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台阶”巧妙地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
2014-10-11李强
李强
摘要: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怎样抓好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中作者介绍了几种教学方法,以期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
关键词:方法 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参加活动。设计“台阶”巧妙地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是由基础中上的学生先参与,阐明自己的观点。再请成绩中下的学生参与解题,全体学生讨论解答过程。教师起着穿针引线、编导的作用。这样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移到让学生如何学、会学,来沟通师生之间的学教关系,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呢?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抛砖引玉提问法
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如,在学习“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时,我的思路就是列好提纲先让学生自学,然后通过解决问题来实施教学。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什么?存在于什么中?
2.DNA分子很长,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这些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叫什么?
3.染色体由 和 组成,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
4.细胞是 、和 的统一体。
5.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细胞核中有 ,染色体中有 ,DNA上有 遗传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学会了在阅读中寻找重难点,教师启而不发,指方向而不带路,讲学法而不讲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课堂上过不了关的部分学生,可通过帮教结对“1+1” 进行“兵教兵”来解决,形成当日问题当日清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温习旧知演绎归纳法
是指教师帮助学生温习旧知,扫除障碍,作好铺垫,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得出结论,形成规律。即教师演绎,学生归纳。同时教师要把竞争带进课堂,鼓励学生追赶、争先、超越的意识。
如习题课上某一类题的解法,教师可通过一组或几组不同的例题,描绘出大致的轮廓,帮助理清思路,而解题方法或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例如,1.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①选叶遮光 ②酒精脱色 ③黑暗处理
④碘酒显影 ⑤清水漂洗 ⑥观察变化
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三、蓄势推导结论法
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无论回答、讲解是否正确,只要敢于参与展示,都要给予鼓励支持。为得出某个问题的结论,教师循循善诱,把思考不断引向深入,并逐步加以点拨,让学生得出真相,揭示本质,达到认知的目的。
例如,3下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
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当光照强度>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A.通过分析首先来了解曲线升降的含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通过本曲线图观察光合作用强度,就得看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多少。ac段光合作用明显加强,至cd段,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再变化,是因为光合作用达到饱和。植物在b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为零,并不表示这个时刻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停止,因为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刻在进行,此刻光合作用也在进行,只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所以总的来说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量为零。
四、存疑激思启发法
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要贯穿课堂始终。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索;或者当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这样行吗?”然后留一定时间,启发学生再思考。例如,在探究一试题前先引入这样一实验:在一矿泉水瓶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矿泉水瓶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密封瓶口可看到矿泉水瓶迅速变瘪。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在实验过程中会发现“瘪了的瓶重新又鼓起来”。此时,再设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深入思考,最后教师再引出这是为什么。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之后引入问题。
五、余地生辉法
一堂课里,切忌满堂灌。要在知识衔接处,留有一定的时间,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进行全班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困难和疑惑,及时指导,在交流展示时,能够有的放矢。学生不会的和讲不清的,教师必须要向学生重点讲解,以突破重点难点。
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一节的教学中,可以探究的问题有很多。
比如,对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的探究。
1.(1)表皮包括什么?表皮的外壁常有一层什么?能保护叶片和防止水分过度散失,表皮上有一种成对存在的肾形细胞,叫做什么?它们之间的空隙叫做什么?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什么的门户?
(2)叶肉包括什么层?叶片正背面颜色深浅如何为什么?
(3)叶脉内有什么?所以有输导(水、无机盐、有机物)作用此外还有支持作用。
2.叶片的什么中含有叶绿体?什么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片呈绿色主要是因为叶绿体中含有什么?叶绿素能够吸收什么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3.叶绿素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形成?到底把其中的哪些问题作为提供给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作出选择。一方面,教师要考虑选择认知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充分考虑上面提到的对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最终,在本课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主要体现在课上学生对(1)(2)(3)的合作,对2和3的设计与交流评价,其中(2)和2是本节课的认知目标的重点。
总之,教学是艺术,学生学会了使用思维的台阶,可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学会了高度概括的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展示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欢迎其他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在思索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