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优势视角”看问题学生问题行为的转化

2014-10-09林伟贞樊晓茹

师道·教研 2014年8期
关键词:优势视角来访者辅导

林伟贞++樊晓茹

我们广州市越秀区一线专职班主任大多数兼职心理教师,对问题生的转化一直尝试从心理学的专业出发,寻找科学的突破口,试图能更专业地解决这个问题。越秀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樊晓茹等参与了林伟贞校长主持的课题《小学生抗逆力的培养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通过研究共同体的学习研究,了解到问题学生产生的问题行为有可能是抗逆力非常规的表现形式,通过“优势视角”,能科学地判断问题学生的行为,为转化问题学生开辟出一条新径。优势视角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实践方法,强调辅导者在对来访者辅导时,不单纯关注生活危机与困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从优势出发,唤醒来访者抗击逆境的潜质,挖掘来访者自身的内在潜能,从而生成应对困难的力量,展示出理想的心理状态。

一、问题行为的形成

很少班主任会研究,问题学生对常规教育的阻抗和反感原因是什么。从优势视角分析,有可能是抗逆力非常规的一种表现形式。抗逆力作为优势视角的理论内核,是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的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然而从表现形式而言,抗逆力有常规和非常规两种方式。前者通常表现出常规的亲社会取向的行为方式,遵从社会规范与道德,认同主流社会文化,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后者通常表现出反传统、反社会、反主流的行为倾向,具有挑战常规、对抗成人、批判现实的特征,往往会受到成人的指责、朋辈群体的排斥、公众舆论的压力。

二、问题背后的积极意义

在不断挑战常规教育的过程中,问题学生积累了大量与常规教育“作战”的方法——昭显个性、激烈申诉或者消极抵抗等手段层出不穷,并且不断转化、升级。当班主任以“头疼”“懒惰”“无心向学”“消极”“没有价值”“无药可救”等词语评价问题学生的行为时,不妨从优势角度看,问题学生通过这些行为做出抵抗,是为了坚持自我、捍卫自己的权利与地位。如逃学行为,可能就是为了摆脱“学业失败”“不被尊重”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拒绝交流,回避家长、朋辈是为了摆脱指责、抱怨,与别人比较而带来的自我挫败和否定评价对心灵的打击与重创……当然这些行为不一定是合适的,但是具有一定功效,保证了学生在遭遇困境时能回避痛苦,减少刺激,抵御压力,维护自尊。这时,评价他们的的词语也许就可以转变为“挣扎”“独立”“成长”“敢于挑战”等。

三、转化问题行为的方法

首先是澄清。从优势视角分析他们所处的环境,理解他们成为问题学生的过程,包容他们非常规行为的影响,循序渐进地让他们明白,其实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转变这些问题。澄清环节是重建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第一步,由于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已长期存在,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关系很可能已处于破裂的边缘,这一环节如能成功,便可以达到修复师生关系、激发问题学生转变的愿望和树立问题学生转变的信心这一石三鸟的目的。但这一环节如同盖房子打地基,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耐心的倾听。

其次是剖析。从优势角度帮助问题学生直面问题行为的产生。追溯到第一次发生问题行为的情景,具体化到发生的时间、当时的情景、当时心里的想法、后来的结果还包括当时其他人的表现。可以运用假设、想象或者与班主任、咨询师进行角色对换等手段重现,让问题学生直面内心想法,清楚问题行为产生的后果。如果语言辅导不能完全表达学生的意思,可以通过多种心理手段进行,比如沙盘游戏、画图解析、记忆联想法等,通过心理辅导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这一环节,让学生面对问题行为产生时自己的真实心理状态,自己判断这一心理状态的健康与否,进一步激发转变的欲望,从而逐渐减少问题行为的出现。

最后是替代。在转化过程中强调问题学生的“非常规表现”也是抗逆力的体现,但不意味着班主任认可并支持他们的这些做法。认可与理解的不是这些行为的本身,而是行为背后凸显的积极意义。这一环节,应联合社会、家庭成员、班集体的力量共同进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与更多人交往,动员家庭成员共同关心学生,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建立清晰稳定的边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明辨是非,区分美丑,对自己的选择具有清晰的、适当的期望值。提供关怀与支持,建立和表达高期望。

责任编辑 魏文琦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势视角来访者辅导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优势视角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优势视角的应用
优势视角与孤残儿童社会融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