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能力培养
2014-10-11林斌
林斌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领域近几年开始提倡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从狭义上是指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的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的本质在于改变传统的以“受教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倡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开放性,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而且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艺术学科的真正内涵,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那么,单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我们在职业中专美术课堂上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起到什么作用呢?研究性学习中合格的美术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拙见。
一、教师对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的再认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非研究性学习时,我们经常提到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包括美术知识面扩展、美术技能、教学方法研究、沟通能力等等。而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中,教师的综合能力增强什么内容,教师在课堂的角色转换,成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等其他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记忆;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以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单纯的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知识的学习的主体。所以,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做好这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除了具备通常的综合素质,还要具备以下能力。
1.课程的开发、科研能力。美术课的评价标准是多样的,而且科目的特殊性也使得美术课堂的灵活性、情趣性、活动性更强,所以,美术教师具有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更大优势,具有发挥多种才能的更大空间,也就更有利于我们开发和研究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一套教学方法,增加美术课堂的吸引力。“教书匠”一去不复返了,教育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才是为我们教育进步保驾护航的基本能力。
2.沟通、合作能力。沟通、交流在传统教学中也是重要的一环,但在研究性学习中更为重要。作为课题组的一员,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合作者,所以和谐的语言交流,顺畅的沟通是合作的基本前提。同时,与同事的融洽相处,与家人、家长以及社会的良好沟通合作能力,都将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裨益。
3.跟上时代潮流,掌握当下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在整个互联网时代的环境背景下,网络资讯的普及使得教师的学习和学生获知的渠道变得四通八达。网络就是博物馆、图书馆、资料库和图库,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搜集整合资料,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拓宽知识面,打开视野,为我们的课题服务。与此同时,除了能灵活地使用电脑,加强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还要学会使用网络上流行的QQ、E-mail、MSN、微博、微信等对话方式,拉近师生距离,随时沟通交流。
4.为了很好地胜任“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学习一点管理学知识,加强领导能力、统筹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以及资料汇编能力。
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职业角色,采用以学生为主,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活动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不再是三尺讲台的“主宰者”,不再是课堂的“独角戏”演员,而是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学习、研究。在开展美术研究性学习中,课程的性质需要教师以引导者与协助者的身份介入到学生的课题研究中来,师生之间应该体现出“对话”的关系。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课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面对疑惑时能给予启发和指导,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关于课题的选择上,教师更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方向、方法都应该允许学生按照个人兴趣提出并经过筛选等方式最终确立下来。教师首先要把课题布置给学生,学生搜集资料就会相对容易和真实,课题的扩展空间也会相对变大,学生学到的知识自然就越多,教学效果自然更好。
三、教师的指导要张弛有度
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还是属于一种课堂活动,而不是科学创造,所以不能对学生的要求太高,或者课题选择太难、太深,都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但也不能完全“随意”“自由”,对学生不管理、少辅导;或者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精心备课,只是充当了“放映员”的角色。有的教师把学生带到画室,让学生自己随意绘画,没有任何研究主题,采用“放羊”式的管理,自己“袖手旁观”,美其名曰为“自主学习”“自由创作”;或者带到网络教室,让学生自己随意搜集网络资料,没有选题,没有指导。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参与的过多,原本的协助者成了代替执行者。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或者教师自身的教学角色转换不过来,总是不能完全地放手和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而是过多地干涉甚至代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失去了研究性学习的初衷。这些现象告诫我们:
1.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作用,是有计划性的,有目的性的,教师要事先统筹好课题的开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题目。
2.教师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参与进来,成为研究的一份子,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指导解决。
3.开发利用信息环境下的美术课程资源,而不是完全依赖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师需要对信息环境下的美术课程资源,哪些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哪些课程资源可以进入课堂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进行鉴别、开发、积累和再使用。
职业中专美术欣教学的对象是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这一阶段正是他们世界观、性格、创造力、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研究性学习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模式,让他们的探索欲、研究欲和创作欲得到施展和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得到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
美术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肩负的责任重大,要想真正发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功能,美术教师就要不断地提高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除了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外,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反复探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装备,付出辛勤,哪怕只有点滴的进步,也将最终迈向理想的教学目标。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