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初探
2014-10-13高红星
高红星
【摘 要】 会计信息是政府、投资者及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控制、决策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息息相关。特别是保险公司这样的金融企业关系到国家的金融稳定,会计信息更是马虎不得。保险公司因其业务的特殊性、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基层财务人员素质不均衡性给会计信息质量带来了隐患。文章从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完善、系统监控及基层会计人员培养三个方面对保险公司如何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方法。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保险公司; 会计制度; 系统监控
中图分类号:F8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8-0085-03
一、保监会两则处罚引发的思考
2013年7月某保险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受到保监会的处罚,理由是保监会对该保险公司检查发现,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该保险公司高管人员福利津贴及员工补贴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涉及金额2 430 525.42元。同样,2013年12月另外一家保险公司因“违规冲减手续费”被保监会处罚。起因是该公司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直接在财务系统中手工冲减或调整手续费支出,导致财务业务数据不一致。两家公司受到处罚都是因为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出现了问题,这也让人们对保险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质疑。
会计信息是政府、投资者及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控制、决策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息息相关。与传统行业不同,保险公司这样的金融企业因关系到国家的金融稳定而受到政府机构的特别关注。保监会作为保险公司的监管单位,对保险公司的监督检查已成为常态。例如,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有赖于保险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如果保险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极易使监管部门做出误判而形成金融隐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像保险公司这样的金融机构至关重要。
二、影响保险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会计制度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保险公司业务具有特殊性,其保险产品的销售一般采用代理制,保险公司与业务人员签订代理合同而非劳动合同。因此,保险公司给业务人员的奖励该如何入账,一直存在争议。各保险公司甚至同一保险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之间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根据发票性质计入“公杂费”或“差旅费”中,有的根据业务性质计入“佣金支出”,也有的计入了“营业费用——其他”。这正是没有明确的会计制度规范造成的结果。
再者,保险公司在新会计准则推出前一直采用行业会计制度即《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行业会计制度往往对行业内的公司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第一则案例中,对于职工薪酬的错误处理就是该保险公司沿用旧的会计制度造成的。该保险公司也终因“财务数据不真实”受到保监会的处罚。
(二)系统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保险公司系统庞杂,可能存在的系统缺陷给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带来了挑战。保险公司业务收支类的会计信息均来自“核心业务系统”,“核心业务系统”是集业务、运营、财务等为一体的一个综合性业务操作平台。“核心业务系统”自身的复杂性以及操作人员的多样性往往使得系统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保险公司各种复杂的保全业务很容易引起会计信息的错误。
另外,在ERP系统环境下,财务数据大部分由相应的业务系统传入,如果系统管控不严或存在人为干涉的情况,在财务系统中处理本应由业务系统传入的数据将产生财务系统数据与业务系统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在第二则案例中,该保险公司两次“放开财务系统手工记账权限”对手续费进行人为操作,“导致财务业务数据不一致”而受到保监会的处罚。对于保险公司财务系统数据与业务系统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保监会特别关注,在对保险公司的开业验收过程中将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对接作为验收的一项主要内容。同时,近年来保监会也将财务业务数据的一致性作为保监会检查的重点内容。
(三)基层会计人员素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保险公司一般采用总分支机构形式的组织结构,且分支机构遍布各市县。由于地区性教育资源的差异往往造成其分支机构会计人员素质千差万别。现如今各保险公司纷纷建立自己的“后援中心”对会计账务集中处理,即便如此,基层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账务处理虽然集中了,但账务处理的发起、检查、核对以及账务的清理都要依赖基层财务人员。另外,面对大量“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包括业务系统传入的财务数据、保险公司总部统一计提的保险准备金、统一计提的营业税金等),分支机构的会计人员往往有些“懵”。因此,提高基层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保险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三、保险公司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一)完善会计制度,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1.建立公司会计制度体系
国家虽然制定了《准则》及指南等相关制度,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毕竟有不同的特点,业务也千差万别。因此,企业需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考虑。一是根据《准则》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企业会计制度》,二是根据《准则》指南及附录制定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规则》,三是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本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档案管理规定》等。《企业会计制度》用于明确会计六要素的定义及核算范围;《会计核算规则》应明确保险公司涉及会计科目的具体账务处理要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则对会计账、证、表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而《会计档案管理规定》则为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提供了制度上的依据。通过以上层次分明的会计制度体系的建立,各项制度的完善及制度间的协调补充,为实际会计业务的操作提供了标准。
2.及时修订公司相关会计制度endprint
