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话语文
2014-10-11徐金凤
徐金凤
今年上半年在坊间传得最热闹的当属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此方案说,“将语文分值从150分调到180分,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文理科综合300分调到320分,数学不变,还是150分。另外,英语将增加一年两次考试,如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语了。”初听这一消息,似有几分欣喜,语文学科真的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高兴才对。可是我总有一种深深的隐忧。
近日读了著名文学杂志《收获》副编审、上海作家叶开刊发于《东方教育时报》上的一篇《高考改革由英语下手,语文教育失败不能怪罪英语》的评论,该评论说,“母语教育失败不能怪罪于英语,以为削弱英语就能提升母语教育质量,无异于缘木求鱼。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通用语言,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的交流日渐深入,普通公民的交往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从有效学习的角度来说,普通人具有英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不但便于工作上与外国友人交流,在旅游上可以获得自主自由便利,在正规学习或者自我学习上,更可以获得全世界无穷尽的资料和信息。新时代学生不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将会失去竞争力,也将会失去很多人生机会。单方面削弱英语考试比重,会给尚在成长、缺乏足够判断力的学生一种“英语无用”的强烈暗示,而降低学习热情。当他们长大、明白英语的重要性时,已经错过了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而事倍功半了。”
看了这段文字,你是否会明白我的隐忧?你是否也会有感而发呢?我们的决策机构干嘛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呢?国力的强大,必须辅之以文化的强大。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清末魏源在他的《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术,使中国富强起来。此观点历久而弥新,应该对政策制订有所启发才对!
当发现我们开始“提笔不会写汉字”的时候,当发现我们连一篇完整的文章都读不下去的时候,当发现我们压根不会写毛笔字,写出的钢笔字歪歪扭扭,东倒西歪,只有自己当时认识,过了几天连自己都不认识的时候,我们开始大力声讨英语,都是英语惹的祸,英语教育太热,各种英语课外辅导班泛滥成灾,占用和挤压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最后学出来的还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我要说的是,当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时,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学习英语,要具备基本的听、说能力,并且要有意识地自觉地构建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而对于那些外语专业人员,则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语法、翻译等方面的专业训练。但我们更要学好汉语,语文遇到所谓新课改,遇到英语大规模蚕食,遇到学生群体集体兴趣转移。语文老师该要怎么做?当北京正式推行新考试改革,削弱英文强化语文时,一个系统庞大的新考试体系,将不可避免地在全国蔓延。
那么,英语降分,语文真的可以学好吗?语文老师该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把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在自己的班级中,小范围内进行实践。所有语文教师应该达成共识,要从语文教材的狭隘视野里走出来,让学生读书!读书!阅读!阅读!要切实提高母语水平,真正重视汉语,就必须让学生系统地阅读,学习文、史、哲等不同学科的经典著作。即使受到高考这根功利性指挥棒的导引,也应该挤出最多的时间去阅读。近日我看了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视觉传播硕士陈之华先生的《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秘密》的文章,根据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的研究,芬兰中学生阅读能力表现极为出色。文中说,“芬兰法律规定,每人每日至少进行半小时的阅读。在芬兰设有种类繁多的图书馆,拥有琳琅满目的图书,丰富的阅读资源让全民受益。芬兰教育为什么敢称全球第一:芬兰为什么是全球“成长竞争力”的第一名;芬兰教育为什么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芬兰的高等教育,为什么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经济学人》更是建议,欧洲领导人应暂时放下所有活动,“回芬兰的学校上课。”看到此,你该明白我写此文的目的,文化的渗透应该比其他渗透来得更快、更直接吧!外界的诱惑太大,应酬太多,而挤不出哪怕半个小时来阅读,什么《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演讲与口才》,只是放在家里当摆设,更甭说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就笔者而言,本人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上课,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我告诉学生学语文要做到“四会”:会说话、会读书、会作文、会写字。所以,我会有意识地把“口语表达”“佳作展台”“成语接龙”“诗词鉴赏”引进课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有时,我还会充满激情的朗读一些励志文章,或给学生推荐《演讲与口才》《交际与口才》;我还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认为一个会读书的孩子,会从书中汲取精神之钙,来丰富自己的涵养。毕淑敏、余秋雨、周国平等大家的作品常常成为学生手中喜爱的读物;每天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时间里,学生会按座位轮流上台或演讲或讲成语,或读自己认为好的作文,有时碰到好的段落我还会让学生抄下来;作文课上,我认为“评论家高于作家”。于是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相互评讲作文,找出同学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我还要求学生每天临写钢笔字,我认为,练字就是练心,可以少一分浮躁,多一分沉稳。有了这些铺垫,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陡然增长。
总之,套用哲学家为其弟子讲的“欲无杂草,必种庄稼”的话,作为决策者,单纯依靠减分增分来达到目的,收效会很慢,而且容易顾此失彼。最好的办法是:营造氛围,文化渗透。这样,语文和英语都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作者单位:新疆第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