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感受科学课学习的乐趣
2014-10-11孟祥银
孟祥银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不仅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新课改非常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大力倡导快乐教学法。这对于小学科学课来说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学生本身来说,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决定了只有激起学生对学习积极的情感,才会主动参与。否则就无法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学生对学习只能是两分钟的热度。
其次,从学科角度来说,科学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如果只是一味讲授与操作,枯燥无味,并不能真正展现科学课的魅力,无法享受到探究的乐趣,而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与我们开设科学课的初衷相违背。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要进行全面改革,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要着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生动而活泼的科学课堂,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充分享受科学课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如何才能实现快乐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呢?通过对新课改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探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展开积极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形象就是他所任教的学科的集中体现,在教师的身上能看到学科的影子。要想让学生爱上科学课,首先就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这样学生才会将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他所任教的学科上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己视为教学的主宰,高高在上的控制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隔着一道墙,教师无法真正地走进学生的世界,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学生又如何会喜爱上科学课呢?
成功的教学取决于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民主的教学氛围。要想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学习的乐趣,就必须要建立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
转变师生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这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虽小,但是具有很强的个性,不是教师的附属,而是与教师平等的学习体,我们要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与情感体验,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体。
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要与学生展开积极的情感沟通与互动。一脸严肃,只会向学生传递紧张与不安,而不利于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产生。教师要真心地热爱学生,要把微笑挂在脸上,用眼神、动作、表情以及语言来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喜爱,这样才能拉近师生距离,走进彼此的内心,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自然也会将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学科上来,以学为乐,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二、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享受动手所带来的乐趣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整个科学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要怕学生动手会耽误教学时间,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干扰正常的教学,而采取讲实验的教学法,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亲自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做实验,在做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享受乐趣。
如关于《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一内容,我没有只是机械地进行讲解,而是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与可选择的空间,从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记录现象、收集信息到结果分析、归纳交流,全部交由学生。这样学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可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与生活经验来设计富有个性化的实验方案。学生提出多种可能,指出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可能与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土壤、肥料等等有关,并根据自己的猜测来设计实验。
这样的实验操作不仅让学生拥有了更多动手的机会,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处于积极的动脑之中,实现了学生手脑的协调发展,实现了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手脑的结合真正享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真切地感受科学课的实用性
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需要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科学课不能将学生束缚在教室内、教材上,而是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学科学用科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放松,更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学习内容。我们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各种材料,让学生能够将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学生不再只是就教材进行枯燥的学习与机械的记忆,而是能够学会从生活入手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寻找生活中的科学学习素材。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要从学生所熟悉的各种生活事物与现象入手,让学生运用所学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的实用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所学,提高科学素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