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级学院绩效考评研究

2014-10-09阎丽萍余姝纬崔超英

商业会计 2014年18期
关键词:二级学院绩效因子分析

阎丽萍+余姝纬+崔超英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探索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如何对二级学院进行绩效考评,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包含6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学院绩效进行定量考核,从而达到引导学院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的目的。

关键词:二级学院 绩效 因子分析

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张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的管理模式也随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逐步由原来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实质思想就是将“权利”下移,那么,在这种分级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强对二级学院的宏观管理与有效调控,科学考核学院管理绩效呢?这就需要学校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设计适合的评价指标,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本文以某高校为例,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设备管理与使用六个层面,选取27个二级指标组成指标评价体系,利用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该校各二级学院2012年的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名,从而有效监控各学院各项工作的运行过程及效果。

一、因子分析法的原理

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最早提出因子分析法,该方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以尽可能少损失信息为原则,将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公因子,并使提炼出的这些公因子具有非常强的可解释性。这些公因子之间没有线性关系,其数量远远少于原始变量的个数,也并非原始变量的随意结合,而是一种全新的具有代表性的组合。

二、样本和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取某高校13个学院为样本数据,分别是:轻工与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外国语与传播学院、理学院、体育教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部。

本文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一致性、动态完善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同时结合校院分级管理制度下学院绩效考评的基本含义、基本原则等,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工作、研究生教育、设备管理与使用等6个方面,选取了23个评价指标,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二级学院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见表1。

三、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一)根据评价指标选择原始变量

本文根据指标体系包含的27个子指标实地走访该校教务处、科技处、学科办等相关部门,获取第一手资料,整理数据,得到原始矩阵Aij (i=1,2,…,27;j=1,2,…,27)。

(二)原始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所谓无量纲化就是通过极差正规化法或标准化法或均值化法来消除各指标不同数量级和量纲带来的影响,从而最终把量纲、单位各异的指标转化为有可比性的相对数量化值。由于本文选取的样本指标数据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采用标准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令X′ij=(xij-xij)/δ,其中xij和δ分别是指标xij的均值和标准差。经标准化后,指标的均值为0,方差为1,得到标准化矩阵A′ij。

(三)确认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要求所选取的原始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需要先检验原始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采用SPSS软件的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法,检验结果见表2。

检验结果KMO>0.5,且Bartlett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1%,证明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四)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

根据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图(略),得知前六个公因子基本包含了全部变量的主要信息,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3.2%,因此选择前六个因子为主因子。

(五)对提取后的公因子变量进行命名

本文采用方差最大化方法对初始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使因子载荷系数向0或1两级分化,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根据6个公因子在27个指标中哪几个同类指标上占的载荷系数较大,将其命名为对应的一级指标。

从表3中可以观察到,第一个公因子在“科研经费”、“授权专利”、“科研得奖”、“发表论文”四项指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这几项指标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科研工作,故将该因子命名为科研因子;第二个公因子在“学科建设支撑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指标上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故将该因子命名为成长性因子;第三个公因子在“团学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就业工作”两项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了各学院学生工作的情况,故将其命名为学生工作因子;第四个公因子在“学位工作”、“培养情况”和“质量成果”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研究生工作情况,故将其命名为“研究生教育因子”;第五个公因子在“教学建设与改革”和 “年度重点工作”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教学建设情况,故将其命名为“教学因子”;第六个公因子在“设备管理状况”和“服务收入”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设备管理与使用工作情况,故将其命名为“设备因子”。

(六)计算综合得分

六个主因子确定后,运用SPSS软件提供的回归法计算各因子得分系数,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各主因子的得分函数F1、F2、F3、F4、F5、F6。

Fj=b1jx1′+b2jx2′+…+bpjxp′

其中,bip为旋转后因子载荷系数,X′i为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

六个主因子得分确定后,以每个因子的得分加权求综合样本得分,即构造二级学院绩效评价模型,模型如下:

F=F1V1+F2V2+……+F6Vj

Vj表示权重,即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四个主因子累计的方差贡献率之比。本文依据上述公式即可获得13个二级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设备管理与使用等6个方面的综合绩效得分和排名,如上页表4所示。

以上我们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某高校13个二级学院的绩效进行了定量研究,根据各学院因子得分及综合排名情况可以看出,材料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设备管理与使用6个方面的综合绩效得分最高,排名最前,而外国语和传播学院、思政部和体育部的综合绩效相对靠后。根据表4,学校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学院的综合绩效排名,对各二级学院绩效水平将有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位,从而对排名靠前的学院予以奖励。此外,学院之间也可据此做横向比较,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希文.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学院预算绩效考评制度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9,(12).

2.闫丽萍,常莹.实行校院分级管理制度下学院绩效考评探析[J].价值工程,2013,(10).

3.李晓平.高校二级学院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D].内蒙古大学MPA教育中心,2010.

