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
2014-10-11张俊月
张俊月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的战略举措。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每一位教师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如何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努力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并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教学课堂如何渗透素质教育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授知识奠定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兴趣能给数学课堂增添无限生机和活力。例如,“认识时、分”这节课,首先让学生观看一组图片,图片中有不同形状、各式各样、精致美观的小钟表,引起了学生想认识钟表的强烈愿望。然后我问:“在你们家里都有什么样的钟表呢?”学生个个有话想说。有的说:“我家有一个石英钟,挂在墙上,形状是圆形的。”有的说:“我妈手腕上戴着一块电子表,上面出现数字,一闪一闪的,整点的时候,就会响几下。”还有的说:“我家。”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我问:“不同的钟表是如何表示具体的时间呢?你能说出钟表的准确时间吗?”然后板书:“认识时、分”,导入新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作为好的开端,给学生获取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也就是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一次小数加、减法练习课上,一同学板演时,横式漏写了小数点后第三位上的“1”,并满不在乎地认为没什么了不起,只差0.001。这时,我适时地给学生讲《瑞利发现氢》的故事。通过英国物理学教授瑞利从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数字找到氢气,教育学生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搞发明创造,没有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是不行的。今天我们学数学,就应该有这种谨慎细心、一丝不苟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来参加工作才能有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再如,教“圆周率”时,告诉学生圆周率是14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算出来的,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值,使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进而激发的爱国热情。
三、充分利用数学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重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环节。学生个性的形成既与先天遗传有关,更与后天学习锻炼有关,教育与环境起决定作用。教学中应识别、了解学生的不同个性,有机地加以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而良好的意志品质能抵制悲观消积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效果,而且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数学中一题多解的应用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如学“小数乘法”时,我是这样引人的:“老师要买4千克白菜,每千克白菜1.2元,请同学们帮助老师算一算需要付多少钱?你能用几种方法算出来?”
帮教师做事,这是学生最乐意干的事,通过归纳,学生有以下几种算法:
1.用加法算:1.2+1.2+1.2+1.2=4.8(元)。
2.把小数化成整数算:12×4=48角=4.8元。
3.用乘法分配律算:1×4=4(元),0.2×4=0.8(元),4+0.8=4.8(元)。
4.直接用乘法:1.2×4=4.8(元)。
这时我顺水推舟提出,这四种方法哪种我们没学过?大家想把它学会吗?这时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实践证明,数学课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数学教师要注意抓住良好时机,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目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