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2014-10-11李紫纤
李紫纤
教材分析: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小作者对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访谈录”的形式,在平等和谐的对话中交流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方面的问题,让同学们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知道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享受读书的乐趣。由于课文采用对话形式,明白易懂,没有难理解的词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有效的提问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读”和“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悟”,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读书,激发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对话人物
1.介绍季羡林。课件出示季羡林图,简介:季羡林是我国的著名作家,国学大师,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季羡林,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的内容上来,让学生与大师面对面,尽快投入到对话的朗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精读课文,感受阅读乐趣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形式和以前学的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说说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让学生了解课文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访谈录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
2.朗读课文。说一说苗苗同季羡林爷爷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等问题)
3.同桌交流。根据课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同桌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4.讨论交流。(1)季羡林爷爷和苗苗算不算书虫?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请说出理由。①结合插图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②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③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善于引导,饱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2)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你能结合课文谈谈对闲书的理解吗?(3)教师小结:从两个人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阅读能给人们带来欢乐,能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一把为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4)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讨论交流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质疑,自由地表达对读书的看法,让读、思、说有机结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品读课题,理解题目寓意
1.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2.讨论交流,揭示寓意。
3.归纳小结。(1)与二人名字相关。(2)寓意是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羡林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题目寓意,让学生体会作者将语言文字的形式和独特内涵巧妙结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和季羡林爷爷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恰当地凸显出来,让学生懂得要成为像季羡林那样的国学大师,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
四、交流收获,深入感悟全文
1.看了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你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归纳小结:从苗苗同学采访季羡林爷爷的过程中,从他们两人平等和谐的对话交流中,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学好语文,就离不开广泛的阅读,正如莎士比亚说的那样,“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热爱书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
3.课外拓展。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文本到理解文本,有效地与文本沟通,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