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及对择业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4-10-10李海波
李海波,黄 蕾
(长沙大学旅游管理系,湖南长沙 410022)
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及对择业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海波,黄 蕾
(长沙大学旅游管理系,湖南长沙 410022)
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回归和因子分析法对物业管理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认同和毕业后的择业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物业管理专业认同的构成中,专业意识、专业教学、专业价值和专业环境对专业认同具有较强的正影响,专业偏见对专业认同具有较弱的负影响;物业管理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认同对毕业后的择业行为并不具有积极影响.最后,本文针对如何提升物业管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和专业内就业率提出了相关建议.
物业管理专业;专业认同;择业行为;本科生
自1978年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以来,物业管理在我国迅猛发展,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直接促进了物业管理教育的蓬勃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催生了物业管理本科层次教育的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全国普通高校专业介绍知识库》的数据统计显示,物业管理本科层次教育开始于2000年,其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08至2011年共有13所学校设立物业管理本科专业,截止到2012年共有18所学校开设了物业管理本科专业.物业管理本科层次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物业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物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流出物业管理行业的情况严重,物业管理本科教育和物业管理行业出现了一定的“供需错位”,从而出现大学生对物业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断走低,本科生物业管理行业内就业率不高,企业不敢用本科生、留不住本科生等负面现象.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物业管理专业发展和物业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现阶段物业管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以及对择业行为的影响,探寻提高物业管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和专业内就业率的途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具体而言,本研究涉及以下问题:一是促使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提升专业认同的因素是什么?哪种因素的作用更大?二是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认同对毕业后的择业行为是否有促进作用?三是该如何有效地提升物业管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和专业内就业率.
1 文献述评与研究假设
1.1 专业认同的内涵及维度构成
专业认同(Major identity)是自我认同(Personal identity)的一部分,是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中心主题[1].大学生专业认同是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在主观上的一种接受和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和探究.专业认同的内涵比较广泛,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认知了解所学习的学科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2].也可以把喜欢所学专业,依据专业选择职业,认可专业以及职业的价值,感到在专业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愿意接受专业及职业规范,希望把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目标等,这些层面的和谐统一称之为专业认同[3].因此,对于专业认同的理解和研究要考虑多个层面和维度,既要关注他人对这个专业的看法,更要关注从事这个专业的个体对这个专业的看法[4].个体对专业的看法,既要考虑个体自身的因素,又要考虑专业教育的学校和专业所在行业的因素.
在参考和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物业管理本科专业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认为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认同的内涵可包括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表现为五个维度.一是学生层面,可分为专业价值和专业意识两个维度,分别指在校期间学生对自己在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的认可和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专业发展前景越好越能促进学生专业的认可,对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越好也越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二是学校层面,在校期间学生对学校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质量以及实习安排等方面的认可程度,可归纳为专业教学维度.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投入越多、规划越科学越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可;三是社会层面,可分为专业偏见和专业环境两个维度,分别是社会对本专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主观看法和专业所在行业的成熟度和规范性.社会对专业评价越高越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可,专业所在行业越规范越成熟越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可.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1a:专业意识与专业认同有正相关关系;H1b:专业价值与专业认同有正相关关系;H1c:专业教学与专业认同有正相关关系;H1d:专业偏见与专业认同有负相关关系;H1e:专业环境与专业认同有正相关关系.
1.2 在校期间的专业认同对择业行为的影响
关于专业认同与择业行为的关系,已有研究普遍认为专业认同对择业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如张志乔通过对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发现,专业认同度与就业满意度具有正相关关系[5].Chia通过对一群刚毕业的管理顾问人员调查研究后发现专业认同度对职业选择和适应具有积极影响[6].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建立了对本专业的认同,能够培养对专业的热爱,增强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主动培养物业管理专业就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在本专业领域就业的能力和意愿.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H2):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认同对毕业后的择业行为具有积极影响.
结合以上假设,可得到待检验的概念模型图(如图1所示).
图1 物业管理专业认同维度构成及对择业行为影响的假设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受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毕业学校、毕业年份、高考录取情况以及现就业情况;第二部分是对专业意识、专业教学、专业价值、专业环境、专业偏见五个变量的测量.这部分共有20个初始问项,全部采用5级Likert量表测量,涉及的变量、问项设计见表1.在初始问项设计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白凯等[7]、楼尊[8]等人的研究,并请教了几位物业管理行业专家和高等教育学教授,对初始问项的设计进行指导和把关.