制度、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需要定期检视其会计制度,在国家出台新的规定或出现新的经济业务时要及时对相关的制度进行调整或补充。要做到这一点保险公司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由会计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会计制度的建设并实行问责制。同时,为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各保险公司总部可授权其分支机构根据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相信完善的会计制度必然能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加强会计系统监控,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技术保证
强大的会计系统对财务管理的变革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系统操作上的不可逆性,系统缺陷往往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保险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系统监控。
1.系统上线前应进行全面的测试
保险公司系统开发如涉及到财务部分的,应有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参与,系统上线前的测试应有基层财务人员参与,同时,在系统测试过程中应考虑到实际可能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并一一加以测试,防止系统设计缺陷的产生。系统应在充分测试通过后再正式上线,避免项目盲目上马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
2.系统上线后应保持时时监控
为保证业务系统传入财务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应定期做好两个系统间数据的核对。如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手续费支出”科目,财务人员可按月提取业务系统和总账系统“手续费支出”的发生额,核对两个系统此科目的一致性。同时,应维护系统操作的严肃性,防止人为对数据进行调整。如果发现系统间数据的差异,应避免直接在财务系统中调整数据。正确的做法是,查明产生差异的原因后,在业务系统中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改,从而保证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相关数据的一致性。
3.利用内部审计加强会计系统的审查与评价
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系统产生的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其实不然,抛去人为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如今的系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系统本身可能存在的缺陷往往不为人们所知。令人欣喜的是国家已开始重视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2013年颁发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03号——信息系统审计》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公司可根据信息系统的特性进行穿行测试,追踪交易在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相信通过内部审计监督一定能及时修正系统缺陷,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三)加强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人才保证
完善的会计制度、先进的系统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奠定了基础,要真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还需要使各项会计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会计制度的落实需要基层会计人员的广泛参与,加强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将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人才保证。对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可以从对其的指导、监督和考核着手。
1.会计人员的指导
指导就是要把公司的各项会计制度给机构财务人员讲清楚并明确制度操作标准及相关流程。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流程,一方面机构有了日常财务操作的工作指引,另一方面也便于上级机构进行监督考核。指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手把手的“传帮带”、可以是现场培训或网络视频培训、亦可以是机构财务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等。同时,指导要及时,对于发现的问题、新出台的规定等都应在第一时间向下属机构和人员传达。
2.会计人员的监督
监督是指对会计人员所做工作的复核和检查。“复核”是一种很好的监督方式,可以是上级对下级复核也可以是后手岗位对前手岗位的复核等。通过复核可降低会计处理的差错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可采用现场和非现场检查两种方式。现场检查除可以检查下属机构账务处理情况外还可以检查实物档案等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现场检查前需制定检查要点并明确检查的项目及其衡量标准,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可现场给予机构指导,检查后还要形成检查报告并要求机构限期整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众多,所有机构都采用现场检查往往很难实现,但保险公司的会计系统一般比较发达。这时,保险公司可采用非现场检查的方式,通过调取下属机构账套的形式对其进行检查。这种方式与现场检查相比更快捷,还能第一时间掌握机构的账务处理情况并给予考核和指导。非现场检查可设置“重点科目检查项目表”,对会计重点科目进行监控。比如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不能存在借方余额,预收保费、应付佣金、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不能有贷方余额等,还可以对重点科目间的勾稽关系进行检查,如“营业费用——职工工资”的借方发生金额应等于“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的贷方发生额、“营业费用——待摊费用摊销”的借方发生金额应等于“待摊费用”的贷方发生额等。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视频培训等方式对下属机构进行指导。
3.会计人员的考核
考核就是要建立会计人员的评价和奖惩机制。保险公司可制定《机构财务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从会计核算、基础管理、档案管理等多方面对会计人员加以考核评价。考核可按月度、季度或年度进行,考核对象应具体到基层岗位。考核结果应和年终奖等挂钩,并对表现优秀的机构和个人进行表彰以便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会计人员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同时,会计人员的指导、监督和考核与公司制度完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如图1)
首先,会计制度的执行需要通过对基层会计人员的指导从而让他们了解和遵循制度;其次,通过对基层会计人员的监督,以了解制度执行情况以及指导的效果;再次,要对基层会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是约束也是激励;最后,对于在指导、监督和考核过程中发现的制度上的漏洞或偏差可以及时对制度进行完善。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胤生.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素的多角度探讨[J].当代经济,2010(13):130-131.
[2] 郭增艳.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及提升策略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189,193.
