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嬗变及述评
2014-10-10张爱萍
张爱萍
摘 要:非公有制经济(以下简称“非公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政策文件,就非公经济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评述,并对非公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给予展望分析。
关键词:非公经济;发展;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018-02
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非公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深化的过程,新时期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对非公经济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功能定位,为非公经济迅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由“附属补充”、“组成部分”到“两个都是”,定位渐趋重要
1.由改革之初的“恢复和发展”到“鼓励发展”。1979年3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召开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提出“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国务院批转《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报告》,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有关个体经济的报告。1987年中央出台《关于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决定》,确定了对私营企业采取“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的方针”,第一次正式且明确提出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发展。1987年十三大报告提出,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是发展得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对于城乡合作经济、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继续鼓励它们发展。
2.由公有制经济的“附属和补充”到“长期共同发展”。1979年,叶剑英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会讲话指出:目前在有限范围内继续存在的城乡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附属和补充;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形势,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中国现在的个体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联系的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是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十三大提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十四大指出,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明确了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由新时期的“两个毫不动摇”到“两个都是”。十六大首次提出“两个毫不动摇”的概念,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十七大又提出“两个平等”,即“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三个平等”,即“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做出新突破,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同时,还丰富发展了“两个毫不动摇”理论,增加了“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内容;首次鲜明提出“两个‘都是、两个‘重要”,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令人振奋,倍加鼓舞人心。
二、由 “一同样”到 “三公”、“三平等”,地位更加突出
一方面,在产权保护上,实行一个“同样”。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财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是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完善财产权保护制度,才能促使非公经济真正走上持续发展之路。过去我们对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产权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本次以中央文件第一次写入产权,从政策和法律角度清晰界定了非公经济对于财产所有权给予合理的保护和承认,意义重大,有利于改善非公企业的生存环境,增强非公企业创新创业的动力。近年来,虽然国家在保护非公企业的权益方面出台了不少措施,但非公企业仍处于弱势地位。比如,我们身边也不乏此类案例,一些民营企业家不仅财产受到侵犯,有的甚至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一度人心惶惶,心有余悸。试想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再多的财产又有何用,怎能有心思谋划发展。
另一方面,在政策待遇上,强调“三公”、“三平等”。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对比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市场竞争”又有新提法,即由“公平参与”充实扩展为“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势必进一步激发出非公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还首次提出“三个平等”,这是非公经济发展方针的重大突破,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平等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多方原因,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竞争处于不平等状态,非公企业受到歧视、约束和限制,不利于非公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全会《决定》强调“权利平等”,赋予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为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强调“机会平等”,赋予非公经济平等进入市场的机会,进一步拓宽了非公经济准入领域;强调“规则平等”,赋予非公经济参与竞争平等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在发展环境上与公有制经济同等对待、一视同仁,进一步创造了非公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外部条件。
从上述分析来看,中央强调对各种所有制经济更加平等、公平、公正对待,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思想,给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吃了“定心丸”,为非公经济营造了良好发展新环境。
三、由“六个允许”、“七个鼓励”到“消除壁垒”,空间日益广阔endprint
1.关于“六个允许”。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从政策上打破金融领域国有垄断的现状,进一步为经济发展“舒筋活血”,也必将改变自1996年以来,第一家由民营资本作为主发起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成立之后,在近二十年来成为唯一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民营银行而孤独存在的格局;提出“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鼓励非公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
2.关于“七个鼓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大对非公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鼓励与支持。目前,大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企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也必将激发非公企业主动进行“二次改革”、“二次创新”,进一步提升发展能力和水平;鼓励非公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鼓励社会办医,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鼓励发展非公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全会《决定》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充分肯定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两大作用:一是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二是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关于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顺应各方期待,提出“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将消除非公经济发展障碍上升到了实际操作层面,有助于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必将极大焕发和增强非公经济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化变革,党和国家对非公经济的认识也不断深化,非公经济不断受到重视,其地位也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态势;出台文件为非公经济发展定向导航,也必将为新一轮非公经济的大发展增添巨大信心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
[2]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Z].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Z].
[责任编辑 吴高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