表1 潜变量及测量语句
2.2 样本与数据采集
本研究调研过程分为预调研和正式调研两个阶段.预调研在长沙学院物业管理本科毕业生中进行.共发放初始化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根据因子载荷得分及分布对部分问题进行调整,确定最终问卷.
正式调研在长沙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工商学院3所高校2010-2012年毕业的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中进行.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主要是通过Email发送电子版调查问卷给调查对象,并通过电话和在调查问卷里面作有关事项说明,调查对象填写后通过Email返回.正式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36份,剔除不完整的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为60%,总体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样本基本情况
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专业介绍知识库》中的“本科专业目录”和“各院校历年招生计划”统计可知,截至2013年已有物业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学校只有8所,其中有两届以上毕业生的只有3所,而且各个学校每年平均招生规模在70人以下,基于此,可认为本研究所选取的学校数量和发放的问卷份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所调查的毕业生中,37.5%来自长沙学院,33.3%来自北京林业大学,29.2%来自山东工商学院,2012年毕业的占35%,2011年占29.2%,2010年占35.8%,各学校和年份分布比较均匀.在性别方面,65%为男生,35%为女生,在高考录取形式方面,志愿内录取为48.1%,调剂录取的为51.7%,各项数据分布都较均匀.
2.3 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在对调查问卷验收合格的基础上,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做信度、效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再使用AMOS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并对内部模型进行路径系数分析,从而得到专业意识(CON)、专业教学(TEA)、专业价值(VAL)、专业环境(ENV)、专业偏见(PRE)与专业认同的关系以及在校期间的专业认同对毕业后择业行为的影响的相关结论.
3 分析及结果
3.1 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为确保概念模型验证的科学性,本文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首先,采用Cronbach’sα信度系数对问卷中每个潜变量的信度分别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除专业偏见(PRE)变量的Cronbach’sα值在70%以下外,其它分量表的Cronbach’sα值均在70%以上.根据一般的检验标准,测量工具的Cronbach’s α值最好高于0.7,但当变量所含题项小于6个,Cronbach’s α值大于50%也表明数据质量可靠.因此,专业偏见(PRE)变量在所含题项为3个前提下达到69%的Cronbach’sα值可以接受.且总量表的Cronbach’sα值达到了86%,表明本问卷各变量所含题项具有良好的信度.
本文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检验量表的效度,以特征根值大于1为抽取标准,并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结果显示提取的因子与研究的五个因子相对应,并且问卷的总体KMO值为84.6%,并通过了Barlett’s球形检验(p<0.000),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7%,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本研究还使用结构分析软件AMOS20.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模型的标准化载荷系数以及C.R.值、P值.从结果来看,观察变量对应其潜变量的标准化载荷系数都在0.50以上,而且C.R.值均大于2.5,相应的统计检验概率p值小于0.01,表示所有的载荷都在0.01水平上显著不等于0(CON1←CON,TEA 1←TEA,VAL1 1←VAL,ENV 1←ENV,PRE 1←PRE为模型固定参数,所以无需检验),具体结果见表3.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可认为正式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表3 各变量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
3.2 各变量间的关联分析及假设检验
本研究再次使用软件AMOS17.0进行高阶因子分析,以五个构成维度(X)作为观测变量,专业意识(CON)、专业教学(TEA)、专业价值(VAL)、专业环境(ENV)、专业偏见(PRE)五个因子作为一阶潜变量,物业管理专业认同(IDE)作为二阶潜变量,择业行为(JOB)作为三阶变量,构建三阶运算模型,得到各观测变量与潜变量的关系,即各维度与专业认同以及专业认同与择业行为的关系.
从模型拟合指标看,由表4可知,绝对拟合指数x2/df为1.75,小于2,拟合优度指数GFI、AGFI分别为0.85和0.78,说明模型整体比较理想.绝对拟合指数RMSEA为0.07,小于0.08,表明该指数水平很好,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相对拟合指数值都在0.9及以上(NFI=0.92,IFI=0.93,CFI=0.94),简要拟合指数PGFI为0.67,PNFI为0.65,都达到了0.5的标准,说明模型整体简要性比较理想.总之,本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均进入了标准范围之内,说明该模型与样本数据具有较高的拟合度,是可以接受的.
