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早期少量饮水对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2014-10-11黄爱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肝胆外科重庆400038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19期
关键词:肝胆排气胃肠

黄爱红,别 平,何 智(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肝胆外科,重庆 400038)

肝胆疾病是我国普外科疾病中的高发病、常见病,手术患者因麻醉、手术创伤、术中牵拉、腹腔开放、热量散发等刺激,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功能障碍,这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原因之一[1-2]。尤其当前肝胆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者所占比例极大,术后镇痛泵的使用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因素都为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此,本研究对140例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排气前给予少量饮水,观察其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与140例术后禁食水的患者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肝胆外科2011~2013年手术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104例,肝切除术82例,胆肠胃肠吻合术94例。年龄33~69岁,平均49.5岁。排除标准:术后意识不清患者;脑血管疾病造成吞咽困难患者,饮水呛咳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例,每组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肝切除术、胆肠胃肠吻合术的患者各52、41、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身体状况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术后排气前禁食水,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次,并定时用棉签蘸水润湿嘴唇。

1.2.2 试验组患者术后在责任护士指导下每2h饮水1次,嘱其湿润口腔后咽下。手术当日及术后第1、2、3天每次饮水量分别为5~10、10~20、20~30、40~60mL,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次。

1.2.3 观察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口腔炎,口唇干裂、早期呃逆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肠鸣恢复时间、排气时间的数据采用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口唇干裂、口腔炎、早期呃逆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明显减少,口唇干裂、口腔炎和早期呃逆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手术方式对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影响比较 试验组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口咽部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2 不同手术方式对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影响比较

3 讨 论

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其原理是利用负压吸引及虹吸,预防术后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胃肠内的压力,利于术后胃肠吻合口的愈合和胃肠功能的恢复[3]。患者在术后胃肠减压期间饮水,可使胃肠蠕动增强,从而使胃内压升高,促进胃排空。胃排空会进一步引起十二指肠蠕动,同时,吞咽动作还能引起小肠蠕动。在禁饮食期间,静脉滴注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乳等营养物质,可以抑制胃肠动力,其机制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剂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受到抑制有关。饮水可以刺激胃肠道细胞分泌各种激素,这些激素可参与肠道的适应性变化,激活肠道的神经内分泌轴,调节消化道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少量饮水还能够促进口腔内的腺体分泌唾液,抑制口腔条件致病菌繁殖,从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也减轻咽喉部刺激,消除口渴、口干等症状,缓解饥饿感,减轻患者痛苦[4]。

由于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减压,且常规禁饮水饮食,导致患者口腔腺体分泌减少,口部肌肉活动相应减少,从而使血流量减少,口腔黏膜的新陈代谢水平下降,表皮易角化,易发生口唇干裂。与此同时,胃管对咽部的摩擦刺激,还可能导致咽喉部发生炎性反应及溃疡。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的咽喉感染和口腔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早期适量饮水可以润湿口唇,促进口腔腺体分泌和黏膜新陈代谢,增强口腔的病菌防御能力,辅以常规口腔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口唇干裂、口腔炎,咽部感染的发生。

表2结果表明,对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肝切除术、胆肠胃肠吻合术等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而言,早期适量饮水均有助于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降低口唇干裂、口腔炎及早期呃逆的发生率,说明早期适量饮水可以应用于上述3种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尤其是行胆肠胃肠吻合术的患者术后给予适量饮水,可提高胃肠减压的效果。胃肠道手术中出血、术后渗血与胃内容物混合形成的碎块,易堵塞胃管,削弱胃肠减压的效果,导致胃张力升高,妨碍吻合口的愈合,还会增加发生感染的概率。而术后适量饮水可起到稀释胃内容物,防止胃管堵塞,提高胃肠道减压的效果,增加胃肠血流量,从而促进吻合口愈合[5]。

早期适量饮水有助于保持肠道黏膜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维持肠黏膜屏障,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和肠源性感染,其机制可能为:(1)维持黏膜细胞结构、胞间连接和肠道绒毛的高度,可以保护黏膜的机械屏障;(2)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保护黏膜的生物屏障;(3)维持肠道细胞正常分泌消化液,保护黏膜的免疫屏障;(4)刺激胃部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有利于保持黏膜的化学屏障;(5)刺激消化液和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胆囊的收缩,从而减少肝、胆并发症[6-7]。

患者的胃肠蠕动一般会在行腹部手术2~3d后逐渐恢复,但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与进食有关。饮水能给胃肠道带来最温和的刺激,术后早期适量饮水可通过神经反射刺激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吞咽动作可以引起小肠蠕动[8]。本研究也发现对肝胆外科患者在术后早期给予适量饮水,可以促进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与上述理论相符。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是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呃逆者并不少见,多为暂时性的,但有时可为顽固性。呃逆的原因主要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有关,肝切除术后出现的顽固性呃逆,还有可能是由膈下积液或感染引起。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的呃逆,会影响患者的呼吸、饮食和睡眠,对患者术后恢复和切口愈合不利,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精神压力,甚至使病情恶化[9-11]。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术后呃逆,应及早予以处理。但目前临床上通常只采用单一方法处理术后呃逆,即嘱咐患者深呼吸或憋气,压迫眶上神经,这种方法有时不易奏效。在留置胃管期间允许患者适量饮水,可减少术后呃逆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早期呃逆的发生率为30.6%,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还发现,在发生早期呃时,指导患者饮水后做吞咽动作5~10次,便可缓解呃逆。

综上所述,患者在肝胆外科手术后早期适量地饮水,并循序渐进地增加饮水量,可使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缩短,并可减轻口咽部并发症和早期呃逆的发生,有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1]武鸣,吴为.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886-3887.

[2]曲慧利,孙彩霞,张丽惠.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疾病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08,23(2):137-138.

[3]尹秀芬.胃肠减压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0,9(3):56-57.

[4]王祥芝,张元云.持续胃肠减压期间饮水和口腔护理改进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1,7(4):301-302.

[5]王平,王力.胃肠减压的护理改进[J].山东医药,2006,46(31):56.

[6]黎明,王欣然,韩斌如.腹部手术后留置胃管期间少量饮水对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8):29-30.

[7]莫小眉.胃肠道手术病人术后早期适量饮水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09,22(8):1539-1540.

[8]黄玉海,杨萍,唐迎春.早期少量饮水对结肠肿瘤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0,45(6):544-545.

[9]刘爱梅.腹部手术后呃逆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55.

[10]何成.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1-12.

[11]马平叶.腹部手术后15例顽固性呃逆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药,2005,4(3):88-89.

猜你喜欢

肝胆排气胃肠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