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学生合作能力相匹配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

2014-10-11邓媛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图表形式

邓媛媛

教师们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在公开课中,看到其他教师组织的合作学习活动成效显著,可是当我们依葫芦画瓢地在自己的课堂中组织相同的活动时,效果却会大相径庭。”其实,这不仅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水平相关,更取决于自己学生现阶段的合作能力水平的高低。当教师设计的合作活动所需要的合作水平已经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活动成效自然难以实现。根据能力培养的规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合作能力水平,教师设计的合作活动应与学生已有的合作水平相匹配,形式宜由简入繁,避免单一乏味,要注重活动设计的实效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按照小组规模和对学生合作能力水平要求的高低不同,笔者认为比较适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实施的合作学习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

● 第一层次: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学习

该形式源自于得克萨斯基大学研究的“两人互助法”。该方法以精细加工理论为基础。在学习复杂的课本材料时,两人胜过一人,因为回忆、检查、详细阐明和复习等精加工步骤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最易采用的“两人互助法”就是邻座同学间的两两合作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该方法主要有三种具体的操作方式:一是一人操作,一人检查(或记录、提示等),然后交换角色;二是两人讨论;三是两两分工,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案例:在初一信息技术课《认识计算机》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一人操作,查看自己电脑的CPU型号、内存容量、硬盘大小等硬件参数,另一学生负责检查操作的正误,并做好相关的数据记录,任务完成后,两人互换角色再次实践体验。

实践效果:学生通过互查互助的两两合作,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查看计算机基本硬件配置信息”的方法。

该层次的合作学习活动由于形式比较简单、邻座同学又彼此熟悉,交流、交往十分便利、合作的时间较短,因此对学生的合作技能水平要求较低,特别适合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初级阶段选用。

● 第二层次: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合作学习形式,它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该层次活动设计的具体形式比较丰富,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合作能力水平。信息技术课中,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小组讨论式

关于“小组讨论”的合作方式,在约翰逊兄弟的共同学习法、合作性冲突法,以及卡甘的结构法中都有相应的论述。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可采用的小组讨论式,一般有以下几个操作步骤。

首先,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例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并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让学生意识到说错了也没关系,但一定要参与讨论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有的学生回答得有些离题,但是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和鼓励,并注意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活跃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敢想乐说,甚至敢于大胆否定。

其次,要制定小组讨论的规则,下发可引导学生讨论的辅助性材料,并对合作方法进行适当指导等。例如,要求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并进行角色分工,小组讨论的结果将被记录、总结与提炼等。

最后,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一般由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代表要求组内人员轮流承担),教师引导组间评价或点评等。

案例:在《Word小报作品评价》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请各小组结合收到的小报实例,开展组内讨论“优秀小报的作品应具备哪些特点”,即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小报作品的评价标准,然后将小组的集中意见发布到网络平台中,各小组在发布的同时,也可以及时查看到其他组已发布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再结合各小组提交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组间交流,形成对小报作品评价的统一标准;最后,让学生们对照讨论所得到的最终评价标准来修改本组的小报作品。

实践效果: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讨论热烈,课堂参与度高。由学生自己经讨论过的作品评价标准,似乎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能真正地做到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评价标准来自主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在这一合作形式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三点:①视适当的时机,教授给学生一些参与小组讨论的技巧,如约翰逊兄弟在“共同学习法”提到的“合作交谈”的七条原则,“我只对对方的观点提出质疑,而不是抨击某个人”等。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学情等,选择最合适的讨论组织形式,如学生面对面的口头讨论,或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讨论等。③小组讨论题的设计质量相当重要。高质量的讨论题将有助于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2.小组合作竞赛式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小组合作竞赛式”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年龄特点。通过竞赛,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的参与度,也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达成了学习目标,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并通过比赛更加清晰地了解如何合作才更有效。小组合作竞赛式的教学流程一般是:知识储备—了解比赛规则(可通过教师精讲或任务引导的方式等)—小组合作竞赛—总结反馈、激励学生。

案例:《Excel图表的应用》是“Excel图表”教学的第2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如何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了解了图表的修改方法等。存在的问题有:①图表制作还不太规范(如没有坐标名称)。②在选择“源数据”时存在盲目性,往往会不加分析地选中整张表格数据。③对图表制作的结果不太会表述。本课教学的目标主要就是促进学生能实现从“技术习得”到“能力提升”的转换,即能自主进行数据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用向导制作图表,结合制作好的图表能简要地表达数据分析的结果。

对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是实现能力提升的基础,所以在本课的起始环节需要安排一个复习活动,但由于需要复习的知识点较多,且比较零散,如何让这盘并不新鲜的“菜”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复习效率呢?笔者就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竞赛活动”,以此活动达到高效复习的目标。endprint