表4 模型拟合指数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继续研究模型的内部关系,即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并检验每一个假设是否成立,结果如图2所示.本研究提出的6条假设路径中,除了假设H2,其它5条均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结果如表5所示.具体来说,从模型拟合的结果来看,在物业管理专业认同中,专业意识(CON)、专业教学(TEA)、专业价值(VAL)和专业环境(ENV)四个维度和专业认同的关联为正,而且关联度都很高,路径系数都在0.8以上,其中专业环境(ENV)与专业认同的关联系数最高,达到98%,而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假设H1a、H1b、H1c、H1d得到支持.在五个维度中,路径系数最低的是专业偏见(PRE),不足50%,与物业管理专业认同呈相反关系,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说明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认可社会对专业的偏见,假设H1e也得到支持.专业认同(IDE)和择业行为(JOB)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6,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与假设的符号相反,表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认同对毕业后择业行为并不具有积极影响,假设H2未得到支持.
图2 物业管理专业认同维度构成及对择业行为影响的结构模型路径检验图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在借鉴相关专业认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物业管理本科专业现阶段的发展特点,从专业意识、专业教学、专业价值、专业环境和专业偏见五个维度构建了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量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认同对毕业后择业行为影响的关系模型.本研究从实证层面回答了“促使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提升专业认同的因素是什么以及哪种因素的作用更大?”、“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认同对毕业后的择业行为是否有促进作用?”、“如何有效地提升物业管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以及行业内就业率?”三个问题.
研究结论显示,专业环境与物业管理专业认同的关联度最高,这说明物业管理专业认同的提升需要物业管理行业的行业协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净化行业环境,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专业意识、专业教学、专业价值对物业管理专业认同的关联度都在80%以上,这也提醒从事物业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者和研究者,要认真对待物业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这是培养学生专业认同的主要渠道.应该从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改善学生环境质量、优化课程设置等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同时,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价值的培养.专业偏见与专业认同为负相关关系,这说明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社会对物业管理专业的看法,另一方面要通过行业建设提高物业管理行业的地位和价值.
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认同与毕业后择业行为具有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在校期间的专业认同并没能促进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在本专业就业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校期间对物业管理行业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导致在校期间与毕业后对专业的认同形成较大反差,影响了毕业后在本专业就业的意愿;二是学校对物业管理本科人才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脱节,导致在校期间的学习满足不了工作的要求,影响了毕业后在本专业就业的能力.因此,要提高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本行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提高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能力;二是在日常教学基础上,通过实践和专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对专业和行业的正确认识,既要让学生对物业管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又要培养学生的专业信心,从而提高毕业后在本专业就业的意愿.
[1]埃里克·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8-22.
[3]母远珍,臧丽.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4):141-143.
[4]Beijaard D,Paufien C M,Vcdoop N.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teachers’professional identity[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4,(20):107-128.
[5]张志乔.高职学生专业认同度与就业满意度关系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2,(6):102-105.
[6]Chao C.Toward full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 consulting practice:Experiences of recent college graduates[J].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5,(47):13-18.
[7]白凯,倪如臣,白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认同:量表开发与维度测量[J].旅游学刊,2012,(5):41-47.
[8]楼尊.专业角色认同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J].高教探索,2010,(5):83-87.
(作者本人校对)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Major Identity and Its Influence on Employment Act after Graduation for Students Major in Property Management
LIHaibo,HUANG Lei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Changsha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22,China)
The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major identity of studentsmajor in property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ying at school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ir employment acts after graduation by using themethod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Results show thatmajor consciousness,major teaching,major values and major environment have strong positive effects on major identity in the composition of propertymanagementmajor identity,andmajor prejudice has aweak negative effecton professional identity.The major ident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major in property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ying at school does no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act after graduation.Final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major identity and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rate for studentsmajor in propertymanagement.
themajor of propertymanagement;major identity;employment act;undergraduate students
G64
A
1008-4681(2014)05-0115-05
2014-08-23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和谐社会视域下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湖南为例”(批准号:XJK011QGD014).
李海波(1983-),男,湖南耒阳人,长沙大学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物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