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明代壶艺大师时大彬“六方梅花壶”的艺术创新
2014-10-09陈皞
陈皞
(宜兴 214221)
与国画、音乐、舞蹈、雕刻等其它艺术一样,紫砂陶的工艺制作离不开艺术创新。创新是一切艺术向前发展的有效方法,是衡量工艺品艺术价值的标准之一。历代的陶艺家创作了“如意壶”、“莲子壶”、“提梁壶”、“思亭壶”、“半月壶”等款式,同时把传统的国画、雕刻、彩绘、书法等艺术移入紫砂壶的创作中,使紫砂壶的创作融入了多种艺术手法,强化了艺术表现力。有一首古诗是这么写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所指的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而梅花的精神好比艺人进行艺术创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艺人在研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拓进取,创造了优秀的壶艺作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
1 紫砂壶艺创新的艺术典范——“六方梅花壶”
明代壶艺大师时大彬是紫砂陶艺创新的典范,他所创制的紫砂壶,器形简洁、优美、雅致,颇得古代文人之精神韵味,中和圆润的姿态和低调的气质,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暗合,符合审美特点。细节处施艺严谨、功力老到,为后世人纷纷效仿。以时大彬制作的“六方梅花壶”为例(见图1),壶身似葫芦,六瓣筋纹的曲线明显,简洁大方、俊秀高雅。此壶的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细长的壶嘴自壶腹向上胥出,壶嘴和圈把均设计成拙朴的梅枝状,并与圆形壶盖上横架的梅枝壶钮相呼应。整器均匀,壶钮、壶嘴、壶把均采用明接手法,处理细致到位,干净利索,一捺底。有梅枝从壶嘴底部伸出,秀丽疏落,气韵出众。
图1 六方梅花壶
时大彬制的“六方梅花壶”可谓“前无古人”,是紫砂工艺的创新之举。“六方梅花壶”的壶身貌似葫芦型,实际上采用了六瓣式筋纹合成。从侧面看,每一面筋纹块面的弧度大,底部采用圆形托底,使壶器整体婀娜多姿而不消瘦。壶器平阔的壶口设计配以圆形微坡壶盖,衬托出壶器顶部不失丰润的气韵。最为巧妙的是,壶钮、壶嘴和壶把均雕饰成自然的梅骨状,使整器显得骨气铮铮、开阔有力。如果仅以梅骨雕饰壶器,略显单调,时大彬妙笔生花,在壶嘴底部托出几枝疏落的小梅枝,小枝上梅花点点,清爽精神,令观者精神为之振奋,顿感生命的无限生机。这样的艺术创制,不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给欣赏者以精神上的享受。
2 “六方梅花壶”的梅花装饰艺术
“六方梅花壶”以梅花为装饰,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类品种丰富,地域广泛。梅花独放天下春,夏秋时果实累累。梅为中华民族最先认识到的可食之物,同时花以其形色高雅、刚毅、圣洁,被人们用以比德、畅神,逐渐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审美对象,进而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梅文化。梅是幸福吉祥物,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梅开五福”之说。喜鹊在梅枝上欢悦鸣叫的图案,常被称为“喜报早春”、“喜报春光”、“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吉祥图案还有“竹梅双喜”,由竹梅和两只喜鹊纹图,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贺新禧。梅花还象征着铁骨铮铮、不屈不饶、幸福吉祥,敢斗霜雪、疏放冷艳的梅花在儒家观念涂抹下,成为高洁守道的凜然君子,不畏严寒的刚毅雄杰,惊顽起懦的勇猛斗士。满身清气,屹立于严寒里;坚贞不屈,傲视风雪;独立、奋进,不依附于它物,正是中华民族气魄之根本。梅花还吸引了古今无数的诗人画家,或咏梅言志、或借梅寄情,流传下來的诗画之多,远非其他花卉所能比。欣赏明代壶艺大师时大彬“六方梅花壶”,同时也是在欣赏梅的景色,感悟梅的精神。
时大彬的“六方梅花壶”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梅为装饰的创新艺术品。欣赏此壶,不仅眼观其壶色、气韵、身姿俱佳,更能领略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的风采,特别能感受其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因此,“六方梅花壶”为无数有同样品格的人们所喜爱。鲁迅曾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壶艺家也以制作“梅花壶”表明自己的品质。时至今日,梅花这种品格也应当成为艺人自身的品格,并以梅花励志,创作出更多有艺术创新的紫砂壶器,使世人能够获得更多生新的艺术美感。
[1]吴奇婉.漫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创作基础及重要意义[J].江苏陶瓷.2003(06):38-39.
[2]王赵云.怎得梅花扑鼻香——古典文学中的梅意象[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0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