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龙”在课外 “点睛”在课堂

2014-10-13王久平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中学

王久平

【摘 要】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如何开展作文指导,又如何将复杂的作文训练向课堂的“两头”拉伸,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线式作文训练”,即将课前积累和课后延展也纳入到作文训练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中学 作文教学 课前积累 课堂指导 课后延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为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写作离不开“原料”(素材)、“结构”(逻辑)和“外衣”(语言);作为一个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需要作者倾注内心的情感,运用述说的技巧,对内容作个性化的处理,努力达到期望的效果。无论是占有素材,还是形成技巧,都需要丰富的生活和长期的积累作支撑,也需要精当的指导和适当的评价做牵引。因此,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积累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随机穿插在阅读教学当中,往往呈现不确定性和零散的状态,难以形成系统的训练,容易导致学生对作文不够重视,习作能力难以持续提高。

针对此种现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进行“线式作文训练”,即在周课表中固定作文课的时间,开学初即制订作文教学计划,将一学期的训练内容明确安排到周,并提前让学生知晓每周作文课的任务,对学期作文训练的要求有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进行某篇作文教学时,将训练向课堂两头拉伸,减少课堂环节,降低训练难度,让学生在享受创作成功的同时,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课前下足“功夫”,加强积累

写作是作者将所思所想通过思维和语言进行外化的过程,前提是作者要对生活素材、语言和思维技巧进行内化,缺失这一前提,学生作文就失去了“源头活水”,结果往往表现为:言之无物,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语无伦次,不知道该怎么写;词不达意,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课外的功夫也不可少,进步主要源于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呢?

1.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巧妇为炊须有米,作文中的“米”就是素材。素材哪里来?来自生活。只有生活经历丰富,作文的内容才可能具体、生动。但学生的活动范围小,主要过着“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难以搜集大量的生活信息;并且,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学生对素材的甄别、筛选和处理能力不强,许多素材不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因此,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搜集素材。既要尽可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带领他们去观察自然,感悟生活,开阔眼界;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体,如互联网、广播、电视,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各类生活信息;还要培养学生和身边人交流的习惯,搜集来自生活各个层面的信息。可通过每日课前一说、板报信息发布、小小故事会等形式,让学生每天晒搜集的各类事例,激发学生积极搜集素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搜集素材的习惯。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筛选和处理素材。素材是原料,只有经过甄别和筛选,再进行加工和处理,才能取其精髓,为文章增色添彩。因此,要通过晒素材,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筛选、剔除、压缩、扩充、糅合、嫁接、虚构等技术处理,让素材更加新鲜,更加生动,更有典型意义。

2.引导学生广泛吸纳,积累语言。

积累了好的素材,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要写好文章还需有准确丰富的语言。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一要拓宽语言积累的“源”。语言从何处来?不外乎有三:(1)来自书本,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馆藏图书,学生身边不乏有益读物,其中的名篇佳作都是语言积累的范例;(2)来自生活,生活是语言积累的鲜活源头,交流对白、歌曲影视,包括广告海报、宣传标语等,都凝聚着智慧和情感,值得学生借鉴和运用;(3)来自媒体,海量的媒体信息是新潮词语的衍生地,对中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可引导学生选择积累。

二要教给语言积累的“法”。做好阅读摘录,及时摘录各类精彩段落、好词佳句、成语警句等,分类整理,定期交流,互相学习;强化朗读背诵,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重要文段、精彩片段和佳词妙语,熟读成诵;倡导反复阅读,鼓励学生对名家名篇和优美文章隔段时间进行二次阅读,每一次反复阅读的过程,既能温故知新,也便于学生内化吸收语言精髓。

三要修炼语言运用的“能”。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通过“内化—外化”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强化遣词造句,让学生用积累的妙词佳句来写一段话,努力做到运用贴切、表达生动;强化复述仿写,通过说和写,将学和用、仿和创有机结合,强化片段的积累运用;强化演讲辩论,通过课前演讲、故事会、辩论赛等形式,在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同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迁移,积累技巧。

有了“米”,要做出好“饭菜”,还得手艺“巧”,在写作中就是“技巧”。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笔者以为,写作技巧应从三方面加强。

一是选材立意的技巧。选材和立意相辅相成,其中,立意是灵魂,选材要服从立意需要;选材是躯体,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教师要经常性开展双向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因材立意”或“因意选材”,即通过素材的展示,让学生提炼文章的中心;或围绕某个中心让学生选择和处理素材,不断提高学生把握中心和驾驭素材的能力。

二是谋篇布局的技巧。何为谋篇布局?写作前弄清文章主旨,明确写作目的,此为谋篇;再弄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好文章结构,这是布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语文教材和各种优秀文章为范本,引导学生根据文体的需要,学会从要素、顺序、结构、关联(如过渡、呼应)等方面去架构文章,通过精心布局,更好地突出谋篇,表现立意。