作者简介:

阎丽萍,女,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预算管理。

余姝纬,女,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

崔超英,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档案管理。endprint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探索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如何对二级学院进行绩效考评,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包含6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学院绩效进行定量考核,从而达到引导学院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的目的。

关键词:二级学院 绩效 因子分析

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张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的管理模式也随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逐步由原来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实质思想就是将“权利”下移,那么,在这种分级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强对二级学院的宏观管理与有效调控,科学考核学院管理绩效呢?这就需要学校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设计适合的评价指标,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本文以某高校为例,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设备管理与使用六个层面,选取27个二级指标组成指标评价体系,利用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该校各二级学院2012年的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名,从而有效监控各学院各项工作的运行过程及效果。

一、因子分析法的原理

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最早提出因子分析法,该方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以尽可能少损失信息为原则,将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公因子,并使提炼出的这些公因子具有非常强的可解释性。这些公因子之间没有线性关系,其数量远远少于原始变量的个数,也并非原始变量的随意结合,而是一种全新的具有代表性的组合。

二、样本和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取某高校13个学院为样本数据,分别是:轻工与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外国语与传播学院、理学院、体育教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部。

本文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一致性、动态完善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同时结合校院分级管理制度下学院绩效考评的基本含义、基本原则等,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工作、研究生教育、设备管理与使用等6个方面,选取了23个评价指标,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二级学院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见表1。

三、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一)根据评价指标选择原始变量

本文根据指标体系包含的27个子指标实地走访该校教务处、科技处、学科办等相关部门,获取第一手资料,整理数据,得到原始矩阵Aij (i=1,2,…,27;j=1,2,…,27)。

(二)原始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所谓无量纲化就是通过极差正规化法或标准化法或均值化法来消除各指标不同数量级和量纲带来的影响,从而最终把量纲、单位各异的指标转化为有可比性的相对数量化值。由于本文选取的样本指标数据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采用标准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令X′ij=(xij-xij)/δ,其中xij和δ分别是指标xij的均值和标准差。经标准化后,指标的均值为0,方差为1,得到标准化矩阵A′ij。

(三)确认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要求所选取的原始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需要先检验原始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采用SPSS软件的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法,检验结果见表2。

检验结果KMO>0.5,且Bartlett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1%,证明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四)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

根据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图(略),得知前六个公因子基本包含了全部变量的主要信息,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3.2%,因此选择前六个因子为主因子。

(五)对提取后的公因子变量进行命名

本文采用方差最大化方法对初始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使因子载荷系数向0或1两级分化,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根据6个公因子在27个指标中哪几个同类指标上占的载荷系数较大,将其命名为对应的一级指标。

从表3中可以观察到,第一个公因子在“科研经费”、“授权专利”、“科研得奖”、“发表论文”四项指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这几项指标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科研工作,故将该因子命名为科研因子;第二个公因子在“学科建设支撑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指标上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故将该因子命名为成长性因子;第三个公因子在“团学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就业工作”两项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了各学院学生工作的情况,故将其命名为学生工作因子;第四个公因子在“学位工作”、“培养情况”和“质量成果”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研究生工作情况,故将其命名为“研究生教育因子”;第五个公因子在“教学建设与改革”和 “年度重点工作”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教学建设情况,故将其命名为“教学因子”;第六个公因子在“设备管理状况”和“服务收入”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设备管理与使用工作情况,故将其命名为“设备因子”。

(六)计算综合得分

六个主因子确定后,运用SPSS软件提供的回归法计算各因子得分系数,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各主因子的得分函数F1、F2、F3、F4、F5、F6。

Fj=b1jx1′+b2jx2′+…+bpjxp′

其中,bip为旋转后因子载荷系数,X′i为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

六个主因子得分确定后,以每个因子的得分加权求综合样本得分,即构造二级学院绩效评价模型,模型如下:

F=F1V1+F2V2+……+F6Vj

Vj表示权重,即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四个主因子累计的方差贡献率之比。本文依据上述公式即可获得13个二级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设备管理与使用等6个方面的综合绩效得分和排名,如上页表4所示。

以上我们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某高校13个二级学院的绩效进行了定量研究,根据各学院因子得分及综合排名情况可以看出,材料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设备管理与使用6个方面的综合绩效得分最高,排名最前,而外国语和传播学院、思政部和体育部的综合绩效相对靠后。根据表4,学校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学院的综合绩效排名,对各二级学院绩效水平将有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位,从而对排名靠前的学院予以奖励。此外,学院之间也可据此做横向比较,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希文.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学院预算绩效考评制度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9,(12).

2.闫丽萍,常莹.实行校院分级管理制度下学院绩效考评探析[J].价值工程,2013,(10).

3.李晓平.高校二级学院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D].内蒙古大学MPA教育中心,2010.

