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校文化促学校发展的策略探讨

2014-10-10吴中天

师道 2014年9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办学师生

吴中天

“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学校文化的使命,因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而彰显了厚重的文明使命。但是,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深圳市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不清楚,认识不深,理解片面,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二是呈现功利性趋势,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没有发挥导向引领作用;三是缺乏对课堂文化的关注。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学校文化促学校发展的策略。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

随着深圳特区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中小学校的“硬件”水平越来越好,但“软件”建设特别是学校文化建设十分薄弱。据笔者调研走访了解到,目前,我市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还停留在以经验型管理为主,每天忙着应付日常性工作,重工作形式,轻学校内涵建设,校长办学缺少独立思考和个性创新。没有从思想上树立起自觉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识。“文化为制度之母”,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高度来重视,不善于以文化内在力量凝聚、激励师生,以独特的制度文化影响规范、约束师生。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浮躁”

对学校文化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结果造成一些学校把学校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墙壁文化,花巨资做“面子工程”,学校文化建设在表面上大做文章,在校园环境设计上求大、求奇、重形式、轻内涵。如“国学热”就一窝蜂地让学生读“国学”,来了“书法热”就放下国学,一窝蜂地让学生写“书法”等;并且将其他学校有亮点的“文化主题”硬挪到自己学校。笔者认为,学校文化建设要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统一体,学校文化的“物化”产品挂在教室、教学楼走廊、活动场所墙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训练,使其成为师生的行为方式。笔者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评价时,除了看“面子”如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否浓厚外,更重要的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检查学校文化提炼出的教育理念是否科学,核心价值观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师生是否有理想信念,校园文化在课堂上落实得如何、师生是否以“校园文化”引领自己的教学及学习行为等为标准。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断根”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而课堂文化是指根据学校主旨文化提炼出的文化理念要素,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成为师生自觉遵循的教学理念、价值取向和教学行为。然根据笔者细心调查,却发现有的学校文化的表现形式基本是在课堂之外。在课堂中很难感受到学校主旨文化的存在和文化魅力。课堂外是开放、民主、充满生机的,课堂内则是封闭、集权、死水一潭。这恐怕是校园文化的“断根”,失去了“校园文化”于教育教学中的根本作用,在中国知网中,“课堂文化建设”的研究文章很少,这说明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进程中,课堂文化容易被人们所忽略或忘记,文化与课堂脱节,失去了校园文化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意义。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措施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学校文化要成为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要体现在师生的言谈举止中和行为方式上,然后,还要固化于学校的环境、校史、制度和校刊中。而学校内涵发展要体现为师生素质的提升、学校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课堂文化的形成和学校特色的创建。

(一)文化导航,特色鲜明

鲜明的特色是学校文化的魅力所在,它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一是学校文化建设形成的校园文化精神;二是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规模、速度等方面的目标定位;三是管理方式与运作机制等。”根据这三个层面,可以判定学校在文化特色发展中的正确定位和恰当行为。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笔者结合自己办学十多年的经验,在广泛吸收专家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而不同,止于至善”的校园文化理念,此理念源自孔子之“君子和而不同”及朱熹之“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的精辟论述中,笔者付之以时代意义。“和而不同”其寓意是“发掘潜能,鼓励创新,个性发展”;而“止于至善”则解读为“善心善行,至善至美,润泽生命”。“和善”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包括了师生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反映了学校师生的群体精神面貌、文明气质、学校风气,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从“和善”文化出发,生发出“和善家校”、“和善师资”、“和善课堂”等诸多文化内涵。

笔者认为,定位学校文化要考虑两点,一是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文化认同,并能得到他们的广泛参与;二是主题文化内涵要有深刻度,有文化品味,能体现出办学的思想性、教育性、实践性,能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二)主次分明,文化渐进

