,学生在轻松氛围下学习,不会产生较大约束感,思维活跃程度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由此看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是拉近师生距离的纽带。试想,若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敌对关系,那么互动行为无法产生,自然不能构建互动性课堂。

活跃的氛围能够舒缓学生上课时的紧张情绪,从而敢于将自己观念提出,甚至与教师争论。在没有精神压力的状态下,学生能够将教师看做平等地位的人,看做朋友,快乐学习。

3.加强师生交流,提升认知能力

师生间的交流并不是知识的单向传输,对于教师而言,交流能够让自己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创新想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交流的过程也是信息流通的过程,学生在这一环节思维更为活跃,类似于“头脑风暴”的效果。互动性课堂本就是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能够提升对知识点的学习能力,不再局限于自身原本认识水平。对于一些原本认知上存在错误或片面的知识,教师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够发现并加以修正,提升学生认知水平。

三、互动型课堂的建立要点

1.教学进度有效掌控

就目前高效互动性课堂的开展而言,一些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很容易造成课堂控制率下降,让学生过分活跃。互动性课堂应将互动主体放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若没有合理控制,很容易出现学生之间的单方面互动,教师引导作用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课堂可能陷入一种“学生中心论”中,这是一种教学误区,不利于授课大方向的引导。因此教师在互动课堂开展过程中,仍需对课堂做到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出现“一锅粥”现象,通过引导、激励与辅助让互动课堂发挥效用。

2.避免知识灌输,加强课堂引导

“引导”在互动课堂中作用较大,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不仅让学习过程更具挑战性,还能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帮助作用。在高中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方式多为“灌输”模式,互动性不强却地位分化明确。高校教学中,若仍旧延续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的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专业知识,但分析问题与独立解决的能力较差。互动性课堂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交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加课堂有效性,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而非“学会记忆”。

3.多元化教学方式

每位学生都有其特殊性,在学习方式上也各有所好。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模式的展开来加强学生课堂参与性。另外,互动课堂并非一定要在课堂时间进行,也可因通过课后学生自学来完成。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知识点的归纳工作,在下节课用ppt在班级内展现;让学生分组完成项目教学内容,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与整理归纳来提升学习能力等。

4.实施激励政策,优化评价模式

当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问或积极参与教学时,教师应适时给予表扬。同时,在课堂开始时可以告知学生上课表现的重要性,可将最终课程评价模式稍加改变,摒弃传统单一卷面分数的落后方式,以“最终成绩=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30%”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课堂参与的重要性。激励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性,促进师生间互动交流。

四、结束语

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大学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教师应加大研究力度,改善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滞后点,让互动性课堂更好发展,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高校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姚延立,伊厚会.大学课堂互动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及条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

[2]刘红梅.改善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性——行动研究报告[J].山东外语教学,2008(01).

[3]樊超,樊敏.浅谈当代大学课堂的互动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09).

[4]何健.论课堂教学交往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科学,2011(01).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高校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