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增进师生互动合作
2014-10-09黄红萍
黄红萍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协作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笔者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创新,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研知识。以学论教,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把课堂教学优化成四个板块:“情景-启动→讨论-互动→点拨-促动→练习评定-自主检测”。
一、情景——启动
“情景——启动”就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激情,启动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教学创新铺设基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力争从学生出发,善于挖掘教材,采用各种激情手段,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境。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挂图、书中插图、简笔画、幻灯片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激情;也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体态语言来以动激情;还可以创设激情问题,这就为下一阶段的“讨论——互动”奠定了基础。
二、讨论——互动
“讨论——互动”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以前后两张课桌组成4人为一组的小组讨论为主体,辅以组际交流,然后再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评价,交流中着重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讨论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和运用。
为了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群能顺利展开讨论,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下面的流程:
1. 互动操练。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跟读,再进行互动式操练,使学生感知新的语言材料。教师既要控制全场的“操练”,又要注意学生出现的语言、语音错误并及时纠正。
2. 导读自学。教师提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或阅读的基本要求,适当时呈现已准备好的问题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探寻,为下一步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 小组讨论。一般以4位同学为一组,围绕前面提出的问题群开始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参与讨论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小组内同学之间可以做到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掌握知识的教学效果。
4. 组际交流。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问题或知识的理解情况,其他各组作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自已的见解。
经常开展这样的讨论、交流,学生不仅能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点拨——促动
“点拨——促动”是指学生在积极阅读、思考、讨论中遇到的障碍或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给出较详细的解释和准确答案,并提出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桥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空间。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同时进行适当的点拔、归纳。在实施“点拨-促动”环节中,我们要针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障碍,特别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力求做到画龙点晴以便学生掌握知识要领,举一反三来实现能力迁移,通过启发讨论来达到教学相长,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练习评定——自主检测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通过训练,课内练习便是有效的训练方式之一,而且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练习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重点、难点。平常课堂中,我一般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以小组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这种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非常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总之,新课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启动、互动、促动到自主检测,把教师的单向讲授改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双向交流,整个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学生自然就会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增强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为“以学论教”,教会学生如何去探研课程和掌握知识。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新课标教学的主导作用。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