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符号与环境陶艺的融合研究

2014-10-09李帅

江苏陶瓷 2014年3期
关键词:陶艺符号传统

李帅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 333001)

1 传统符号概念和分类

符号是人类在劳动过程发明的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形式简单但寓意丰富而深刻,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复杂、抽象的意义,至今仍是人类表达思维、传递情感必不可少的手段。符号的种类很多,如语言、声音、动作、图画、文字等。人类从远古时候就开始重视符号,用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直到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字母、电码、语言等都是最传统的符号范畴。而现代社会中,符号的应用范围之广更是史无前例,如今语言学、建筑学和工业设计等多门学科尤其离不开符号学。

中华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文化符号及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载体,原始图腾、商周象形文字、秦汉印章等形形色色的民俗图形、吉祥纹样,构成了民族文化的符号系统。

中国传统符号包含的种类繁多,有汉字、数字、色彩、图案、建筑构件、地理环境、儒道思想等。其中,既有象征太阳、月亮、星星、云彩等幻化的宇宙景观的符号,也有包含寓意的各种动植物纹样图案,还有充满哲学理念、精神意志的图形符号,它们主要用来表达古人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等思想意识。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典籍”,这些符号反映了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共同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语言、风俗习惯以及共同的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等。因此,传统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是我们探索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资源和基础。

中国传统符号浩如汪洋,从任何一个角度寻找考察都无法详细统计数量,也无法具体统计。大体来说,传统符号主要有如下几类:

(1)传统民俗符号:皮影、绣花鞋、虎头鞋、门神、年画、鞭炮、刺绣、蜡染、剪纸、风筝、糖葫芦、京剧脸谱、中国结、舞狮、景泰蓝等;

(2)中国特色符号:京剧、大熊猫、武术、笔墨纸砚、茶、中医药等;

(3)书画艺术符号:汉字书法、国画、印章篆刻等;

(4)传统图案符号:龙凤纹、祥云纹、太极图、飞天图等;

(5)传统建筑符号:华表、牌坊、亭、檐古塔、寺庙、长城、园林、民居、天安门等;

(6)传统器物符号:中国传统兵器、灯笼、长命锁、青铜器、陶瓷器、石狮、铜镜、玉器、花轿、金元宝、烛台、罗盘、古钟、棋具、人力车、葫芦、算盘等;

2 环境陶艺概述

环境陶艺是指陶艺家专门为某一特定环境而设计创作的,或为适合某一空间、某一特定文化环境而创作的陶艺作品。因此,环境陶艺作品必须与周围的环境相匹配。环境陶艺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多种,大到巨幅的建筑外墙和室外的大型景观墙、陶艺壁画,小到陶雕小品、室内的壁画、陶艺装置和日用陶瓷艺术品等,都属于广义的环境陶艺。

当代世界,陶艺家们更是乐此不疲地引用中国传统符号来赋予作品独特的味道,表达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各种现代雕塑作品相比,环境陶艺的显著特征在于其返璞归真的材质——陶泥,陶泥可以来自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它具有优良的可塑性,除了能做出各种造型,还能做出丰富的肌理,而且能很好地与各种艺术色彩相融合,非常适合表达艺术家的创作意愿。同时,由于陶器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人们对环境陶艺作品有种亲切感,这正好迎合了现代人们在审美心理上对自然真实的渴望。所以,环境陶艺一经传入到我国便得到迅速的发展。如图1,建在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门口带有中国传统符号的陶艺墙,是典型的大型环境陶艺。

图1 景德镇第三医院门口的陶艺墙

2.1 环境陶艺的产生

环境陶艺作品早在30年前的欧美国家就有创作,而“环境陶艺”这一术语来源于日本、韩国等地,近几年,环境陶艺被引入中国。环境陶艺起源于陶艺,是现代陶艺的一种崭新的表现形式,它主要指存在于城市公共场合如广场、公园、道路、绿地、居民区、郊外空地的陶艺作品,或依附于公共建筑物的陶艺作品。环境陶艺具有公共性,是人民大众生活环境的元素之一。环境陶艺之所以诞生并快速发展基于以下几种原因:

(1)环境陶艺能满足普通人对于艺术消费的渴望。传统艺术是小范围的艺术,只能满足文人雅士这一小部分人的审美需求,实际上,广大群众也是有艺术消费需求的。环境陶艺是公共艺术,具有群众性和社会性,能满足普通群众的审美需求。因此,这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为它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2)现代城市化进程为环境陶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世界经济的腾飞,城市公共环境建设也突飞猛进,对公共艺术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环境陶艺作为公共艺术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3)人们对所居环境的审美品味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生活在单调乏味的钢筋混凝土之中,而是希望能有一个自然的、轻松的环境来缓解压力、美化生活。而环境陶艺所采用的陶泥正好给人以回归自然的轻松感,环境陶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釉色美、肌理感更是能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增添艺术情趣。如今,环境陶艺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或是艺术娱乐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4)艺术创新与艺术家情感表达的需要。一方面,环境陶艺是公共艺术自然发展的产物,公共艺术从一产生就不断的发展创新,当其发展到采用陶泥材料并成为一种潮流时,环境陶艺便产生了。另一方面,从艺术家角度来讲,他们在创作时并不孤立地考虑艺术创作本身的问题,而要综合考虑社会的多种元素,特别是要与社区互动,让观众理解,感到亲切,让他们有审美的感官享受。所以,陶艺家们的作品往往用当地喜闻乐见的素材,既表达了其个人的情感,又能够引起当地人们的反响。

2.2 环境陶艺的表现形式

现代环境陶艺根据其空间表达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平面的和立体的。前者主要指陶艺壁画、陶艺墙等,这类作品目前较为多见;后者主要指陶艺景观小品、陶艺雕塑、陶艺装置等。

(1)平面类。这类作品以绘画和浅雕为主,有写实性的,也有以点、线、面、色彩、肌理构成的抽象画。如陶艺家黄焕义创作的“穿越时空”(见图2),这是一幅悬挂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教学楼主墙外的大型陶艺壁画。该陶艺壁画采用黄色为主色调,其风格与教学楼的颜色非常协调。壁画的位置处于相对高地,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莘莘学子们穿行于教学楼内外,倘佯于艺术的海洋,正好应了“穿越时空”之意。造型上结合平面设计中常用的点、线、面,抽象的构成来营造此环境空间的幻想及其神秘氛围,色彩采用明快亮丽的色块组合,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体现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莘莘学子们热情奔放的审美理想和情趣;肌理的运用和块面的分割、错位、叠加、排列等手法来突出陶瓷材质的艺术美和素雅美,这些表现不仅传达了陶艺平面构成在建筑空间景象中的自然美,更反映出陶艺在平面构成的审美情趣。

图2 穿越时空

(2)立体类。这类作品主要突出造型美,色彩相对单一,细节不突出。典型之作要数坐落在广东佛山的大型环境陶艺作品“亚洲艺术之门”(见图 3), 该“门”高 16.8 米,由 2839 块陶件组成,是中国最大的城市陶塑。建造时动用了100多名技术工人,总共烧了7窑,烧制面积达800多平方米,耗柴近80吨,耗泥160吨,创下了南风古灶烧制史上的新纪录。在造型上,它利用了一个汉语繁体字“門”的造型作为基础,将它们以“太极”图案作错位排列,就像两扇交错打开的门,创造出立体的公共空间。人们在“太极”的引导下,在雕塑当中穿梭流动,可仔细观赏“门”上浮雕的各种古代传统文化符号,进退自如,形成人与雕塑间的和谐和互动。它被诠释出三种含义:它代表了佛山是“中国的南大门”;门代表空间的转换和交接,喻指亚洲各国文化艺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寓意新世纪的佛山、新世纪的中国一如既往敞开大门欢迎亚洲各地嘉宾朋友,共创辉煌。

