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视野下文化教学的框架、现状和策略
2014-10-13童小华
童小华
摘 要: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将探讨Patrick R. Moran的语言—文化教学理论,分析我国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并就如何实施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提些建议。
关键词: 文化意识 语言—文化教学理论 文化教学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培养目标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本文将以Patrick R·Moran的语言—文化教学理论为框架,简要分析我国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并就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策略提些建议。
二、Patrick R.Moran的语言—文化教学理论
Patrick R.Moran是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著名学者。Moran从文化教学的角度,对文化的界定、语言与文化的关联及如何加强学习者的“文化体验”等提出了独到的理论见解。本文简要介绍如下。
(一)文化的“五要素说”。
Moran提出了文化五要素说,即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观念、文化社群和文化个体。这五个要素的关系是互动的,图示为:
Moran用“文化冰山”(the iceberg of culture)表述文化五要素的不同:文化观念大部分是隐性的,只有少部分是显性的;而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社群和文化个体则都是显性的。语言课程中的文化教学只能是对文化冰山显性部分的教学,但在跨文化交往中,我们更需要注意“文化冰山”下的隐性部分。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联。
Moran认为语言是文化“五要素”的整合体,并用图表分析文化学习中语言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联
用于学习文化的语言
(三)文化教学中的“文化体验”。
Moran进一步提出“文化体验”(the cultural experience)的概念,他认为“文化体验就是与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碰撞”。“文化体验”包括五个方面,即文化内涵(the cultural content)、学生参与这一内容的活动(the activities in which students engage in content)、预期或实现的结果(the outcomes that are intended or achieved)、参与文化体验的教师和学生(teacher and learners),以及师生关系的实质(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teacher develops with students)。在文化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授文化知识(cultural knowings),还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循环”(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实现积极的“文化体验”。“文化体验”包括文化知识四个要素的互动:
理解内容:文化信息(knowing about——cultural information)
理解方法:文化实践(knowing how——cultural practices)
理解原因:文化观念(knowing why——cultural perspectives)
自我意识:文化自知(knowing oneself——self awareness)
三、高中英语课程中文化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英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状况分析如下。
(一)教师不够重视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师对什么是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技能的关系、跨文化意识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等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师对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二)教师不重视文化教学目标。
李丽洁(2009:67)的调查结果表明,“教材资源在使用中缺乏相应的文化导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跨文化目标弱化现象严重”。文化教学目标的缺失,使得英语学习成为一种静态的语言知识的叠加,这严重阻碍了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及其他语言目标的实现。
(三)课堂文化教学手段不够充分。
课堂是英语文化教学的主阵地。然而,课堂上,教师无法及时敏锐地捕捉教学过程中方方面面的文化因素,充实文化教学内容。同时,教师未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体验文化、反思文化。
(四)学生文化知识匮乏。
周秋琴(2009:119)针对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结果认为:学生在西方节日里盲目跟风的现象,反映了大多数人只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些表面肤浅的东西,对其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的认识。
四、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下文将结合Moran的语言—文化教学理论,对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提出许建议。
(一)挖掘教材文化要素,增强学生文化体验。
深挖英语教材中的文化“五要素”(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观念、文化社群和文化个体),指导学生对比、发现汉语和英语语言结构和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英汉词汇的内涵往往不同,其联想意义差异很大。
如:“阴”、“阳”、“寒”和“上火”等概念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理,然而,西方人对此是一头雾水。此外,一些颜色词汇也可体现中外文化的异同,例如:
2.在语法教学中了解文化。
在介绍某些句法结构时,要同时介绍其使用的意境和交际功能。如:
附加疑问句:Lovely day,isnt it?实际上这是无疑而问,是英美人引起话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Why dont you do something?形式上为疑问句,却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和建议。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用问句形式提出的请求,表示有礼貌的请求。
3.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文化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下面以“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教学为例,分析如何把Moran的语言—文化教学理论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从文化认知内容层面看,阅读前,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头脑风暴”、讨论等方式,介绍马克·吐温的生平、代表作品及轶闻趣事,让学生了解有关美国人民的历史、社会状况和道德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戏剧中的舞台说明,让学生获取有关文化“五要素”的语言信息,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样可以营造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展开。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解读人物台词、动作、神态及情节等,从而让学生能够体悟剧中人物对亨利的态度变化,学会描述体会剧中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
从文化认知方式层面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百万英镑》的视频,模仿剧中人物语言,小组表演戏剧及改写剧本,让学生感知剧中人物的复杂情感,体悟戏剧折射出的社会百态。
从文化认知原因层面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对亨利态度变化的原因,深挖剧中人物的态度、信仰与价值观,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残酷现实,透射资本主义社会的悲哀。
从文化认知自我层面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就“Money is not everything.”这一话题进行辩论,激励学生积极反思自我,丰富自己情感世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二)明确文化教学中师生的角色。