[3] 王燕.浅论会计集中核算[J].嘉兴学院学报,2003(S1):81-82.endprint
制度、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需要定期检视其会计制度,在国家出台新的规定或出现新的经济业务时要及时对相关的制度进行调整或补充。要做到这一点保险公司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由会计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会计制度的建设并实行问责制。同时,为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各保险公司总部可授权其分支机构根据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相信完善的会计制度必然能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加强会计系统监控,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技术保证
强大的会计系统对财务管理的变革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系统操作上的不可逆性,系统缺陷往往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保险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系统监控。
1.系统上线前应进行全面的测试
保险公司系统开发如涉及到财务部分的,应有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参与,系统上线前的测试应有基层财务人员参与,同时,在系统测试过程中应考虑到实际可能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并一一加以测试,防止系统设计缺陷的产生。系统应在充分测试通过后再正式上线,避免项目盲目上马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
2.系统上线后应保持时时监控
为保证业务系统传入财务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应定期做好两个系统间数据的核对。如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手续费支出”科目,财务人员可按月提取业务系统和总账系统“手续费支出”的发生额,核对两个系统此科目的一致性。同时,应维护系统操作的严肃性,防止人为对数据进行调整。如果发现系统间数据的差异,应避免直接在财务系统中调整数据。正确的做法是,查明产生差异的原因后,在业务系统中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改,从而保证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相关数据的一致性。
3.利用内部审计加强会计系统的审查与评价
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系统产生的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其实不然,抛去人为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如今的系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系统本身可能存在的缺陷往往不为人们所知。令人欣喜的是国家已开始重视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2013年颁发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03号——信息系统审计》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公司可根据信息系统的特性进行穿行测试,追踪交易在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相信通过内部审计监督一定能及时修正系统缺陷,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三)加强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人才保证
完善的会计制度、先进的系统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奠定了基础,要真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还需要使各项会计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会计制度的落实需要基层会计人员的广泛参与,加强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将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人才保证。对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可以从对其的指导、监督和考核着手。
1.会计人员的指导
指导就是要把公司的各项会计制度给机构财务人员讲清楚并明确制度操作标准及相关流程。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流程,一方面机构有了日常财务操作的工作指引,另一方面也便于上级机构进行监督考核。指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手把手的“传帮带”、可以是现场培训或网络视频培训、亦可以是机构财务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等。同时,指导要及时,对于发现的问题、新出台的规定等都应在第一时间向下属机构和人员传达。
2.会计人员的监督
监督是指对会计人员所做工作的复核和检查。“复核”是一种很好的监督方式,可以是上级对下级复核也可以是后手岗位对前手岗位的复核等。通过复核可降低会计处理的差错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可采用现场和非现场检查两种方式。现场检查除可以检查下属机构账务处理情况外还可以检查实物档案等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现场检查前需制定检查要点并明确检查的项目及其衡量标准,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可现场给予机构指导,检查后还要形成检查报告并要求机构限期整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众多,所有机构都采用现场检查往往很难实现,但保险公司的会计系统一般比较发达。这时,保险公司可采用非现场检查的方式,通过调取下属机构账套的形式对其进行检查。这种方式与现场检查相比更快捷,还能第一时间掌握机构的账务处理情况并给予考核和指导。非现场检查可设置“重点科目检查项目表”,对会计重点科目进行监控。比如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不能存在借方余额,预收保费、应付佣金、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不能有贷方余额等,还可以对重点科目间的勾稽关系进行检查,如“营业费用——职工工资”的借方发生金额应等于“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的贷方发生额、“营业费用——待摊费用摊销”的借方发生金额应等于“待摊费用”的贷方发生额等。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视频培训等方式对下属机构进行指导。
3.会计人员的考核
考核就是要建立会计人员的评价和奖惩机制。保险公司可制定《机构财务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从会计核算、基础管理、档案管理等多方面对会计人员加以考核评价。考核可按月度、季度或年度进行,考核对象应具体到基层岗位。考核结果应和年终奖等挂钩,并对表现优秀的机构和个人进行表彰以便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会计人员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同时,会计人员的指导、监督和考核与公司制度完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如图1)
首先,会计制度的执行需要通过对基层会计人员的指导从而让他们了解和遵循制度;其次,通过对基层会计人员的监督,以了解制度执行情况以及指导的效果;再次,要对基层会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是约束也是激励;最后,对于在指导、监督和考核过程中发现的制度上的漏洞或偏差可以及时对制度进行完善。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胤生.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素的多角度探讨[J].当代经济,2010(13):130-131.
[2] 郭增艳.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及提升策略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189,193.
