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习题的错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2014-10-11张国荣
张国荣
长期以来,应试教学催生解题模式化的盛行,教师为追求高分大搞“题海战术”,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学生也满足于跟从和模仿,他们的思维应变能力受到束缚,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导致学生屡屡出现“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习题的解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习题解决的错因分析
学生在解题时,诸多方面的原因会导致他们在解题中出错.分析错因有利于降低错误产生的几率.
1.理解出现偏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掌握不牢,或受其他信息的干扰,从而导致理解上出现偏差,产生错误现象.
【例1】抛掷同一枚啤酒瓶盖500次,经过统计,凹面朝上230次,由此估计抛掷这枚啤酒瓶盖出现凸面朝上的概率约为().
A.0.46B.0.92C.0.54D.0.50
错解:C.
错因分析:学生容易受到“凹面朝上230次”的影响,而选C.事实上,抛掷同一枚啤酒瓶盖,凹面朝上与凸面朝上的机会是均等的,概率都是0.5.
2.忽视隐含条件.数学语言往往隐含着重要的信息,在解题时,学生往往忽视了题目
隐含的条件,导致解题出错.
【例2】当x为何值时,分式x2-9x2+5x+6的值为零.
错解:当x2-9=0,即x=±3时,分式x2-9x2+5x+6的值为零.
错因分析:由于当x=-3时,分母x2+5x+6=0,此时原分式无意义,因而要舍去x=-3.
3.忽略实际意义.数学知识根植于生活,而学生解题时往往切断了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孤立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解题出错.
【例3】已知矩形的面积为12,则它的长x与宽y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像大致可以表示为().
错解:C.
错因分析:本题解题看似没有错误,但由于是研究实际中的矩形面积问题,所以长、宽非负,因而x>0,y>0,即图像只分布在第一象限.
二、解决初中数学习题问题的有效策略
1.精心审题,挖掘隐含条件.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关注题目的关键条件,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图形或数学符号,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审出题目中藏有的玄机,加强学生思维缜密性的训练,
深入挖掘隐含条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住题型特征.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将文字语言转换为数字语言,抓住题目的主要特征,将其转化为基本题型,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求三角形周长、证明特殊四边形、证明线段的不等关系等问题.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数量与图形之间搭建桥梁,通过合理的转化、巧妙的整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几种相似的基本几何图形,如平行线型(A型与X型)、相交型(非A型与非X型)、子母型、旋转型等,让他们以已有的知识为载体,加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变异为同、化繁为简,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顺利解决问题.
4.寻求正确的解决问题策略.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选取生活化的素材,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联系生活实例编制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如下:“某地计划用60~90天建一条公路,需运送土石方180万立方米.(1)写出工程部运输车队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y(单位:天)与平均每天的工作量x(单位:万立方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由于工程进度的需要,实验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比原计划多运2500立方米,工期比原计划减少12天,原计划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多少立方米?”教师要利用数学建模法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解题困难和应用意识淡薄的现状,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分析学生解题出错的根源,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钟伟芳)endprint
长期以来,应试教学催生解题模式化的盛行,教师为追求高分大搞“题海战术”,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学生也满足于跟从和模仿,他们的思维应变能力受到束缚,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导致学生屡屡出现“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习题的解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习题解决的错因分析
学生在解题时,诸多方面的原因会导致他们在解题中出错.分析错因有利于降低错误产生的几率.
1.理解出现偏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掌握不牢,或受其他信息的干扰,从而导致理解上出现偏差,产生错误现象.
【例1】抛掷同一枚啤酒瓶盖500次,经过统计,凹面朝上230次,由此估计抛掷这枚啤酒瓶盖出现凸面朝上的概率约为().
A.0.46B.0.92C.0.54D.0.50
错解:C.
错因分析:学生容易受到“凹面朝上230次”的影响,而选C.事实上,抛掷同一枚啤酒瓶盖,凹面朝上与凸面朝上的机会是均等的,概率都是0.5.
2.忽视隐含条件.数学语言往往隐含着重要的信息,在解题时,学生往往忽视了题目
隐含的条件,导致解题出错.
【例2】当x为何值时,分式x2-9x2+5x+6的值为零.
错解:当x2-9=0,即x=±3时,分式x2-9x2+5x+6的值为零.
错因分析:由于当x=-3时,分母x2+5x+6=0,此时原分式无意义,因而要舍去x=-3.
3.忽略实际意义.数学知识根植于生活,而学生解题时往往切断了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孤立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解题出错.