具体操作方法是:①给学生下发一个比赛题库,告诉学生比赛题将全部来自于题库(可能形式会略有变化,知识点不变)。②展示比赛方法和计分规则,学生按小组开始备赛。③组织小组比赛,并计分、点评等。

实践效果:该方法经笔者多次运用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发现对复习旧知的效果特别好,有效避免了传统复习课中,教师“讲”,学生爱听不听的现象发生。在该次合作学习活动中,各组学生的积极性都特别高,学生们通过自主复习的方式,高效地实现了复习目标。

教师在运用该方法时,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①小组竞赛需要异质分组,这样不仅有利于体现竞赛的公平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关乎到小组的自主复习质量。②比赛规则和计分方法很重要。好的规则应能促进组内学生在小组复习阶段的互帮互助,而不是将小组比赛演变为各组“学优生”之间的竞赛,能将在比赛中有可能出现的不良竞争行为也纳入计分项目。例如,笔者制定的比赛规则有:每个小组成员只有一次答题机会、竞赛题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其中必答题部分由教师在比赛时随机指定由每组的第几号学生来回答等。

3.切块拼接式

该合作形式来源于斯莱文教授的切块拼接法Ⅱ。

案例:在《信息安全与生活》的教学中,第一课时由生活的典型案例引出信息安全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讨论,师生归类出常见的4个安全问题,接着将4个问题分到8个组中(由原来的6个“4人或6人”小组灵活调整而成),这样每个问题都有2个小组在学习,请各小组在学习中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成Word文档。第二课时中,打乱组别进行二次分组,确保每个新的小组中都有一个不同安全问题的研究者,让新组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相互介绍信息安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方法。最后以知识竞赛的形式,以生活中的一个个典型案例为考核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与其他合作形式相比,该合作形式相对较复杂,所以更适合在人数较少的小班教学中使用。在采用该合种形式前,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在两次小组讨论中,自己分别属于哪一组,以保证活动的开展能够顺利有序。

4.小组操作探寻式

该合作形式就是让小组成员在学习资料的支持下,相互探讨、主动动手探究,去发现和解决一些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或得出有关结论。在该过程中,教师不直接传授知识,而是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条件,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从而完成掌握新知识的过程。

案例:在《认识计算机》一课的电脑硬件认识环节,教师首先给每位学生下发了一份图文并茂的“硬件设备”PPT学习资料,里面有关于硬盘、内存条等主要硬件设备的介绍。其次,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台用于拆装实验的计算机主机,及一套零散的常用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耳机等。此外每个小组还领到一张纸质的小组任务单。在任务单上要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列任务,如连接常用的外部设备到主机,能识别主机箱内的主板、电源、硬盘、内存条等设备,并尝试拔插内存条,观察有无独立显卡、声卡或网卡等。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并引导评价,突出重点。

该方法很符合初中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的特点,能让学生在合作中主动探究,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新知。它对一些操作技能的习得以及解决一些实验硬件设备数量不充足的情况,效果尤其明显。

5.综合实践活动式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要求自定主题,并完成作品制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经历一个较完整的合作过程:小组组建—角色分配、个人责任—规划设计—搜集素材—制作作品—评价、完善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监督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适时介入小组活动,以便对不适行为给予调整,每过一阶段还要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案例:让学生们合作完成一个网站的制作。从学生的分组、角色分工到收集资料、分工制作、作品合成,以及过程中的小组自评和最后的组间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合作意识,体验并实践了合作技能。

该合作形式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要求较高,它比较适合具有丰富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

● 第三层次:全员性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教学

全员合作教学是指在教师与全班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良好合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它以教学班的全员为合作对象,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形成课堂全员参与并合作的教学过程。从一定程度上讲,它是前面若干种合作形式的综合。在这一合作形式中,教师的组织引导是关键,教师要事先精心设计合作互动的内容,才能让合作发挥高效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在《构建身边的网络》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虚拟问题情境,以“帮助小Q解决家庭上网问题,再拓展到对学校组网方式的猜想”为主要线索,让学生在学习资料的支持下,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竞赛等方式,以及教师的引导,在逐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掌握新知。此外,教师还会在每个教学环节结束前,让学生主动质疑,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如果其他学生能解答,就请学生解答,如果其他学生也不清楚,由教师来回答。另外,教师在课前分别请几位学生拍摄了家庭入网设备的接线照片,在课堂上,教师会有针对性地展示这些照片,提出问题请学生讨论回答。例如,为什么有的学生家里在上网时并不需要调制解调器?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形式的选择和设计不能流于表面的华丽,而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合作能力水平相适应,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图表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