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2014-10-11高建民
高建民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阅读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和能力。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各种美的因素渗透到其中,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阅读中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朗读中体验美,激发美
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方法很多,但运用最多的是朗读,学生大声的朗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还可以通过大声朗读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在朗读中享受文学的魅力。特别是诗歌和散文的大声朗读,学生会被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动人的情节感动,在朗读中体验文学的美。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朗读体验美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带动情感的作用,能激发学生领悟文字的美感。
1.听范读欣赏美
文学的美不仅来自于文学作品的本身的美,还来自于朗读的外在形式,标准的朗读,有声有色的朗读,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增加文学的美。在阅读教学中,要增加朗读美的效果,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范读让学生在听中感受语文特别的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后,为增加朗读效果,可以用影音资料为学生提供语言、语调、语速等方面的示范,引入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壮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空旷之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婉之美……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
2.默读品味美
默读是语文阅读的重要形式,默读是静静的用心去阅读、去享受文学美的一种方法,在默读中用心去体会作品内在的美和情感美。如教读《渔家傲》这首词时,就可指导学生反复轻读,并配放悠扬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充分品味诗人思家忧国的情怀。
3.细读体验美
细读,就是根据作者的情感变化,在朗读的轻重缓急上进行把握,从而获得美感的朗读。可以采取教师美读、生朗读、全班有感情齐读等方式。读时也可以配上恰当的音乐和相应的画面,多感官运用,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得到美的体验。如教读《沁园春·雪》这首诗时,就可以配上《命运交响曲》钢琴曲,再加以教师饱满的情绪、高亢的语音、急迫的节奏、饱含情感进行范读,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革命预言家的热情的赞美和崇敬。
二、运用多媒体再现美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学生审美的有利条件。电教媒体最能展现光、色、形、声的丰富变化与组合,它在创设审美的教学情境中有着无比的优越性。阅读《水浒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情景,引导学生认识他们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的正义形象和性格特征。鲁智深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及武松《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中的行为“暴力”十足,这是否有损人物形象?小说人物的传统意义自然受到质疑。因此,阅读时,一方面引导学生要特别注意生动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发现其中独特的人物刻画之美;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由于时代的局限,这部作品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如滥杀无辜、歧视妇女等封建糟粕,这是需要加以鉴别和摒弃的。这样,学生就可以从疑问开始,以肯定而结束了;同时,能有效地把美的领悟,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发现美,体验美和享受美,是语文阅读的最高境界。在语文阅读中,帮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涵。有许多学生在阅读中只注意优美词语的背诵,只有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很少去思考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变化。单一的阅读目标,束缚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文学作品大多数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去表达情感的,人物的情感最能激发读者包括学生的情感。如名篇《傅雷家书》中让人感觉到傅雷和傅聪父子之间那种浓浓的、真诚的亲情。
总之,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审美角度也是多方面的,能否真正从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教育,关键在于老师的启发和引导。我认为,阅读文章如掘井,在砂石中掘井,挖得越深,得到的水就越多越清;你把阅读的层面拓展得越宽越深,得到的启发和艺术享受就越多。因此,要想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应该在拓展阅读层面上多下功夫,挖掘出文章中的精髓,让学生拥有“源头溪水”的美好境界,并受到审美形象的深深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浦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