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理学家程颢唱和诗中的人文内涵

2014-10-14张丹

文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人文内涵

张丹

内容摘要:北宋理学家程颢毕生致力于丰富与传承理学事业的同时,还写下了一些颇有可读性的诗歌,尤其是后期的一些唱和诗,将吟孔颜之乐、塑圣者形象、表经世之心、寄恬淡意趣的人文内涵不着痕迹地融入诗中,别具风貌,自成一家。

关键词:程颢 理学家 唱和诗 人文内涵

程颢,北宋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程颢的理学思想决定了他的整体人生态度也必然是融通谐和、自得其乐的,而这种生活方式与精神体验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

一.吟孔颜之乐

熙宁五年(1072年),程颢罢归后在洛阳与邵雍酬唱最多。邵雍携酒与程氏父子同游月陂之上,论议终夕,并互相做诗唱和。“是日,康节有诗,明道和之,今各见集中。”(《二程集》第673页,《程氏文集·遗文》)邵雍作《同程郎中父子月陂上闲步吟》诗,程颢作《游月陂》、《和尧夫西街之什二首》相和。《游月陂》写道: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日约重陪。

此诗语句清新隽永,意境清高淡远、静谧澄澈,具有明显的写意特征。诗中作为审美对象的 “水心”、“云影”、“林下”、“泉声”等自然景物,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还被赋予了哲理意蕴。程颢借此传达出其超越凡俗、以达圣贤的心灵状态,寄寓了他不为俗务所累的人生理想。

邵雍写作大型组诗《首尾吟》一百三十余篇,集中反映了宋代理学家尚意主理诗学主张。程颢认为,邵雍吟诗是为形容人生的“至乐”。其中“至乐”源于《庄子·至乐》,是一种“无为”之乐、“无乐”之乐,与追求人之声色犬马之乐不同。程颢在其和诗《和尧夫首尾吟》中写道:

先生非是爱吟诗,为要形容至乐时。醉里乾坤都寓物,闲来风月都输谁?死生有命人何与,消长随时我不悲。直到希夷无事处,先生非是爱吟诗。

程颢用“至乐”来形容仁者。这里的所谓“乐”,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亦称“孔颜乐处”。孔子在《论语》中说: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2]程颢在诗中不仅推崇“贫贱乐”、“颜回乐”,也强调“予心乐”。他说:“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耳。‘其字当玩味,自有深意。”(同上书第135页,《程氏遗书·卷十二》)其“深意”何在呢?在《程氏外书·卷一》程颢言:“若颜子箪瓢,在他人则忧,而颜子独乐者,仁而已。”(同上书第352页,《程氏外书·卷一》)在他看来,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保持悠游闲乐,对于世俗的毁誉之见,不悲不喜,这才算是寻到了孔颜乐处。吟孔颜之乐是程颢后期诗歌主要的写作范畴,也是他诗歌的主要基调。

二.塑圣者形象

邵雍曾作《安乐窝中好打乖吟》:“安乐窝中好打乖,打乖年纪合挨排。重寒盛暑多闭户,轻暖初凉时出街。风月煎催亲笔砚,莺花引惹傍樽垒。问君何故能如此,祗被才能养不才。”(邵雍《伊川击壤集·卷九》)所谓“打乖”,指的是卖弄聪明,颇有点诙谐戏谑之意。诗中以“打乖”一词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贤者形象。程颢《和邵尧夫打乖吟二首》道:

打乖非是要安身,道大方能混世尘。陋巷一生颜氏乐,清风千古伯夷贫。客求墨妙多携卷,天为诗豪剩借春。仅把笑谈亲俗子,德荣犹足畏乡人。

圣贤事业本经纶,肯为巢、由继后尘。三币未回伊尹志,万钟难换子舆贫。且因经世藏千古,已占西轩度十春。时止时行皆有命,先生不是打乖人。

其一,言邵雍安贫乐道,虽混处尘俗,但至德之容使乡里之人皆知敬畏。可见,程颢注重道德修养,称颂先生不为俗子,经营圣贤事业,表达了邵雍崇尚颜回之乐的圣人精神境界。颈联“客求墨妙多携卷,天为诗豪剩借春”,着墨叙写邵雍书法之妙,诗酒之豪,赞赏先生个人才学。

其二,程颢以淡泊名利的先贤,巢父、许由、伊尹、曾参以喻邵雍,意在表明邵雍非自己所说“打乖人”,而是尚 “德”之人。颈、尾两联,作者用“经世千古”、“时行时止”等诗句,概括了邵雍平生经纶于圣贤事业,但心志难遂的窘困处境。邵雍谈到这首和诗时也说:“唯明道知先生为深,故先君之葬,不肖请志其墓焉。”(黎靖德《朱子语类》)

