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2014-10-11范智蕴
范智蕴
一年前,我还在小学教室里坐着。
“滴答、滴答”——待到时针分针接近120度夹角的4点时,头总会不住地转前转后。我怀着一颗焦灼的心,又揣着一份小小的憧憬,等到比上课铃清脆悦耳几万倍的放学铃声响起后,便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那时候,谁能跑在第一,就证明了谁的速度、效率、勇气都是“顶呱呱”的。每个人都“觊觎”着这个位置。而我,凭借着瘦小的身材、跑步的速度,常常能拿第一。当然,催着我跑的还有——那条小路。
放学后,我常与几个同学结伴而行。那段时间,我与他们一起走在小路上。那宽阔热闹的柏油路在我眼中是极无趣的,纵使小路曲曲折折,路程比“康庄大道”多了一些,但我们那时的“野”心才不会在乎这些。
这条小路上,有两家烧烤摊。那时我们心“野”,那时我们嘴馋,常常会在这两个地方流连。路口就是一家,这家店的门面很干净,门口是一个陡陡的斜坡,但坡上却稳稳地架了一张小桌,小桌上摆满了搪瓷盘子,而在盘子上,就是我们的零嘴儿了。
这家的老婆婆是个极精干的女人,做事利落,从不犯迷糊。我们向她一喊,她便拎起食材,往油锅里涮。空闲时,她总会面上含笑地推销自己的店:“瞧,这个油很干净的,对吧?跟你们说噢,这个很健康的!我们可不做黑心生意!”偶尔,也会顺带着问:“我们的东西比里面那家店好吃吧?我们都有品质保证!”这些话也是说笑式的,颇有种温暖轻松的感觉。说这些话时,婆婆的几缕银发在黑发间泛着浅浅的光。而此时的我们便也嗯嗯啊啊地应和着——稚嫩的心毕竟还是被那一串串令人垂涎的炸食牢牢地抓着。
路过里头那家烧烤摊,该拐弯了。向右瞧瞧吧!一侧的高墙守护着一个寂静的小院。常听说“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美好,我一直很想亲眼看看这番春暖花开。这个小院倒帮我圆了半个梦——“出墙来”,而另一半则成了“一株枇杷”。没错的,是“一株枇杷出墙来”。
不知是有人种的,还是多少年前的一颗孤寂的种子顽强拼搏,耐受了万般寂寞与艰辛,终于昂起了头颅,挺起了胸膛。这株枇杷在这里待的年头怕是比我的年龄还多了吧。它算高大的,不依赖围墙的遮风挡雨,独自越过了3米多高的围墙,探出身子,以遒劲的身姿把一树毛茸茸的叶子袒露在阳光下,撒下一片荫凉。
若四五月时走过,能看见在满树葱茏的掩映间点着一盏盏黄澄澄的琉璃灯——枇杷果儿。枇杷果儿也同那树叶一般毛茸茸的,身材圆滚滚的,这憨态行人看了也总是笑眯眯的。看着这满树黄果,似乎也能看见果香凝成的烟雾,氤氲着,萦绕着,在空中舞出柔曼的曲线。
枇杷树献上浓荫,枇杷花清纯可人又能清热止咳,枇杷果儿软嫩滑爽。在这条小路上,我常常会在枇杷树下想:其实一株默默的枇杷比浓艳的红杏更值得赞美吧。
路旁是一户养了一黑一白两只小狗的人家,纵使我们常往这儿走,它们也毫不留情地吼叫。伙伴走到这里,常常躲在我身后,被当作依靠的我便摆出一副英雄的架势,一脸凶狠地看着那两只没有人情味的狗。它们毫不畏惧,叫得更猖狂了,甚至一跃扑到了铁栅门上,撞得老门不禁痛苦地呻吟了起来,“吱呀——吱呀——”的。现在想来,小狗们毕竟一直是在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哪。有一段时日没见着它们了,有时心中念起这些事,倒有些怅然若失之感了。
脚步再挪过去些,便要到爸爸妈妈的单位——这小小旅途的终点了。其实一切都是值得追忆的,我记得,那路上有一家老爷爷老奶奶开的裁缝店;栖在老旧房子上的爬山虎,在夏日的热浪中抖擞着精神,轻摆着裙袂;一个全年绿得深沉的水塘;一棵没有树皮的枯树,根处已铺上了苔藓织成的新衣裳……
那条小路是我童年的世界。我们家在城南,它却在城北。自我上了城南的初中后,有好长时日没有去那条路上悠闲地散步了。有时会想:隔着我与那条小路的仅仅是一个城镇南北的距离吗?或许也有着时间的阻隔吧——再也无法回到那段时光了。
庆幸的是,它仍然鲜活地存活在我的记忆中,生长着,美丽着,给处在“另一个世界”的我,带来了暖心的慰藉。
谢谢你,小路,我童年的世界,我阳光的世界。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信达外国语学校
在成长的路途中,总有一些地方、一些事物牵动我们的情感,留下难忘的印记,而让作者念念不忘的,则是覆盖了整个小学放学后快乐时光的那条小路。作者从小路的起始写起——放学铃声响过之后第一个跑出教室,与伙伴走上曲曲折折的小路,光顾路口的美味烧烤摊(详写),路过一处枇杷果伸出墙外的小院(详写),拐过养了黑白小狗的人家,最终到达小路的终点:父母单位。小路之所以让作者念念不忘,是因为那里记录着童年最单纯的快乐时光,而这些,对长大了的他来说,是再也回不去了。小路,在这里,既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又是充满阳光的世界,更是他人生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适用文题】难以忘怀的记忆、那是我的精神财富、再也回不去的快乐时光……(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