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机制设计及对策分析

2014-10-10郭心毅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2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对策分析高职教育

摘 要:通过对“四环相扣”教学模式实施成果的总结表明,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起有效就业机制是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首要问题。为此设计了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单位、高职院校和毕业生在内的高职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并分析各主体在机制框架中的作用,提出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和质量提升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90-03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区域内高职院校逐渐由为沿海发达省区输送劳动力转向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针对本地区产业发展的特殊需求,在国家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大前提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过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了模块式课程体系和标准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面向西部,实施全程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四环相扣教学模式改革方案”[1]。基于“四环相扣”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成果,本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和对策。

一、“四环相扣”教学模式引发的思考

“四环相扣”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依托行业企业开发能力标准,面向职业岗位设置模块课程,立足真实任务组织工学交替,基于工作过程实施职场鉴定,实现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与工作的结合,保证教学全过程的完整性,进而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统一(如图1所示)。

促进高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立高效职业教育体系本身的要求,也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地区经济稳步增长的有效方式。在“四环相扣”教学模式中,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真实任务、工作过程都直接与“工作”相关,能力标准、模块课程、工学交替、职场鉴定则直接与“学习”关联,将高职教育过程与学生就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顺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虽然结构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但要从整体上确保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教学模式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还必须从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多个方面去思考,从多重视角去分析和把握。通过“四环相扣”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我们认识到,在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准确把握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规律,将教学模式与高职就业问题融合在一起,分析高职学生教育就业整个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机制的框架设计

“四环相扣”教学模式的实施经验表明,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最核心之处在于,需要一种有效机制来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多个主体在其中的作用和优势。为此,在我们的研究中,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市场供需为导向,设计并完善了高职毕业生就业机制,促进中央和地方、行业协会、学校、企业及学生等在其中的多元化支持与协作(如下页图2所示)。

其中,中央政府统筹发展高职教育体系、监督地方政府行为、保障学校和学生利益、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地方政府则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健全区域高职教育体系,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督行业和企业行为,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行业协会对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进行指导,并提供知识专门化和市场需求情况,推进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学校为学生提供符合市场所需的技能培养和就业指导,而企业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以及就业岗位,共同承担起高职学生的培养任务。由此,学生在获取到合适的技能和培训后,将能较好地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在高职毕业生就业机制框架中,如果各个组成主体能够良好地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将能够真正发挥好市场导向在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的作用。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建立良性高职毕业生就业环境和保障体系。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宏观协调和政策引导是建立良性就业环境的前提。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法规、扶持、监管等方式对就业工作进行宏观调控,从整体上改善高职毕业生就业环境,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并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与服务工作[2]。

首先,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完善高职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法规,并调整实施细则与配套程序。促进就业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引导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同时,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增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为高职教育持续改革发展和人才质量提高提供根本保障。政府应如同重视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重视高职教育发展,增加投入以支持高职院校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实训设施和提高教师水平。再次,加强指导和监督,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落实。地方政府可以从区域经济发展出发,规划本地区高职教育发展布局和发展层次,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教育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2.以市场为导向,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办学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其就业率的根本。高职院校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做到既符合市场需求,又突出专业特色。结合“四环相扣”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如果要解决日常教学与行业要求、就业创业、学做合一、职业需求等不相适应的问题,就要结合企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面向就业岗位设置专业和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实施教学评价。

首先,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主动分析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体现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和差异性[3]。其次,学校与企业合作,解构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结合行业标准和职业认证要求,确定专业人才从业、创业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再次,坚持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依据专业岗位相关的能力和课程标准,由学校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最后,健全教学和成绩评价体系,运用校内成绩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职业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三结合”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和鉴定。

3.强化校企合作,提升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力。校企合作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高职毕业生提高实践能力、保证顺利就业的内在需求[4]。高等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学校和企业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企业在高等学校建立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5]。

校企合作并非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而需要企业参与和共同努力。因此,建立学校与企业“双头牵引”、“双主体”的合作发展机制,促进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的共同发展,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真正共赢。高职院校应把校企合作的模式推向更深层次,充分利用好企业具有的职业环境、生产现场以及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等资源,解决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实施以及学生就业等诸多问题,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和直接受益者[4],应积极协同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设置、教学改革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4.提高综合素质,增加高职毕业生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化发展,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不但要求懂得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岗位所需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具备基本礼仪知识、良好表达能力、熟练计算机操作等技能和社会能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其自身素质高低相关,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同时决定着就业的质量,应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双证制”,即在学生获得学历资格证书的同时至少获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这有利于促使学生既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又掌握职业操作的基本技能。其次,加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6]。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基本文化素养,例如外语、计算机、写作、礼仪等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宽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工作岗位发生变化时,能够在变化中寻找新的目标,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5.加强就业指导,培养高职毕业生的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就业指导主要是为了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高职学生应当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转折的阶段[7],但由于社会与家庭原因,许多高职学生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青年早期甚至更早,形成年龄特征与心理成熟度强烈错位的状况。

首先,强化择业引导。帮助高职毕业生正确评价自己,在就业时摆正位置,把初次工作看成是认识社会的一个过程,当成补充知识、充实自己、锻炼能力的新起点。再次,引导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在高职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多加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心理调节和抗压能力,使学生在面临毕业压力产生心理危机时,通过各种方式调整心态,舒缓压力,重新建立心理平衡,树立信心。再次,健全就业指导体系。高职院校作为联系学生和社会的重要纽带,需要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就业指导理念、丰富指导内容、改进指导方法、健全指导信息反馈等。

参考文献:

[1] 孙卫平,郭心毅,吕红.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46-47.

[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_

5218639.htm,2006-10.

[3] 唐高华.高职毕业生就业SWOT分析及其审思[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 王译旋.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edu.cn/20011114/3009834.shtml,2010.

[6] 李孝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7] 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6):52-55.

[责任编辑 安世友]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对策分析高职教育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广东高乐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