在文化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与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1.参与阶段:学生活动是操作、仪式、对话、角色扮演、表演、戏剧、模拟及实地体验;教师是示范者和教练。
2.描述阶段:学生活动是真实材料、教学材料、体验及个人记录;教师是资料来源、信息资料提供者、判断者和启发者。
3.阐释阶段:学生活动是文化分析、研究性实践活动及实地体验;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研究者。
4.反应阶段:学生活动是反思、聚焦交谈及聚焦写作;教师是倾听者、目击者和合作学习者。
(三)丰富学生体验文化的方式与途径。
1.拓宽学生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
指导学生订阅英语报刊,阅读富含英美文化的新闻、文章和各类文化小故事,积累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自觉性。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影视节目,了解西方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引导学生利用英语教学网站拓宽英语素材,感受英语文化。
2.搭建学生体验文化的舞台。
指导学生在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组织英语晚会,举办英语知识讲座、英语知识竞赛、英语知识宣传廊、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文化,培养英语文化意识。
3.创设学生探究文化的平台。
教师可开设校本课程,利用《语言与文化》、《英语学习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研究》、《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等材料,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概貌,让学生理解中外文化总体的异同。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英美文化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选择课题,如:“英汉语在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中外文化中的时间观念”等,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并展示研究成果。这种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
五、结语
文化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文化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文化意识。在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描述文化现象,参与文化体验,解释文化观念,反思文化差异,从而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增强文化敏感性,培养敏锐的思辨力、宽广的文化包容力和较强的文化适应力,促进学生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跨文化目标的问题和策略.教学与管理,2009(25):67-69.
[2]周秋琴.跨文化视野下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思考.教育研究,2009,10,VOL8(5):119-124.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Patrick R.Moran.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附加疑问句:Lovely day,isnt it?实际上这是无疑而问,是英美人引起话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Why dont you do something?形式上为疑问句,却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和建议。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用问句形式提出的请求,表示有礼貌的请求。
3.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文化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下面以“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教学为例,分析如何把Moran的语言—文化教学理论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从文化认知内容层面看,阅读前,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头脑风暴”、讨论等方式,介绍马克·吐温的生平、代表作品及轶闻趣事,让学生了解有关美国人民的历史、社会状况和道德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戏剧中的舞台说明,让学生获取有关文化“五要素”的语言信息,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样可以营造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展开。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解读人物台词、动作、神态及情节等,从而让学生能够体悟剧中人物对亨利的态度变化,学会描述体会剧中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
从文化认知方式层面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百万英镑》的视频,模仿剧中人物语言,小组表演戏剧及改写剧本,让学生感知剧中人物的复杂情感,体悟戏剧折射出的社会百态。
从文化认知原因层面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对亨利态度变化的原因,深挖剧中人物的态度、信仰与价值观,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残酷现实,透射资本主义社会的悲哀。
从文化认知自我层面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就“Money is not everything.”这一话题进行辩论,激励学生积极反思自我,丰富自己情感世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二)明确文化教学中师生的角色。
在文化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与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1.参与阶段:学生活动是操作、仪式、对话、角色扮演、表演、戏剧、模拟及实地体验;教师是示范者和教练。
2.描述阶段:学生活动是真实材料、教学材料、体验及个人记录;教师是资料来源、信息资料提供者、判断者和启发者。
3.阐释阶段:学生活动是文化分析、研究性实践活动及实地体验;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研究者。
4.反应阶段:学生活动是反思、聚焦交谈及聚焦写作;教师是倾听者、目击者和合作学习者。
(三)丰富学生体验文化的方式与途径。
1.拓宽学生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
指导学生订阅英语报刊,阅读富含英美文化的新闻、文章和各类文化小故事,积累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自觉性。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影视节目,了解西方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引导学生利用英语教学网站拓宽英语素材,感受英语文化。
2.搭建学生体验文化的舞台。
指导学生在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组织英语晚会,举办英语知识讲座、英语知识竞赛、英语知识宣传廊、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文化,培养英语文化意识。
3.创设学生探究文化的平台。
教师可开设校本课程,利用《语言与文化》、《英语学习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研究》、《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等材料,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概貌,让学生理解中外文化总体的异同。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英美文化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选择课题,如:“英汉语在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中外文化中的时间观念”等,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并展示研究成果。这种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
五、结语
文化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文化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文化意识。在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描述文化现象,参与文化体验,解释文化观念,反思文化差异,从而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增强文化敏感性,培养敏锐的思辨力、宽广的文化包容力和较强的文化适应力,促进学生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跨文化目标的问题和策略.教学与管理,2009(25):67-69.