【例3】已知矩形的面积为12,则它的长x与宽y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像大致可以表示为().
错解:C.
错因分析:本题解题看似没有错误,但由于是研究实际中的矩形面积问题,所以长、宽非负,因而x>0,y>0,即图像只分布在第一象限.
二、解决初中数学习题问题的有效策略
1.精心审题,挖掘隐含条件.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关注题目的关键条件,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图形或数学符号,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审出题目中藏有的玄机,加强学生思维缜密性的训练,
深入挖掘隐含条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住题型特征.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将文字语言转换为数字语言,抓住题目的主要特征,将其转化为基本题型,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求三角形周长、证明特殊四边形、证明线段的不等关系等问题.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数量与图形之间搭建桥梁,通过合理的转化、巧妙的整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几种相似的基本几何图形,如平行线型(A型与X型)、相交型(非A型与非X型)、子母型、旋转型等,让他们以已有的知识为载体,加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变异为同、化繁为简,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顺利解决问题.
4.寻求正确的解决问题策略.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选取生活化的素材,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联系生活实例编制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如下:“某地计划用60~90天建一条公路,需运送土石方180万立方米.(1)写出工程部运输车队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y(单位:天)与平均每天的工作量x(单位:万立方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由于工程进度的需要,实验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比原计划多运2500立方米,工期比原计划减少12天,原计划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多少立方米?”教师要利用数学建模法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解题困难和应用意识淡薄的现状,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分析学生解题出错的根源,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钟伟芳)endprint
长期以来,应试教学催生解题模式化的盛行,教师为追求高分大搞“题海战术”,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学生也满足于跟从和模仿,他们的思维应变能力受到束缚,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导致学生屡屡出现“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习题的解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习题解决的错因分析
学生在解题时,诸多方面的原因会导致他们在解题中出错.分析错因有利于降低错误产生的几率.
1.理解出现偏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掌握不牢,或受其他信息的干扰,从而导致理解上出现偏差,产生错误现象.
【例1】抛掷同一枚啤酒瓶盖500次,经过统计,凹面朝上230次,由此估计抛掷这枚啤酒瓶盖出现凸面朝上的概率约为().
A.0.46B.0.92C.0.54D.0.50
错解:C.
错因分析:学生容易受到“凹面朝上230次”的影响,而选C.事实上,抛掷同一枚啤酒瓶盖,凹面朝上与凸面朝上的机会是均等的,概率都是0.5.
2.忽视隐含条件.数学语言往往隐含着重要的信息,在解题时,学生往往忽视了题目
隐含的条件,导致解题出错.
【例2】当x为何值时,分式x2-9x2+5x+6的值为零.
错解:当x2-9=0,即x=±3时,分式x2-9x2+5x+6的值为零.
错因分析:由于当x=-3时,分母x2+5x+6=0,此时原分式无意义,因而要舍去x=-3.
3.忽略实际意义.数学知识根植于生活,而学生解题时往往切断了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孤立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解题出错.
【例3】已知矩形的面积为12,则它的长x与宽y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像大致可以表示为().
错解:C.
错因分析:本题解题看似没有错误,但由于是研究实际中的矩形面积问题,所以长、宽非负,因而x>0,y>0,即图像只分布在第一象限.
二、解决初中数学习题问题的有效策略
1.精心审题,挖掘隐含条件.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关注题目的关键条件,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图形或数学符号,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审出题目中藏有的玄机,加强学生思维缜密性的训练,
深入挖掘隐含条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住题型特征.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将文字语言转换为数字语言,抓住题目的主要特征,将其转化为基本题型,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求三角形周长、证明特殊四边形、证明线段的不等关系等问题.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数量与图形之间搭建桥梁,通过合理的转化、巧妙的整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几种相似的基本几何图形,如平行线型(A型与X型)、相交型(非A型与非X型)、子母型、旋转型等,让他们以已有的知识为载体,加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变异为同、化繁为简,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顺利解决问题.
4.寻求正确的解决问题策略.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选取生活化的素材,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联系生活实例编制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如下:“某地计划用60~90天建一条公路,需运送土石方180万立方米.(1)写出工程部运输车队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y(单位:天)与平均每天的工作量x(单位:万立方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由于工程进度的需要,实验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比原计划多运2500立方米,工期比原计划减少12天,原计划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多少立方米?”教师要利用数学建模法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解题困难和应用意识淡薄的现状,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分析学生解题出错的根源,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钟伟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