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先正己,立德先立师
2014-10-09何娟
何娟
摘 要: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衡量一名教师素质高低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然而近期各种教师道德行为不端的现象被一一报道,教师这一本该神圣的职业被卷入风口浪尖,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了时下影响最为恶劣的师德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意在警醒相关部门,明白师德建设决定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成败。
关键词:师德 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14-02
1 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
党的十八大中提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接班人,教师作为“树人”的建设者,肩负着社会赋予的重大使命。而执行这一使命的前提要求教师必须身正,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近代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之师表的地步”;俄罗斯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1]这些言论均阐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起表率、引领的作用。特别是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突出的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唯有身正才能育人;唯有先立师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由此可见加强师德建设是兴教之本。
2 存在问题,当代教师从业中道德缺失现象
2.1 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
近年来,人们遗憾地看到,高校学术造假事件屡禁不止,教师行为不端案例时有发生,在这些行为的背后,亟待追问的是——师德的底线何在?2010年1月9日和12日,国际权威学术杂志《柳叶刀》和《自然》分别以社论的形式对中国的学术诚信提出一定程度上的质疑,原因是2009年12月井冈山大学讲师钟华、刘涛被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指出至少有70篇发表在该报的论文中存在数据造假行为;2011年8月,四川大学接到举报称,该校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李小光副教授研究员2009年出版的《中国先秦之信仰与宇宙论—— 以〈太一生水〉为中心的考察》一书严重抄袭台湾师范大学郑倩琳的硕士论文《战国时期道家之宇宙生成论》;又如山东某医院汤靓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Hedgehog通路激活在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抄袭剽窃他人2010年度已获资助项目申请书(Hedgehog通路激活在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这类论文的作者,往往是已取得博士学位或担任教授的高层次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是不懂得科学、规范的写作,而是因为在各种压力与诱惑的作祟下,尚未得到研究成果就急于发表论文,怀着侥幸心理做出了不明智的举动,不仅自毁前途,还颇及学校声誉。
2.2 教师体罚虐待学生行为
网络时代的主宰,意味着社会越发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各类信息、图片、视频以迅雷之速传至网络,于是乎家喻户晓。然而令我们感到痛心的是教师行业中的“暴力”也因此被逐一报道,教师虐待学生事件成为家长们心中的芥蒂。昆明市盤龙区双龙乡双龙中心小学3名学生被班主任要求脱下全身衣服,赤身裸体站在全班同学面前,而体罚的原因竟然只是他们未按要求自带清洁用具参与教室的清扫活动。陕西省华阴市某校女教师崔某某,为了调治一个调皮男生,竟在他脸上划了一个“贼”字;又湖北江夏实验小学六年级五班陈老师因为学生做错了数学题,就用扫帚的铁把打殴打该名学生,导致他的手部流血,双腿多处青紫;再如山东济南市14中学老师周某某就因为一名学生迟到,并与周老师发生了争执,就指示其他学生放学时在学校门口殴打该名学生,致使该名学生眼睛失明。如果再用谷狗搜索“教师打学生”,可以得到3190万条信息,试问教师的爱心何在?良心何在?道德何在?如此风气若再不整顿,恐怕学校将不复存在。
2.3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鈡”的心理倦怠行为
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盼望早日退休;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特殊人群先富裕起来,在一些条件相对差的地区,教师属于“靠财政吃饭”的低收入行业。由于“不甘于清贫”的心态,出现了教师从事第二职业、跳槽、把手伸向学生,“课内损失课外补”等现象,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缺乏敬业精神,“拿多少钱、做多少事”,消极怠工,将教学质量、热爱学生、无私奉献、培育人才等职责抛于脑后,最后只会误人子弟。[2]
3 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策略
3.1 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树立良好师表形象
论语中提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在坦诚地表明一种学术和人生的态度,在孔子看来,诚信是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在教师身上,这应当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作学术研究,不能造假不能抄袭不能有违规行为,这是师德的底线,教师应该用职业人的态度对待教育。因此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需定期的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分析和讨论当前师德建设现状并就如何加强师德建设提出思考,要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陶冶他们职业道德情操,锻炼他们的职业道德意志,确立他们的职业道德信念。引导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树立正确地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3]“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处处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力争做到言行一致,实事求是,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自己的学生。
3.2 健全师德考评机制,端正风气
为扎实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端正的教师风气,制定有效的考核体制和形成监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活动的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建立师德考评工作领导小组,保证工作落到实处。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指导和检查督促此项工作开展,指定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切实有效的实施。其次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根据每学期的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组织教职工进行一次师德考评活动,实行问题责任追究制度。最后建立师德奖惩机制,师德考核优秀的教师,在岗位聘任、职务聘任、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骨干教师评选时给予加分奖励,在评先树优时优先安排。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职务评聘、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评选骨干教师、表彰奖励时一票否决。
3.3 从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
德国费尔巴哈曾说过:“德性也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生活的基础也就是道德的基础。”这从一定意义上客观地概括出了道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教师虽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其本质只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也需要正常的物质保障和精神享受。可以说教师的道德水平必然与其所处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经济结构状况相适应。[4]因此唯有从教师根本利益出发,解决教师同工不同酬、职称大于贡献等不平等现象,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兑现教师的合法的经济待遇,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并享受工作、热爱学生,真正的做到无私奉献。
4 结语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其职业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甚至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民族的存亡兴衰。教师唯有端正自身,言传身教才能在教学中起到模范作用,才能做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不善教者使人仿其艺”。同时相关部门也應当针对上述现象,进行规范和整顿,共同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祖国培育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N].中国教育报,2013-6-27.
[2] 陈德福.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树立良好师表形象[J].山东文学,2009(S2):110-111.
[3] 娄玉珍.浅谈我国高校教师道德素质建设问题[J].中国地质教育,2005(2):83-85.
[4] 陈彦斌.教师职业道德必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J].职教论坛,20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