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感受
2014-10-11邵现波
邵现波
现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信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小学教育也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前进。在传统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害怕学生听不懂所讲知识,把知识掰开揉碎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学生不用动脑子教师就把问题的答案分析得非常详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感到在课上对所学知识已经理解并且掌握了,可以在独立解决问题时去不知道从哪进行分析,更别说从数学知识库中调取有用的知识了。在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下,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体会,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所需要的步骤,才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实行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大胆对学生放手。下面谈谈我在新课程改革中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的感受和体会。
一、教学理念——与《数学课程标准》相适应
在新课程改革中,需要数学教师先改变自己的观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新观念和新理念注入教学设计中。所以,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的独立发展提供条件。
(一)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才能在课堂学习中沿着教学目标不断进步。在新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从对知识的精心讲述中脱离出来,成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不是不参与教学活动,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只要有思考,就能获得进步。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进步能使学生感到巨大的乐趣和激情,引发他们更深地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变成主动
教学观念的改变引起教学方式的改变,而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是解题的经验,他们在记忆和模仿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思维得不到发展,在对待较难问题时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地走进数学,探索数学的本质,使他们能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通过分析数学问题得到其中蕴含的实质,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获得主动发展。
(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
单一的教学评价针对的是传统教学,在新课改实施中,评价针对学生表现的多个方面进行,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和价值观,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学习成绩等都要作为评价的内容,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有效教学。
二、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教学,对学生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体现了教学过程既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还要使学生具有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例如,我在教学“10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工具制作了几幅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数出10个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感受10的组成,培养数感,形成和建立数l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地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学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三、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不能保持持久性,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高效率对学生分配学习任务。在让学生接触新学的知识时,为了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到其中,把自己放到创设的情境中来分析问题,使他们对问题的敏感性更强,能找到问题的入手点进行解决。在小学数学教教材中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和生活有关的情境,使他们联系生活的同时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加强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互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缺少了任何一方的参与都是不成功的教学。在进行师生互动过程中,他们针对的是教材内容的探讨。在课堂学习之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不能按照教材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地扩充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单纯地讲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没有促进作用,不能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类思想,使他们具备把一大堆物品进行分类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生活物品、玩具、学习用品等让学生进行分类,从而从实际动手中增强对分类思想的理解。通过在学习中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把物品进行分类,把教师的教具、卫生物品、杂物进行分类,使教室保持整洁。在生活中加入所学知识,在数学知识中体会其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加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存在的奥秘充满探索精神,使他们不断地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
总之,在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教师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因素。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直观思维,所以要让他们从直观上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发展独立学习的能力,使数学学习不断进步。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