三是表情达意的技巧。生动准确的语言和恰当得体的手法,是表情达意的载体。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各类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虚实结合、侧面描写等)和写作手法(如修辞手法、悬念、联想、点面结合、情景交融等),通过归类整理,让学生对表达技巧有系统认识,并通过阅读分析和片段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

4.引导学生提前准备,形成习惯。

作文是思维和创造的过程,一篇好的文章,在下笔之前要经历一系列心理活动。因此,教师要通过长期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准备习作的习惯。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侧重引导学生强化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审题、构思、提纲、反审。在作文课前一天,将作文内容和要求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完成上述四项准备。

在审题环节,除了要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材料),弄清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范围和重点外,还要去揣摩应避免哪些问题,以防“剑走偏锋”,确保作文符合要求。

在构思环节,要求学生侧重训练发散思维,设计多条写作思路,既要正向思维,设计“情理之中”的写作思路,也要逆向思维,设计“出人意料”的写作思路,经过对比选择,选定最优思路。

在提纲环节,要求学生写出中心、标题,列出段意,尽可能将过渡、照应等写作手法也标注出来,形成文章雏形。

反审是对前三项准备的回顾和检验,要求学生以旁观者的心态,对审题、构思和提纲进行反复推敲,在“挑刺”中深入理解要求,优化写作思路,完善作文提纲。

二、课内做好“文章”,形成习作技巧

经过课前的充分准备,作文课的难度大大降低,但当堂指导依然不可或缺。如何有效利用课堂的45分钟,应是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的重点。笔者以为,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不能面面俱到,而应有所取舍,关键是点好“指导”和“评价”这两“睛”,方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1.开展精当的习作指导。

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苦口婆心”,从立意到构思,从谋篇到布局,从技巧到表达,总以为越细越好。其实,教师讲得越多,就越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所以,中学作文指导贵在精当。笔者以为,作文指导需突出“三性”。

一要符合规律性。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指导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情感和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修改等)、思维能力(如综合分析、推断概括、想象联想等)。

二要突出针对性。只有针对问题的指导,才是真正有效的指导。因此,教师在课前收集学生的作文提纲,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对准主要问题进行指导,讲明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调整和改进。

三要具有启发性。举一反三才能形成能力迁移,作文指导中,教师在举例解决某个问题后,要启发学生去思考,找一找,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提纲中有没有类似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自我审视、自我改进的习惯和能力。

2.引导适当的习作评价。

作文评价可以安排在学生初稿完成以后,也可单独安排在作文讲评课。不论哪种形式,评价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戒教师唱“独角戏”,要通过学生读、学生评、学生改等方式,让评价“活”起来,引导学生在“自评”和“评他”中提升鉴赏能力,以“眼高”逐步带动“手高”,从而切实发挥评价的调控作用。此外,习作评价要注重各个层面,立体推进,既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心、篇章布局进行推敲,也要让学生学会评价和修改某一个片段,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就其中的表现手法和遣词造句进行赏析,让学生明白一篇佳作既要注重整体架构的合理得体,也要注重枝节的精工细磨,逐步培养学生既统揽全局也关注细节的严谨习惯。

三、课后续好“故事”,巩固语文能力

一次作文训练不能仅仅满足于写了、改了、评了,还应主动向课后延伸,通过有意识地开展相关活动,不断巩固学生课上获得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1.变“写”为“读”,读写融合。

作文训练后,教师可以选择部分佳作,或者全篇,或者优美片段,编写成阅读理解题,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通过阅读学生身边的优秀作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也有利于激发写作者本人的写作积极性,实现读写融合,相互促进。

2.化“写”为“说”,说写相长。

围绕作文训练的主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小辩论会、演讲赛等,经过习作过程中的思维和表达训练,学生腹中有了“货”,口头表达的难度降低;再经过新的酝酿和准备,之前的素材得到调整和充实,之前的语言经过加工和润色,说的过程也会呈现更多新亮点,有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双促进。

3.以“写”促“写”,乐写善写。

对于有写作爱好和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续写、改写等形式,引导他们对所写的作文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积极发挥美文佳作的“衍生效应”,并将新作品通过校园网站、校报或投稿发表等形式进行展示,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作文教学既要“授之以鱼”,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故事,引导学生主动积累鲜活的素材,找到写作的“有源之水”;也要“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打磨表达的技巧,运用各种方法表述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会做“有米之炊”。作文教学,既需教师在课堂巧妙点拨,更要师生共同用好生活的大课堂,通过广泛积累、精心训练、及时反馈、反复强化,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中学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