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原则探究
2014-10-10王大王
王大王
摘 要: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入手,就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原则进行探究,提出并深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原则,展现职业教育的效益性原则,强化教师素养的提升应遵循四项原则。
关键词:中职;“双师型”;培养原则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200-02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问题[1]。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指出:加大“双师型”教师补充步伐,以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机制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2011年8月2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3]。因此,借助现代企业培养制度,探索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下培养“双师型”教师,深度糅合企业生态环境和教师职业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中国职业教育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探索过程中提出的[4]。1990年12月5日,王义澄先生介绍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4条途径,成为中国最早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和能力素质要求的文献[5]。但是关于“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主要有“双证说”、“双能说”、“双证双能叠加说”、“双职称说”、“双师素质说”[6]。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具有“学科性”、“教育性”、“职业性”的三重特征,所以“双师型”教师可以归纳为:首先要具备教育部规定的学历、法定教师资格以及相应专业的专业技术职称;其次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实训教学;最后要有良好的科研开发能力,能把科研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展现职业教育的效益性和社会性,带动学生就业,示范引领专业特色,练就教师特长,培养学生特技,进而塑造学校品牌、形象,形成学校培养特色。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原则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规律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标准》,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各类教师通用的关键技术能力要求。具体来讲,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以下原则:
1.坚持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Guilford大力倡导和发展的概念,Stemberg对创造性的含义有进一步阐释,陈龙安、叶澜等人进一步推广[7]。教育的本质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创造性的素养,“为创造性而创造”已经成为学校主要目标之一。首先,教师创新性能力提升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价值观,真正实现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其次,教师创造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教育应该用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去培养和塑造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学科知识,还要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意识、独特的情感、独特的信念、独特的思维,充分挖掘学科领域内的创造性过程,向学生展示这一创造性的过程中所蕴涵的人格魅力和价值追求,进而影响学生的思维的维度、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改造创新技法,改善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创造性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育目标、教育改革的实现。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的高素质劳动者。教育目标和改革的实现落实到了教师培养自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来,和教师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过程,教师创造性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2.坚持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职业性原则
首先,我们国家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指引,大家比较重视学科性的理论教育,比较重视知识性的教育,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老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国家规定的学历,能够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学,紧扣基础抓素养促提高;还要具备相应专业的工程技术职称或者职业资格证书,能够紧密结合课程标准,紧扣职业能力培养抓素质促发展,提升中职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以
岗位教学为本位,提高学生就业与岗位匹配的维度促就业,因此要把职业教育放到与学科性教育并重的位置,就是要坚持中职学校教师培养的职业性原则。其次,职业教育作为沟通教育与工作的桥梁,只有具有深厚职业素养的教师指导学生岗前素质的提升,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观,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专业特长,立足社会需求,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就业思想的转变,促进学生就业观、健康人生、价值观的形成,结合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发展能力,建立出口顺畅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学生岗位职业素养,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增强学校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3.坚持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整体递进式原则
整体递进式原则是教师在坚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搞培训,循序渐进求平衡、求发展为抓手,逐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素质的同时,通过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整体性教学实训,激发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叶红英老师针对重庆市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培养培训体系[8],从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中国现在中职教育体系制度不完善,历史短,动手能力不强,教师之间实训能力差距很大,大部分教师实训经验不足,思想状况不稳定,学历差异较大、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双师型教师培养,要本着针对性原则,专业因人而异,培训量体裁衣,关注整体性基础能力的提高,夯实基础性教育教学能力,分阶段分层次提升专业素养的原则,多模式、多方法整合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及教师发展的动态性特征。要坚持教育的发展性,推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学校要提高教师学历,通过在职进修研究生和脱产攻读的途径,提升学历;对于实训能力不足的教师,要通过岗前培训,教学观摩,指导实训或者传帮带的方式提升基础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训能力,通过分专业培训、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升专业素养,提升业务水平,更新知识结构,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总结教师实践方法,形成专业教学特色,强化教师内涵,提升教师品质,实现教师跨越式发展。
4.坚持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终身制原则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从现代教育上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连续不断的终身性事业,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坚持终身制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个人实践形成的知识与理论、经验、构思、洞察力、判断力、专业实训能力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在知识迅速更新的现代社会,教师要确保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持续、主动的学习”,教师知识的更新与发展,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着学校教学基础的扎实与否,牵动着学生的就业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知识的加速和信息的爆炸,双师型教师必须通过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才不至于被知识淘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要树立专业发展的能力观和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学习观。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教师学习的终身性,学校应充分结合教师特长,依据专业定位,参考双师型教师标准,制定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抓内涵,促发展,提质量。
5.坚持中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效益性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劳动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人才,就要求我们关注效益性问题。一方面,在教育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人数越多,人才培养的效益性越高。借助示范校建设的契机,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依托,梯度培养,严把双师素质关,练就一双巧手;同时深化现代企业培养制度,开创“教学—科研—开发—效益”四位一体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道路,实现企业生态环境和职业生态环境的深度融合,以教师内涵发展提质量为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专业素养为基础,培养大量适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展现职业教育的效益性。另一方面,学生能创造的经济效益越高,社会效益越大,人才培养的效益性就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生产岗位上,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敏锐的职业洞察力,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的热情引导,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效益观。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Z].2010-07.
[2]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Z].2010-11-27.
[3]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Z].2011-08-02.
[4] 王继平.“双师型”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5] 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 曹晔.中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内涵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A).
[7]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34.
[8] 叶红英.重庆市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责任编辑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