图3 亚洲艺术之门

3 传统符号与环境陶艺的融合研究

3.1 部分传统符号源于古代陶艺

我国传统符号与环境陶艺有着天然的联系,有许多传统符号从一开始就是以陶艺的形式出现、保存和传承下来的。例如,秦砖汉瓦就是陶质的建筑材料,它风格质朴却不失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建筑艺术领域的研究对象之一。秦砖汉瓦流传至今便成了一种传统符号。图4所示的“九龙壁”是一座大型琉璃照壁,长20.40米,高3.50米,造型高大雄壮。它的正面是用270块琉璃陶砖拼接而成,照壁主体装饰是九龙戏珠,九条龙或盘踞、或翻腾、或飞跃、或俯游,神态各异徜徉于山石、云海和潮头之间。这典型的中国龙壁采用了传统雕刻技术,塑型烧造,极富立体感,突出了龙的形态,再用对比强烈的传统黄、蓝、白、紫加以装饰,使得该壁极为精美华丽。从数字上看,整壁九条龙,顶设五脊,正脊有九条游龙;斗拱之间垫龙纹拱板45块;整壁面用塑块270块,都是能被九、五整除的数。从蕴意上分析,九龙壁的设计与装饰象征着中国封建王权和九五之尊。因为中国古代皇帝自古有“九五情节”,所以九五代表了王权和天子之尊。类似的还有古代的琉璃瓦和陶质朱雀玄武屋顶。今天的陕西城鹿和湖南铜官陶区小镇民居,随处可见以陶瓦、陶缸来构筑的院墙,这些例子证明了我国传统符号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古代有一定影响力的陶艺作品。

图4 山西大同九龙壁

3.2 传统符号能表达环境陶艺的民族情感诉求

环境陶艺之所以存在并发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具备原始的泥土气息,呈现出原生态风格,契合了现代都市人群向往自由、回归自然的心理诉求,这一点与人们从传统符号中体会出的古朴韵味是一致的,因此,这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

图5 东平河图录

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绵长久远,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它们是古今艺术家创作的不竭源泉。所以,我国的传统文化是艺术家常表现的题材,环境陶艺家也不例外。但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丰富含蓄,用其它形式很难达到好的表达效果。而传统符号却不同,它形式简单、涵义深刻,更重要的是,传统符号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因此,经过艺术处理和美化变形的传统符号是民族题材的环境陶艺作品最好的艺术表现形式。陶艺家张温帙的“东平河图录”中(见图5),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符号中的庙宇、古塔、寺院、园林、民宅、牌坊、亭、檐等,体现了东平河在古老的水乡佛山的重要地位,东平河将其一分为二,这条如今关系着无数佛山人饮水的河流,曲折婉转,流过了禅桂的大片土地,汇入珠江。与汾江河相比,东平河的繁华历史或许没有那么漫长,但不同的是,它流过了片片村庄、绿地、堤外滩涂,流过了12座飞虹卧绿波,演绎着新城区触手可及的水滨生活。这里被喻为佛山未来的 “塞纳河”,从清朝时商贾云集的“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长河之力带动“石湾瓦,甲天下”,到如今的“黄金水道”,境内的大江大河中,东平河畔还一如既往的恬静。边郊的东平河畔风劲云清,当小车凌乱排开,人们欢呼跳跃着扎身清凉的河水时,除了惬意的感慨,也有淡淡的庆幸和失落,这里,还是东平河,远离但正接近着城市中央。眼下岸畔绿色弥漫,水中清波荡漾,“水在城中,城在绿中,粤韵悠扬,绿色曼舞”,或许还有依稀的龙舟响,或许眼帘晃过水乡婚礼的吹拉弹唱,甚至有渔人悠闲地打鱼撒网。

3.3 传统符号与环境陶艺相得益彰

现代环境陶艺中巧妙地运用传统民间艺术作为设计元素,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使传统符号的使用价值得到一个新的升华,使作品兼具较强的时代感和民族感,尽显个性特征,对作品的认同、理解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在现代环境陶艺中体现传统文化,使之富有传统神韵,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又不失传统风格,让文化的传承更加富有生命力,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式,使传统文化更具现代感,达到传统元素与现代环境陶艺设计理念的真正交融。

[1]白明.世界现代陶艺概览[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2]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3]赵云川.陶瓷壁画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4]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马克斯·本泽,伊丽莎白·瓦尔特.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6]齐喆.浅谈材料语言在现代壁画设计中的作用[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7]杨钢,李娜.浅谈传统符号在现代白酒包装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中).2011(6):75-77.

[8]胡敏.介入与融合—现代环境陶艺在公共艺术中的表现形式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0.

猜你喜欢

陶艺符号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学符号,比多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符号的由来
老传统当传承
“疯狂”的陶艺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学陶艺
变符号
做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