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的教学魅力

2014-10-11李莉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鼓励性语文课语言

李莉莎

曾有人说:“语文老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做语文老师容易,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却很难,在信息爆炸、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让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似乎非全才不可。

实际上,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万变不离其宗的一条就是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离开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参与和评价,教师的优劣也就失去了评价的依据;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吸引学生爱听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一课一得”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需要,确立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面对新课改语文课内容量大,时间少的困境,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课一得”的教学设计原则。这是一个双赢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何乐而不为呢?例如:我上小说时,针对各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只选取一个点来讲,如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我重点带领学生分析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人物形象,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技巧;在《老人与海》中,我让学生从阅读中品味老人的独白,感悟老人身上的“硬汉精神”等。

二、“一课一笑”的幽默教学

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明确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那学生的笑声从何而来呢?它来自于教师的幽默,而学生也十分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

(一)幽默的课堂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语文教学的幽默无疑是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爱上语文课的最好方式之一。

如我在讲诗歌的艺术表达技巧“欲扬先抑”时,我讲了一个故事,用实例教会了学生什么叫欲扬先抑,还改变了一个学生的自我否定心理,让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从此很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学。

(二)化解教学中的尴尬、活跃课堂

课堂是生动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尴尬局面,这时,如果能巧用幽默,就能控制好课堂节奏,例如老师正在津津有味的讲着课,突然发现一个学生在那儿照镜子,破坏了老师的整体教学,此时,教师不必发火;轻松来一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上课先学知识,把镜子先收起来”既能提醒学生,又调节了课堂氛围。

(三)余犹未尽的结束教学

语文教师的幽默是要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众多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幽默的语言如清风,可以带给学生无比的舒心与惬意,老师不仅可以带领学生幽默的导入语文。同时,也可以幽默的结束这一节课,给学生留下无穷的快乐与余犹未尽的感觉,期待下节语文课的到来。

幽默是自信、是智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其语言幽默她讲的课就成功了一大半。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把语文课点缀得神采飞扬,寓教于乐,将快乐教学变为现实。这样的语文老师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所以,要让学生喜欢你,做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语文老师吧!

三、课堂教学的兴奋剂,鼓励式教学

鼓励性的语言,是活跃课堂教学的兴奋剂,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改变原来守旧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心里状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勇敢而又充满信息的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学生和成人都有需求不同的成就,所以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就,而每个学生都渴望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当有错时,希望老师给予原谅,得到一次改正的机会。语文教学要适时应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创造愉快的情景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做出鼓励性的评价。避免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抵触情绪和消极情绪,让学生在教学中善于思考,勇于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愉快的情绪中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感受,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

总之,语文教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把语文教师的“悲壮角色”转变成喜剧角色。关键在于把语文课上轻松,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魅力、并喜欢上语文课。爱上语文课,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也就成功了!

★作者单位:云南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鼓励性语文课语言
鼓励性语言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可怕的语文课
语言是刀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小学数学观摩课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数学作业批改中评语使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