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4-10-11朱俊杰
朱俊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呢?笔者根据近年我市所推行的建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与自身教学实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课程标准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之有效建立
分组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而且小组成员之间的认知水平、风格等不宜相差太大.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促进学生集体进步.每个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因为几个人之间的相互交流要比较大的群体中的交流简单得多.小组成员之间采用面对面的坐法,这样便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活动.
对于小组成员,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分工.如,每个小组内可设小组长一名,发言人一名,记录员一名,检查员一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派基础较差的学生担任发言人,由他把本小组讨论的意见向全班表述出来.教学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位发言人,这种鼓励使发言人树立信心,不懂就问,学会思考,主动探求知识.
二、选择能够诱发学生合作欲望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数学中有些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索的愿望.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决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且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
比如,我在讲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列举了一个用火柴棒搭小鱼的例子.先让每个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火柴棒自己搭,接着数一数搭一条、两条、三条、四条小鱼各用几根火柴棒,然后让学生任意说出小鱼的条数,看我能不能很快算出火柴棒的根数.不论学生说多少条小鱼,我都能快速准确地告诉他们,学生感到十分惊讶.有的学生说:老师肯定知道有什么规律.接着学生的话,我问:你们能不能准确地一眼看出n条小鱼有几根火柴棒呢?几名学生说了好几种意见,但都不是最恰当的.我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同学们,你们合作讨论讨论、交流交流,准能找到规律.此时,合作交流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讨论交流非常活跃.
三、活动结果的交流评价之有效生成
合作学习的结果应通过学生的汇报在班级获得共享,并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和丰富学生对知识的多方面理解.在课堂汇报中,应尽量从出现错误的、障碍的学生开始,要求他们讲出产生错误和出现思维障碍的原因,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修正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评,评价的内容是总结合作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讨论成员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表现,并相互提出改进建议.对于学困生,教师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受,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突出学生知识形成、思维形成、情感态度形成的过程,强调形成性评价.重视参与,突出参与性评价.也即我们要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变教师独裁式评价为师生双主体平等对话式评价.我们可以设计一张评价表,先由小组成员自评,再由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价,并选出小组表现优秀的学生,表彰为“发言之星”“合作之星”.如果小组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很突出的,可以加“鼓励分”.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
四、合作学习实践中本末之有效把握
1.合作学习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若离开了独立思考这个前提,就犹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每个学生都应当做好充分准备.而且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并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判断问题的难易程度,看是否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
2.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恰当的引导是合作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小组之间的活动情况组织有效的交流,这样小组活动的效率才会提高.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总结.
(责任编辑黄桂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