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高考看STS物理试题的创新路径
2014-10-10谢春
谢春
新课程改革日趋成熟,教育教学重心的转移随之显而易见,诸多的教育教学主渠道对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关注度日渐升温。作为教育教学方向有着标杆意义的高考试题,近几年一直对STS试题革故鼎新。本文针对2014年各地高考物理STS试题命题的创新,分别从优化应用情境、增强创新意识,挖掘探究题材、提升研究水平,开发思维活动、发展科学素养等路径分类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启示。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这是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新教育理念清楚明了的诠释,教育教学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物理作为与科学·技术·社会联系紧密的学科,更应该将知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价值,使学生懂得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无独有偶,近几年来各地高考物理命题对于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的STS试题青睐有加,其创新力度只增不减,体现高考从内容、从导向等方面都支持课程改革,也正切合当今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本文就2014年高考物理试卷中STS类试题的创新路径进行分类探析。
一、优化与时俱进的应用情境,以增强创新意识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物理源于自然世界,物理植根于自然世界。学科特点决定着相关教学活动应始终保持知识、实践并重。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日新月异,这就意味着物理教学题材应具有时代气息,使学生学习的视野与时俱进。
【例1】(2014·江苏高考)如图1所示,在线圈上端放置一盛有冷水的金属杯,现接通交流电源,过了几分钟,杯内的水沸腾起来。若要缩短上述加热时间,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A. 增加线圈的匝数
B. 提高交流电源的频率
C. 将金属杯换为瓷杯
D. 取走线圈中的铁芯
解读:该题材不再是教材中现成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将电磁感应知识应用到从为见识过的新情境。只有找到“热水器”加热的物理原因,才能对加热效果进行改造。在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影响下,金属杯产生涡流现象是导致杯内的水烧热的原因。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若线圈匝数越多、交流电源频率越高,则在金属杯内产生的涡流现象越强烈,加热效果较好;如果取走铁芯,则穿过金属杯磁通量变化率较小,杯内涡流现象较弱,加热效果不好;如果将金属杯换为瓷杯,则杯内不会产生涡流现象,也就不会产生加热效果。
启示:(1)要顺利实现学以致用,首先须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扎实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不可以是孤立地学习科学知识,否则知识失去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2)高考命制STS试题体现命题专家促进教学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的匠心。2014年高考中,广东试题取材于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考查了能量转化与守恒;山东试题取材于设想“玉兔”从月球表面与绕月飞船对接过程,考查功能关系;浙江试题取材于太空飞行器中的离子推进器,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都要求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STS试题将会有效促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应对新生事物的能力。
二、挖掘形式多样的探究题材,以提升研究水平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物理课程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据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1996发布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探究在教育上指的是“让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可以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两种探究方式各有利弊、相得益彰,无可替代、相辅相成。比如研究平抛运动的分运动时,部分教师如果仅仅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告诉学生“由于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没有初速度且只受重力,所以其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从教学手段看,则有“重讲授、轻活动,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之嫌。从教学目标看,不利于让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索方式全面的认识。怎样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下面两道高考试题给出了很好的诠释。
【例2】(2014·江苏高考)为了验证平抛运动的金属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两球的质量应相等
B. 两球应同时落地
C. 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
D. 实验也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读: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中,我们通过监听两球落地声音,会发现两球同时落地。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改变A、B最初高度、改变小锤对金属片的打击力度、适当改变金属小球质量,总会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这说明两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情况总一致,即平抛运动小球A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但该实验不能说明小球A在水平方向做何种运动。
启示:本试题彰显实验探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中,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收获无可替代。在实验探究方式中,我们可以不再重结果,而是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过程和科学方法。甚至将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分析归纳等探究环节设计为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其目标重心从重视知识向重视科学方法转移、向重视探索能力转移,更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
【例3】(2014·全国高考)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3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f=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m/s2。endprint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⑴物块的加速度a=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⑵因为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解读: (1)根据逐差法可得(x3+x4)-(x1+x2)=a(2T)2,其中T=
可得a=·f 2,代入数据得a=4.30m/s2
(2) 若斜面光滑,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兹=ma′,其中sin?兹=
可得a=g·,代入数据得a=5.88m/s2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⑴物块的加速度a=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⑵因为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解读: (1)根据逐差法可得(x3+x4)-(x1+x2)=a(2T)2,其中T=
可得a=·f 2,代入数据得a=4.30m/s2
(2) 若斜面光滑,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兹=ma′,其中sin?兹=
可得a=g·,代入数据得a=5.88m/s2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⑴物块的加速度a=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⑵因为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解读: (1)根据逐差法可得(x3+x4)-(x1+x2)=a(2T)2,其中T=
可得a=·f 2,代入数据得a=4.30m/s2
(2) 若斜面光滑,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兹=ma′,其中sin?兹=
可得a=g·,代入数据得a=5.88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