学校文化建设应遵照认知规律,呈阶梯状的表层文化、浅层文化、中层文化和高层文化。不同层次的文化有其发展阶层及特征,表层文化是学校的外表文化与视觉形象;浅层文化是维持学校运行的规范;中层文化是学校管理系统运行的制度、机制以及运行的状况、效率、质量等的综合体;“高层文化指自觉的文化精神、自觉的学习能力与不断创新的专业知识以及卓越的个体才能”。如笔者所了解到的深圳市龙岗区六约小学的“幸福教育”校园文化,幸福教育所追求的就是要将教育的目的回归到人自身,使教育造福于学生,造福于教师,造福于人本身。幸福教育的核心是“幸福”,让孩子们享受学习的幸福,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让家长享受孩子成长的幸福,让社区享受学校文明的幸福。幸福的内涵十分宽泛,六约小学的幸福教育有五个内涵:一是生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二是和谐,校园环境和谐,幸福课堂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三是优质,教学质量优质,学生发展优质,学校发展优质;四是健康,师生身体健康,师生心理健康;五是安全,成长环境安全,个人行为安全。可以看出,守望师生幸福的幸福教育体系层次分明,关注了核心文化即主要文化的“人本”幸福,通过课堂、心理、安全、环境等多方面联动,促进了师生和谐融洽,充满了人性感动和灵性感悟。

(三)践行理念,文而化之

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办学理念是前瞻的、先进的,“更应该是和谐的、可发展的”。办学理念是校园文化的落脚点和支撑点,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的战略发展之路,即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培养目标和学科布局等;二是学校育人的治学文化,即校风、校训和学校精神等。以这两方面为基点,在校园内逐步形成一种具有教育熏陶和凝聚功能的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风貌,通过理念引导和文化的浸润,使其成为推动学校长远建设和发展的源源不绝的财富。笔者所调查的可园学校,其办学理念可圈可点。可园学校位于深圳布吉,是近年来龙岗区发展迅猛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的办学理念:“三全、四爱、五服务”。“三全”指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四爱”指的是“爱祖国、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五服务则细化为“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区服务、为人民服务”。可以看出,“三全”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四爱”彰显了办学的核心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五服务”这一理念体现了“教育为民”服务的理念。如此理念,能够细化于教师及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对学校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一)以人为本是校园文化的内核精髓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校园文化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持久推进。而最根本的动力,就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教师认同了,并为校园文化做不懈努力,校园文化的精神才能在学校土壤中生根发芽。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实践者,他们通过课程与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必须使教师具有归属感,增强学校的家园凝聚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与创造性。“传道授业解惑”之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和基石,通过教学,教师传播文化知识,并在润物细无声中内化为人的内在精神结构的一部分。而校园文化也实现了自身的延续、更新和发展。所以说,学校文化建设要扎根教学,融于课堂,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发展和文化的生态循环。

2. 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以人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体现者、参与者。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更多地体现在作为学校群体主体的学生身上。因而,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有侧重地选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既要重视价值观高层精神层面的建设,也要重视平时文明礼仪初级层面的建设。在教学中,重视学科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成长,得到校园文化的浓厚熏陶。

(二)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根本推动力

建设学校文化,以环境文化作基础,以制度文化作框架,以师生行为方式为体现,其关键核心,更应该以课堂文化作底蕴。课堂是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最长最固定的场所。聚焦课堂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可以说,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根本推动力。

1. 课堂文化承载学校的主旨文化。为人师者,应该意识到课堂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更应让学生受到精神文化的洗礼。文化是促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其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可小觑。斗转星移,当学生长大走入社会,可能会忘记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却不能忘记物化在心灵深处的“精神琴瑟”。故而,笔者认为,学校应建立体现主旨文化的课堂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引领教师进行课堂文化的实践研究,身体力行地将学校文化精神的精髓灌输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生命的要义、沐浴校园文化的光辉,从而使得知识与心灵阳光成长。

2. 课堂文化扬起课程改革理念。新课改核心要义指出,要改变课堂的“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构建“交流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互动创造条件,善于引导学生亲历课文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眼看、耳听、嘴说,与课文对话、与作者编者对话,逐步产生心灵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倡导“问题式”的探究式教学,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统一性、开放性、启发性、思考性和反馈性,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利于学生开口表达,以不同观点和意见的碰撞、融通,引导学生对知识始终保持足够的兴趣,充满探究的活力。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德兴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办学师生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