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自我护理理念在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的临床效果

2014-10-11刘喜萍丁载巧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重庆400042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19期
关键词:来院导管肺癌

刘 红,刘喜萍,丁载巧(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重庆 400042)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的运用减少了因反复浅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及不适感,并防止由化疗药物的外渗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其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1-2]。然而,PICC置管也存在如引发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肺癌患者存在治疗时间长、间歇期住院、住院化疗时间短、化疗间歇期出院休养时间长等特点[3]。在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负责PICC置管的换药、冲管及并发症的防治。但在家休养期间对PICC置管的维护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4]。因此,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的维护成为医护人员及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患者有效的家庭自我护理培训,能使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故笔者设计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分别采取家庭自我护理理念及首诊医院护理的临床成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6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5.7±3.52)岁。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3.4±2.15)岁。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X线片及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为肺癌,诊断参照人卫第7版《外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穿刺静脉、文化层次及肿瘤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标准 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携带PICC置管出院;出院时经检查无PICC并发症;化疗间歇期一致;对本研究有所了解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

1.3 方法

1.3.1 PICC置管的维护 由培训且熟练掌握置管技术的护士完成PICC置管工作,穿刺成功后经放射线检查再次确认导管尖端的位置,确保无误,并详细记录患者置管情况,内容包括患者基本状况、穿刺过程、置管长度、穿刺点四周皮肤状况、更换敷料及正压接头的时间安排等。之后责任护士通过口授、幻灯片播放、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PICC置管的重要性、意义、要领、注意事项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与方法。

1.3.2 并发症诊断 由熟练掌握PICC技术的护士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制定的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标准量表进行并发症诊断。(1)静脉炎:1级为穿刺点疼痛,表现出皮肤局部红、肿等表观症状;2级为穿刺点疼痛,伴有局部红肿,且静脉有条索状改变;3级为穿刺点疼痛,除局部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外,可触摸到硬结。(2)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导致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按照患者所表现出的最严重临床症状进行分级。(3)感染:抽取导管出口少量血液或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查,发现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生长,局部感染表现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出脓,面积在2cm内。(4)导管阻塞:输液速度过慢或停止,无法抽到回血或进行冲管。(5)血栓形成:术肢出现肿胀,肌肉酸痛,行血管B型超声检查证实有血栓形成。(6)导管脱出:注液过程中连接翼与导管连接处出现药液外渗。(7)皮肤过敏:患者局部皮肤出现过敏样变化,表现为局部瘙痒、刺痛,且有大面积的丘疹。

1.3.3 护理培训 (1)研究组患者于化疗间歇期采取家庭自我护理,由责任护士对选择居家护理的患者及家属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培训时间和地点。护士先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PICC置管护理的基础理论,内容涉及PICC换药的环境要求、皮肤消毒要领、敷料贴膜更换步骤、封管液的配合方法、封管及冲管技术、正压接头技术及换药时机的把握等内容。其次,由护士统一安排时间,由患者和家属共同组成见习小组开展操作技能培训,护士通过现场示范向其介绍操作流程,并鼓励患者家属随时提出疑惑并予以解答。待家属了解整体操作流程后,督导家属开展PICC护理相关操作,每次操作时均由护士从旁指点更正,并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以提高家属自我护理的信心及成就感。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备齐PICC护理所需的材料,并根据临床经验及临床规范读本罗列出PICC换药程序表、观察表及化疗间歇期护理时间表,同时叮嘱出现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策略,双方交换联系电话,以便及时沟通联系。待患者下次来院行化疗时,要求家属再次现场行PICC置管护理,并给予有关注意事项的强化及斧正。(2)对照组患者采取首诊医院常规的护理模式,患者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定期复诊时间,并按期来院进行临床护理。患者于住院期间接受专职护士对PICC导管的相关护理及健康教育,并注意对有关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出院时发放化疗间歇期护理时间表,告知患者定期来院就诊的具体时间,同时双方互留联系方式,方便定期随访。

1.3.4 质量控制及内容观察 两组患者出院当天均分发知情同意书,内容涉及护士每周对两组患者开展电话随访,及时评估患者的动态病况,对于异常者增加沟通频率,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必要时需立即返回医院开展护理。在随访期间对每位患者均建立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基线资料、换药时间、换药频率、相关观察项目及症状等,并根据患者在电话随访中所表述的内容进行记录,同时患者再次复诊时对上述内容进行核实确认。

1.4 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护患电话沟通次数、贴膜更换次数、封管冲管次数及正压接头更换次数。