[3] 王燕.浅论会计集中核算[J].嘉兴学院学报,2003(S1):81-82.endprint
制度、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需要定期检视其会计制度,在国家出台新的规定或出现新的经济业务时要及时对相关的制度进行调整或补充。要做到这一点保险公司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由会计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会计制度的建设并实行问责制。同时,为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各保险公司总部可授权其分支机构根据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相信完善的会计制度必然能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加强会计系统监控,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技术保证
强大的会计系统对财务管理的变革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系统操作上的不可逆性,系统缺陷往往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保险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系统监控。
1.系统上线前应进行全面的测试
保险公司系统开发如涉及到财务部分的,应有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参与,系统上线前的测试应有基层财务人员参与,同时,在系统测试过程中应考虑到实际可能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并一一加以测试,防止系统设计缺陷的产生。系统应在充分测试通过后再正式上线,避免项目盲目上马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
2.系统上线后应保持时时监控
为保证业务系统传入财务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应定期做好两个系统间数据的核对。如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手续费支出”科目,财务人员可按月提取业务系统和总账系统“手续费支出”的发生额,核对两个系统此科目的一致性。同时,应维护系统操作的严肃性,防止人为对数据进行调整。如果发现系统间数据的差异,应避免直接在财务系统中调整数据。正确的做法是,查明产生差异的原因后,在业务系统中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改,从而保证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相关数据的一致性。
3.利用内部审计加强会计系统的审查与评价
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系统产生的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其实不然,抛去人为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如今的系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系统本身可能存在的缺陷往往不为人们所知。令人欣喜的是国家已开始重视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2013年颁发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03号——信息系统审计》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公司可根据信息系统的特性进行穿行测试,追踪交易在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相信通过内部审计监督一定能及时修正系统缺陷,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三)加强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人才保证
完善的会计制度、先进的系统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奠定了基础,要真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还需要使各项会计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会计制度的落实需要基层会计人员的广泛参与,加强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将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人才保证。对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可以从对其的指导、监督和考核着手。
1.会计人员的指导
指导就是要把公司的各项会计制度给机构财务人员讲清楚并明确制度操作标准及相关流程。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流程,一方面机构有了日常财务操作的工作指引,另一方面也便于上级机构进行监督考核。指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手把手的“传帮带”、可以是现场培训或网络视频培训、亦可以是机构财务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等。同时,指导要及时,对于发现的问题、新出台的规定等都应在第一时间向下属机构和人员传达。
2.会计人员的监督
监督是指对会计人员所做工作的复核和检查。“复核”是一种很好的监督方式,可以是上级对下级复核也可以是后手岗位对前手岗位的复核等。通过复核可降低会计处理的差错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可采用现场和非现场检查两种方式。现场检查除可以检查下属机构账务处理情况外还可以检查实物档案等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现场检查前需制定检查要点并明确检查的项目及其衡量标准,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可现场给予机构指导,检查后还要形成检查报告并要求机构限期整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众多,所有机构都采用现场检查往往很难实现,但保险公司的会计系统一般比较发达。这时,保险公司可采用非现场检查的方式,通过调取下属机构账套的形式对其进行检查。这种方式与现场检查相比更快捷,还能第一时间掌握机构的账务处理情况并给予考核和指导。非现场检查可设置“重点科目检查项目表”,对会计重点科目进行监控。比如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不能存在借方余额,预收保费、应付佣金、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不能有贷方余额等,还可以对重点科目间的勾稽关系进行检查,如“营业费用——职工工资”的借方发生金额应等于“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的贷方发生额、“营业费用——待摊费用摊销”的借方发生金额应等于“待摊费用”的贷方发生额等。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视频培训等方式对下属机构进行指导。
3.会计人员的考核
考核就是要建立会计人员的评价和奖惩机制。保险公司可制定《机构财务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从会计核算、基础管理、档案管理等多方面对会计人员加以考核评价。考核可按月度、季度或年度进行,考核对象应具体到基层岗位。考核结果应和年终奖等挂钩,并对表现优秀的机构和个人进行表彰以便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会计人员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同时,会计人员的指导、监督和考核与公司制度完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如图1)
首先,会计制度的执行需要通过对基层会计人员的指导从而让他们了解和遵循制度;其次,通过对基层会计人员的监督,以了解制度执行情况以及指导的效果;再次,要对基层会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是约束也是激励;最后,对于在指导、监督和考核过程中发现的制度上的漏洞或偏差可以及时对制度进行完善。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胤生.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素的多角度探讨[J].当代经济,2010(13):130-131.
[2] 郭增艳.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及提升策略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189,193.
[3] 王燕.浅论会计集中核算[J].嘉兴学院学报,2003(S1):81-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