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2014-10-11杨开运
杨开运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教师要把课堂设计成充满磁性的“情感场”,开展“多情”的语文教学,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一、新课伊始,激情导入
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点燃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火药”,能使学生焕发出极其强烈的学习愿望,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新颖独特的导入语可以起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优美奇妙的导语,生动的画面,动人的音乐,能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较快地进入教学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a教师教学《雾凇》一课导入片段:
师:大自然送给了人们很多的礼物,比如雨、雪、霜、雾、露等。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欣赏一种大自然的杰作。(板书:雾凇)请同学们从字面上猜一猜,雾凇是什么意思?(为学生理解课文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对于生活在南方的我们,是第一次听到雾凇这个词语。雾凇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坐上时光快车,一起去欣赏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吧!(多媒体出示雾凇图片让生欣赏)师配音解释:雾凇俗称树挂,是一些霜花挂在树上形成的。
师:你最想用哪一个词或者句子来形容你看到的图片。
生1:壮观。
生2:太美了,洁白晶莹。(通过欣赏图片,雾凇的美景映入学生的脑中)
师:欣赏这些画面能感受到雾凇的美,课本中的文字也展示了它的美。你们想不想去读一读,领略雾凇的美呢?
生:想!(通过激情导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此时此刻,学生已产生了迫不及待地进入课文情境的心情)
二、理解课文,情深款款
每一篇文章都凝结着作者深厚的感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极富感情的内容,引导学生历经分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叩开他们的情感之门。如引导学生理解《灰椋鸟》一课中鸟儿归林景象时,b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你看到的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生1: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师:想看看这支大部队吗?(播放灰椋鸟归林的录像,天空中黑压压的一片。)此时天空中出现什么情景?
生1:天空被遮住了。
生2:成千上万只鸟儿来了。
生3:整个天空中都是灰椋鸟。
师:这就是“排空而至”。(板书:排空而至)(通过理解词语,让学生感受鸟儿归林的壮观,从而激发学生对灰椋鸟的喜爱和惊叹之情)
师:读读这几句话,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此时的感受。
生1:壮观、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生2:灰椋鸟归林壮观,气势磅礴,令我永生难忘。(师相机板书:壮观)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这种壮观的场面。
生:齐读。(此时此刻,学生已经进入文本中描绘的情景,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学生完全沉浸在那种壮观的景象中,充满了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
三、高潮煽情,撞出火花
一篇文章的高潮部分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如何让学生进入高潮,感同身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因此,教师应饱含热情,力求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绘声绘色、生动而形象地传达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氛围中入情入景,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讲述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文章的高潮部分是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c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彭德怀背过脸去,等待那声刺耳的枪声响起,然而,枪声没有响。
师(引读):枪声没有响,(停顿几秒钟)(师拖长声音)十分钟过去了,(停顿十几秒)(师烦躁的声音)六头牲口好像预感到了什么(师的声音拖得更长)二十分钟过去了,(停顿二十几秒)多么寂静而又漫长的二十分钟。(师饰演彭德怀的角色,指着一学生严厉地说)方副官长,你为什么不开枪?
生1:因为我舍不得杀大黑骡子,它是为革命立过功的。
师:(师指着另一学生更严厉地说)方副官长,你还在等待什么?
生2:我在等待军团长把这个命令取消。
师:(师指着第三位学生火冒三丈地说)方副官长,这可是军团长的命令,你怎么敢不执行呢?
生3:(哽咽了)
师:(伤心的声音)是呀,方副官长下不了这个狠心。而军团长又怎么忍心呢?这可是与他亲如兄弟的大黑骡子呀。杀掉它,就如同砍掉自己的手足一样,那种痛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坚定的声音)但是他必须这样做。彭德怀向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师:(放悲伤的音乐,师激情演绎)砰,一声枪响,大黑骡子缓缓地、缓缓地斜倒下去。老饲养员猛地挣脱拉着他的人,扑上前去,抱着大黑骡子的脖子失声痛哭起来。狂风呜咽,野草叹息,在场的战士个个泪流满面。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此时此刻,他有多少知心的话想对大黑骡子倾诉呀!彭德怀想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写下来。
教师利用不同的语调,配上音乐,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推向了高潮,让学生在写彭德怀想对大黑骡子说的话时,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充分体现出情真意切。
四、角色演绎,风情万种
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分角色朗读要让学生通过饰演不同的角色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如d教师上《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当战士们听到彭德怀“杀大黑骡子”这一决定时,每个爱大黑骡子的人都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大家不忍心看着大黑骡子离他们而去,纷纷劝说彭德怀改变主意。为了引导学生感受战士们爱大黑骡子的心情,师生进行了这样一段分角色朗读:
师:(旁白,配乐)战士们也都十分喜爱这头大黑骡子,是啊,长征以来,大黑骡子受尽了苦,一路上不是驮着粮食,就是驮器材,战士生病了,它驮着伤员一步步朝前走;过大江时,是它一次次将不会游泳的战士运过江;过雪山时,是它将奄奄一息的战士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战士们是多么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啊,战士们多么不舍得杀大黑骡子啊!当听到要杀大黑骡子时,几个警卫员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
生:“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师:当听到要杀大黑骡子时,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
生:“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师:当听到要杀大黑骡子时,大家不断地请求道——
学生齐:“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
通过不同角色的表演,学生把战士们对大黑骡子的爱演绎得淋漓尽致,不仅体会到了不同人物的内心感情,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情升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结尾入境,余情未了
每篇文章的结尾之处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在教学结束时升华学生的感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灰椋鸟》一课,要引导学生凭借文本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爱鸟的感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为了达到这一情感目标,e教师结合作者徐秀娟的事迹(徐秀娟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她为了寻找一只失散的丹顶鹤,不幸陷入沼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用《一个真实的故事》的歌曲(艺术家为徐秀娟谱写的歌曲)渲染课堂氛围,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师:是啊,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为鸟儿提供这么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又怎会看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得感谢林场工人,但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作者,是她让我们看到了鸟儿归林的壮观景象。
师: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吗?
生:徐秀娟。
师(深情地介绍):同学们,作者徐秀娟正是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在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的生命,为了歌颂、怀念徐秀娟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放音乐,会唱的一起唱)
师:此时此刻你们想对徐秀娟说些什么呢?
生:您为了保护丹顶鹤,为了环境保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崇敬您!
生:一个徐秀娟倒下了,千千万万个我们会站起来!
师:确实,徐秀娟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她爱鸟,她心中有爱,她眼里有情,连不起眼的灰椋鸟在她笔下都是那么有灵性。让我们永远记住她,记住这句话(出示,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设计一条爱鸟护鸟的标语吗?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设计的标语写下来。
学生从作者身上真正地体会到她爱鸟的感情,激发了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把学生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高度,学生满怀深情设计的宣传标语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了大家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要让语文课堂变得“多情”起来,要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观点和健康的情感去认识和感知世界,在情感教育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