1.5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作为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作为统计描述,采取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化疗间歇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护患电话沟通频率及导管护理情况比较 两组在电话沟通频率及导管护理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化疗间歇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3 两组护患电话沟通频率及导管护理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护患电话沟通频率及导管护理情况比较()

组别 n 电话沟通频率(次/人)留置时间(d)更换贴膜次数(次)冲管及封管次数(次)更换正压接头次数(次)研究组 34 17.85±0.35 120.13±2.18 20.65±1.15 18.69±2.71 14.25±1.10对照组 36 14.59±0.16 118.32±2.03 23.82±1.36 19.24±2.93 13.89±0.97

3 讨 论

化疗是肺癌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而PICC置管是药物进入体内的重要途径,由于PICC在人体内的留置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及导管内血栓的形成,进而引起血源性感染。这不仅会增加患者医疗花费,更会增加治疗难度,加重患者生理痛苦。据文献报道[5-6],大多数肺癌患者于化疗间歇期,由于自身无菌观念较差,不规范的日常生活,极易诱发置管处的局部感染,同时还会因患者个体因素出现接触性皮炎。而任何因素所诱发的置管失败,均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负性情感,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理念的更替,居家自我护理模式逐渐引起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广泛重视,使得传统的护理模式由医院转向家庭,在大大方便患者的同时,还能有效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降低既往错误行为导致的并发症,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因此,提供一项科学、有效、安全的护理方案对于PICC置管患者而言,具有极其重大的临床意义。

感染是PICC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再加上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严重破坏患者的自身防御系统,增加病原菌感染概率。患者常表现出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经局部组织检查可发现病原菌生长。针对这类症状,护士着重向患者介绍无菌观念的重要性,叮嘱患者定期换药,一旦察觉到寒战、高热后,应及时来院就诊,并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开展针对性给药。两组感染患者均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软膏外敷处理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不影响置管的使用。由于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管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体内,极易诱发大量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8]。血栓完全堵塞或部分堵塞导管,会引起患者穿刺侧手臂出现疼痛、肿胀、皮温下降。两组各出现1例血栓患者,经血管B超造影后显示腋静脉血栓,及时给予拔管处理,并行介入治疗。因此,患者在每次输液前,应事先回抽血液以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同时还要保证正确的封管技术达到有效的抗凝作用。本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各出现1例导管堵塞,研究组是由于居家护理过程中,家属对操作方法不熟悉而导致。对照组是由于患者于第4化疗间歇期未及时来院换药冲管所致。因此,护士要在每次电话随访时,提示患者可能忽视的细节问题,并指导家属进行操作手法的复述,以强化其对有关操作内容的了解及熟悉度。研究组发生1例导管脱出,是由于患者于上下班途中未保护好导管外露部分,在关车门时用力过猛导致导管脱出,经电话沟通后,护士指导患者用无菌敷料按压并及时来院就诊,由于导管脱出部分较长影响化疗而予以拔除。这提示护士需做好规范、全面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PICC导管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由于大多数患者于夏天给予置管操作,大量的汗液分泌再加上敷料的缠绕会导致皮肤过敏现象的发生。经电话沟通后,指导患者及时来院就诊,局部给予呋喃西林药液湿敷,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叮嘱患者回家后继续按此方法处理,2周后皮肤不良反应消失,不影响导管的继续使用。护士在电话随访中,应仔细倾听患者主诉,对于存在皮肤不适感的患者,指导其及时来院就诊。以上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居家自我护理模式与首诊医院护理效果相当。

综上所述,对于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于化疗间歇期引入家庭自我护理理念相较于首诊医院护理,其临床效果相当,并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柏兴华,苏兰若.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9,23(7):565-569.

[2]葛利越,叶海瑛,李娟.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60-1962.

[3]梅思娟.肿瘤患者参与PICC安全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57-60.

[4]李静,田丽,郝莉,等.PICC专科护理门诊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79-81.

[5]马新娟,张艳华,李天怡,等.PICC置管规范性管理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70-71.

[6]杨方英,吴红娟,张美英,等.问题管理对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16(23):33-36.

[7]闻曲.PICC临床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及管理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3,28(14):6-8.

[8]邢雷,孔令泉,厉红元,等.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并发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9):1223-1226.

猜你喜欢

来院导管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来院就诊病人继发性高血压认知现状及态度的调查分析
乌兹别克斯坦内务部警察学院代表团来院参观访问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思考心电图之141》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