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新理念 转变角色 增强能力

2014-10-11田胜龙谭盈春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角色新课程改革观念

田胜龙 谭盈春

摘要:学生学习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为顺应时代发展,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由以往知识讲述者而成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者,思维启迪者;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同时转变,使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观念 角色 能力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由单纯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学生学习问题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新课程以顺应时代发展以及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角度提出转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一、教师由以往知识讲述者而成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者,思维启迪者

中国有着几千年灿烂的历史文明和文化,学生对其大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有时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非常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学的角度而言,这未尝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学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不断地去认识世界,对已有的科学理论和观点提出质疑,并创造出新的适合时代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成果,有利于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不至于停滞不前。但如果我们对现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各种与众不同的见解。

笔者在进行隋唐历史的课程教学中,一位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会出现“贞观之治”则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有直接关系。这位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隋灭唐兴的原因,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提倡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本质和精华,挖掘教材中的因果并列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学生引入深层思维。

例如,在讲述“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唐亡”这一史实时,我优化设计方案,来挖掘教材的深度。具体设问有:“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生产发展,因而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之什么?而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出现了怎样的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有哪些?上述危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它为什么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还有哪些因素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又是什么事件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段历史的学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以此安排教学,保证了学生思维的逐渐深入,又强化了学生对唐朝“强盛—衰弱—瓦解—灭亡”这段历史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深层思维的能力。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创新的源泉,科学独创贵在质疑。如果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不产生质疑,就不会发现地球引力。巴普洛夫不怀疑狗听到脚步声而流唾液就不会发现条件反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教会学生善于、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以寻求“确切答案”为目的,而是倡导“求异”,对学生的答案不简单地加以判断,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也不是妄加责备,而是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总之,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提出新的、需要探索的问题,并以此来感染、带动学生,使他们经常处于积极思考中,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三、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同时转变,使学生学会学习

所谓学习方式,一般被认为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去向,其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单纯的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课程标准背景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势在必行,教师应运用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其主要可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首先,优化和调整课程结构调整,可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宽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促进学生学习内容的创新,以教材为基础,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多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断去解决问题。学生应学会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采用问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而言,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质疑精神,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

同时教师应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中去,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稳定推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尚伏,黄占福.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30).

[2]尤善良.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师生角色的转变[J].新课程:中学,2013(9).

[3]闫冬梅.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学周刊,2012(14).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角色新课程改革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