三.表经世之心

熙宁五年(1075年),程颢罢归,回到洛阳后,一心讲学。熙宁七年,“程颢居洛,‘岁余得监西京洛河竹木务”。(同上书第635页,《程氏文集·卷第十一》)此时,吕公著、司马光等都罢官闲居洛阳,与程珦、程颢、程颐来往密切,经常在一起饮酒咏诗,议论时政,批评王安石新法及其新学。[3]其间,程颢与吕公著之间关系密切,相互酬唱。

熙宁十年(1077年)春,吕公著被起用于河阳,任刺史。河南府尹贾昌衡同司马光、程颢在洛阳福先寺上东院设宴为之饯行,邵雍因病没有赴宴。席间吕公著与司马光辩论甚为激烈,程颢作《和花庵》、《送吕晦叔赴河阳》、《赠司马君实》、《和诸公梅台》、《和王安之五首》等诗篇,以调和二人的矛盾。“明日,伯淳语康节曰:‘君实与晦叔席上各辩论出处不已,颢以诗解之。”[4]

当时,宋神宗秉政,重新起用在熙宁三、四年间参与变法的人物,吕公著也在其中。作为吕公著志同道合的密友,程颢作《送吕晦叔赴河阳》以贺,诗云:

晓日都门扬旆旌,晚风铙吹入三城。知君再为苍生起,不是寻常刺史行。

诗中,他极力肯定吕公著“不是寻常刺史行”,其实,也预示了自己的经世之志可得施展。而此时,司马光对神宗重新起用旧党的决策表示怀疑,对变法采取完全不合作态度。因此,程颢作《赠司马君实》,诗云:

二龙闲卧洛波清,今日都门独饯行。顾得闲人均出处,始知深意在苍生。

一方面,程颢认为贤人应该在朝,应争取更多的权力,以济苍生;另一方面,在程颢看来,他们久被压抑的政治热情也需要宣泄的渠道。所以,程颢赞同吕公著的立场,希望司马光有机会为苍生而起。这实际上,也正表达了程颢的政治观点。

四.寄恬淡意趣

诗作《小园》、《野轩》、《污亭》、《药轩》、《晚晖亭》是程颢为王安之所作,这组诗为《和王安之五首》。王安之是欧阳修的门生,常与程颢相互酬唱,他“平生有诗千首,文士多爱重之。”[5]其中《小园》云:

闲坊西曲奉常家,景物天然占一窳。恰似瘐园基址小,全胜浥涧路途赊。知郡陋巷心又乐,比我侨居事已誇。且喜杖藜相过易,隔增无用小游车。

诗歌吟咏“景物天然”的闲适恬淡意趣;诗人向往“小园”、“陋巷”这种幽静僻处,同时这也是诗人心中安贫乐道的象征物,寄托着诗人清静平和的情怀。

作为理学家的程颢,亦深谙儒家的诗教传统,并进一步把儒家伦理道德原则引入诗歌理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有节故有,止乎礼义者节也。”(同上书第130页,《程氏遗书·卷十一》)就是说,无论是抒情、言志、嗟叹、咏歌、舞蹈等,都要符合儒家的礼义规范。程颢又言:“礼者,理也,文也。理者,实也,本也。文者,华也,末也。”(同上书第125页,《程氏遗书·卷十一》)虽然程颢在理论上反对作文、作诗,但实际上他不仅作诗,而且作了不少好诗。程颢的诗作,虽反映国计民生者不多,但酬唱之作辩丽可喜,别具风貌。然而研读理学家之诗,不仅仅是从文学艺术层面肯定,而是应当同他追求的人生意趣,精神境界相联系,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这位理学家的人文内涵。

注 释

[1][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第59页,第70页.

[3]卢连章.二程学谱[M].郑州:中州出版社,1988年,第16页.

[4]朱熹.朱熹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673页.

[5]范纯仁.宋故朝议大夫致仕王公墓志铭[A].范忠宣集[M].

参考文献

[1]程颢,程颐.二程集[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

[2]王利民.二程诗歌创作轨迹与交际领域[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4(3).

(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科技处)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内涵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语文素养
探析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炼人文价值,让古典诗词闪耀光芒
浅析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内涵的特质
浅谈大学校园雕塑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研究
台湾青春电影的审美品质与人文内涵
浅谈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文内涵问题
AR技术在传统民间家具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
在语文实践中探究语言的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