[2]周秋琴.跨文化视野下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思考.教育研究,2009,10,VOL8(5):119-124.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Patrick R.Moran.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附加疑问句:Lovely day,isnt it?实际上这是无疑而问,是英美人引起话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Why dont you do something?形式上为疑问句,却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和建议。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用问句形式提出的请求,表示有礼貌的请求。
3.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文化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下面以“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教学为例,分析如何把Moran的语言—文化教学理论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从文化认知内容层面看,阅读前,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头脑风暴”、讨论等方式,介绍马克·吐温的生平、代表作品及轶闻趣事,让学生了解有关美国人民的历史、社会状况和道德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戏剧中的舞台说明,让学生获取有关文化“五要素”的语言信息,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样可以营造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展开。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解读人物台词、动作、神态及情节等,从而让学生能够体悟剧中人物对亨利的态度变化,学会描述体会剧中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
从文化认知方式层面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百万英镑》的视频,模仿剧中人物语言,小组表演戏剧及改写剧本,让学生感知剧中人物的复杂情感,体悟戏剧折射出的社会百态。
从文化认知原因层面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对亨利态度变化的原因,深挖剧中人物的态度、信仰与价值观,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残酷现实,透射资本主义社会的悲哀。
从文化认知自我层面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就“Money is not everything.”这一话题进行辩论,激励学生积极反思自我,丰富自己情感世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二)明确文化教学中师生的角色。
在文化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与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1.参与阶段:学生活动是操作、仪式、对话、角色扮演、表演、戏剧、模拟及实地体验;教师是示范者和教练。
2.描述阶段:学生活动是真实材料、教学材料、体验及个人记录;教师是资料来源、信息资料提供者、判断者和启发者。
3.阐释阶段:学生活动是文化分析、研究性实践活动及实地体验;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研究者。
4.反应阶段:学生活动是反思、聚焦交谈及聚焦写作;教师是倾听者、目击者和合作学习者。
(三)丰富学生体验文化的方式与途径。
1.拓宽学生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
指导学生订阅英语报刊,阅读富含英美文化的新闻、文章和各类文化小故事,积累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自觉性。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影视节目,了解西方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引导学生利用英语教学网站拓宽英语素材,感受英语文化。
2.搭建学生体验文化的舞台。
指导学生在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组织英语晚会,举办英语知识讲座、英语知识竞赛、英语知识宣传廊、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文化,培养英语文化意识。
3.创设学生探究文化的平台。
教师可开设校本课程,利用《语言与文化》、《英语学习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研究》、《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等材料,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概貌,让学生理解中外文化总体的异同。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英美文化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选择课题,如:“英汉语在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中外文化中的时间观念”等,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并展示研究成果。这种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
五、结语
文化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文化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文化意识。在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描述文化现象,参与文化体验,解释文化观念,反思文化差异,从而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增强文化敏感性,培养敏锐的思辨力、宽广的文化包容力和较强的文化适应力,促进学生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跨文化目标的问题和策略.教学与管理,2009(25):67-69.
[2]周秋琴.跨文化视野下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思考.教育研究,2009,10,VOL8(5):119-124.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Patrick R.Moran.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