作者简介:

阎丽萍,女,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预算管理。

余姝纬,女,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

崔超英,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档案管理。endprint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探索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如何对二级学院进行绩效考评,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包含6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学院绩效进行定量考核,从而达到引导学院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的目的。

关键词:二级学院 绩效 因子分析

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张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的管理模式也随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逐步由原来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实质思想就是将“权利”下移,那么,在这种分级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强对二级学院的宏观管理与有效调控,科学考核学院管理绩效呢?这就需要学校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设计适合的评价指标,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本文以某高校为例,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设备管理与使用六个层面,选取27个二级指标组成指标评价体系,利用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该校各二级学院2012年的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名,从而有效监控各学院各项工作的运行过程及效果。

一、因子分析法的原理

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最早提出因子分析法,该方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以尽可能少损失信息为原则,将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公因子,并使提炼出的这些公因子具有非常强的可解释性。这些公因子之间没有线性关系,其数量远远少于原始变量的个数,也并非原始变量的随意结合,而是一种全新的具有代表性的组合。

二、样本和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取某高校13个学院为样本数据,分别是:轻工与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外国语与传播学院、理学院、体育教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部。

本文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一致性、动态完善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同时结合校院分级管理制度下学院绩效考评的基本含义、基本原则等,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工作、研究生教育、设备管理与使用等6个方面,选取了23个评价指标,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二级学院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见表1。

三、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一)根据评价指标选择原始变量

本文根据指标体系包含的27个子指标实地走访该校教务处、科技处、学科办等相关部门,获取第一手资料,整理数据,得到原始矩阵Aij (i=1,2,…,27;j=1,2,…,27)。

(二)原始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所谓无量纲化就是通过极差正规化法或标准化法或均值化法来消除各指标不同数量级和量纲带来的影响,从而最终把量纲、单位各异的指标转化为有可比性的相对数量化值。由于本文选取的样本指标数据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采用标准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令X′ij=(xij-xij)/δ,其中xij和δ分别是指标xij的均值和标准差。经标准化后,指标的均值为0,方差为1,得到标准化矩阵A′ij。

(三)确认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要求所选取的原始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需要先检验原始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采用SPSS软件的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法,检验结果见表2。

检验结果KMO>0.5,且Bartlett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1%,证明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四)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

根据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图(略),得知前六个公因子基本包含了全部变量的主要信息,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3.2%,因此选择前六个因子为主因子。

(五)对提取后的公因子变量进行命名

本文采用方差最大化方法对初始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使因子载荷系数向0或1两级分化,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根据6个公因子在27个指标中哪几个同类指标上占的载荷系数较大,将其命名为对应的一级指标。

从表3中可以观察到,第一个公因子在“科研经费”、“授权专利”、“科研得奖”、“发表论文”四项指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这几项指标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科研工作,故将该因子命名为科研因子;第二个公因子在“学科建设支撑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指标上的载荷系数较大,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故将该因子命名为成长性因子;第三个公因子在“团学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就业工作”两项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了各学院学生工作的情况,故将其命名为学生工作因子;第四个公因子在“学位工作”、“培养情况”和“质量成果”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研究生工作情况,故将其命名为“研究生教育因子”;第五个公因子在“教学建设与改革”和 “年度重点工作”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教学建设情况,故将其命名为“教学因子”;第六个公因子在“设备管理状况”和“服务收入”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了各学院的设备管理与使用工作情况,故将其命名为“设备因子”。

(六)计算综合得分

六个主因子确定后,运用SPSS软件提供的回归法计算各因子得分系数,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各主因子的得分函数F1、F2、F3、F4、F5、F6。

Fj=b1jx1′+b2jx2′+…+bpjxp′

其中,bip为旋转后因子载荷系数,X′i为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

六个主因子得分确定后,以每个因子的得分加权求综合样本得分,即构造二级学院绩效评价模型,模型如下:

F=F1V1+F2V2+……+F6Vj

Vj表示权重,即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四个主因子累计的方差贡献率之比。本文依据上述公式即可获得13个二级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设备管理与使用等6个方面的综合绩效得分和排名,如上页表4所示。

以上我们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某高校13个二级学院的绩效进行了定量研究,根据各学院因子得分及综合排名情况可以看出,材料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设备管理与使用6个方面的综合绩效得分最高,排名最前,而外国语和传播学院、思政部和体育部的综合绩效相对靠后。根据表4,学校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学院的综合绩效排名,对各二级学院绩效水平将有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位,从而对排名靠前的学院予以奖励。此外,学院之间也可据此做横向比较,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希文.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学院预算绩效考评制度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9,(12).

2.闫丽萍,常莹.实行校院分级管理制度下学院绩效考评探析[J].价值工程,2013,(10).

3.李晓平.高校二级学院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D].内蒙古大学MPA教育中心,2010.

作者简介:

阎丽萍,女,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预算管理。

余姝纬,女,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

崔超英,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档案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级学院绩效因子分析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绩效考核初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