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附60例报告)
2014-10-11魏林节
舒 艳 魏林节 李 澜
西藏林芝解放军第一一五中心医院外一科 林芝 860000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非常重要,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与生存率,不同的护理方法与不断总结提高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总结我院自2004-08—2007-12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护理组30例与2008-01—2011-06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后期护理组30例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所选患者经头颅CT确诊为典型高血压脑出血,且为首发,均经手术治疗,排除有基础性疾病;早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岁;其中19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1例行YL-1微创碎吸术;后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5岁;其中18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2例行YL-1微创碎吸术;2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入院GCS评分、住院时间、高原居住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早期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急性期定时给予患者变换体位,定时翻身和拍背等常规处理;康复期护理床上翻身和起坐训练,咳痰、呼吸功能训练、坐站训练、吞咽功能锻炼等。后期组在早期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增加对家属护理教育,以便患者出院后继续得到有效护理;其次出院后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加强出院后对患者情况了解,及时做出指导,如有需要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医生。
1.3疗效评估(1)功能恢复标准术后12个月采用ADL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平时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者可以独立生活;Ⅲ级:需要别人帮助,扶拐可以行走;Ⅳ级:卧床,但是保持意识清醒;Ⅴ级:植物状态生存;(2)术后12个月病死率;(3)术后12个月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压疮、吸入或坠入性肺炎。
1.4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功能恢复、死亡、并发症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图1 早期组与后期组良好功能恢复率、病死率、并发症率比较
Ⅰ级和Ⅱ级视为功能恢复好;Ⅲ级、Ⅳ级和Ⅴ级视为功能恢复差。早期组良好功能12例,死亡12例,并发症(深静脉血栓3例,肺炎10例,压疮5例);后期良好功能20例,死亡8例,并发症(深静脉血栓1例,肺炎5例,压疮2例);其中后期组良好功能恢复率高于早期组(P<0.05),病死率虽后期组更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后期组低于早期组(P<0.01)(图1)。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由于高原特殊的气候、地理和饮食结构,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高达3%~5%[1],高血压脑出血在血管病中死残率高达40%~70%[2]。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术后护理是十分重要,其中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是长期过程加之高原地区相对医疗条件缺乏,所以在家康复护理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患者和家属护理知识相对不足,我院自2008年后提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医院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建立互动机制,具体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好康复护理;从上述总结数据来看早期组的良好功能恢复率低于后期组,这与护理人员具体指导患者和家属康复有关,并发症大大下降,提高患者生存和功能恢复。
[1]李军,王纯莹 .高原地区脑血管病患病及危险因素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04,14(2):23-24.
[2]宋洋,崔益钿,万青,等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3(4):32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