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对策分析
2014-10-09张寒英
张寒英
(商丘市睢阳区妇幼保健院产科 河南商丘 476100)
出血性休克是孕产妇围产期常发并发症之一,常见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及产道损伤等[1-3]。出血性休克发病后病理会迅速发展变化,预后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且效果较差[4],严重的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进一步提升出血性休克临床抢救效果,本文选取商丘市睢阳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商丘市睢阳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为产前出血,50例为产后出血,6例为异位妊娠,4例流产;经产妇52例,初产妇48例;35例有流产史,21例有引产史,10例患者二者兼有,14例患者为二次剖宫产;产妇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8.5±3.2)岁。100例患者中有48例出血量达750~1 150 ml,30例患者出血量达1 150 ~1 800 ml,22 例患者出血量达1 800 ~3 500 ml。
1.2 临床表现 患者伴有面色苍白、疲惫感强烈、皮肤弹性差、反应迟钝、四肢冰冷等临床表现;血压低于90 mmHg 且脉压差过小(低于 20 mmHg[5]),脉搏频率高达110次/min及以上;发病后期14例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及昏迷等症状;58例患者尿少,21例无尿,红细胞压积低于0.3。
1.3 出血原因 本组64例患者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在出血患者中的比例占64.0%;其它因素主要与产妇精神过于紧张、镇静剂使用及合并症影响机体状况等因素有关;子宫局部因素主要是指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腔壁水肿、子宫畸形等;生殖道损伤具体包括阴道、会阴及宫颈裂伤等;胎盘因素包括胎盘剥离不彻底、胎盘粘连及胎膜残留、胎盘植入等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指生产时受血小板疾病、重症肝炎等疾病影响发生凝血障碍。
1.4 治疗方法 发生出血后患者要尽量平卧,医护人员要给予保暖护理,氧气吸入,使用宫缩剂药物、子宫结扎术、宫腔填塞术、血管介入栓塞术、血管压迫术等方法进行止血,针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注重补充凝血酶,并给予新鲜冰冻血浆补充等。及时对出血性休克患者行血容量扩充,止血的同时要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休克状况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脉搏、中心静脉压、尿量、血细胞压积等),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体液补充,保证患者有充足的循环血量,必要时补充患者机体丢失的细胞外液。对尿少及无尿的患者给予利尿剂(如甘露醇250 ml快速静滴等)治疗。针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出血患者给予心血管活性药物,针对心肌重度缺氧、心功能不全并陷入深度休克的患者给予速效西地兰、洋地黄等,并适当使用血管收缩剂,以维持患者中心静脉压。针对四肢冰冷的患者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扩张药物,增加心脏排出量,减少外周阻力[6],避免发生肾脏损伤等。出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期间还要进行感染防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宫缩乏力是引起出血性休克的首要原因,其次是生殖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见表1。此外,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出血量为750~1 150 ml的患者休克发生率为34.2%,出血量达1 150~1 800 ml的患者休克发生率为59.3%,出血量达1 800~3 500ml的患者休克率为64.0%。100例患者经过系统的体征监测与抢救护理成功脱离危险,且未出现死亡事件,其中有3例患者行经腹子宫摘除术,4例患者行经腹子宫次全切术。
表1 出血性休克原因分析(n,%)
3 讨论
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多与机体血容量较低有关。产妇发生出血后短期内会丢失大量血液,直接引起机体血容量减少进而发生循环衰竭[7]。出血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中心静脉压降低、心律异常及外周阻力增加等病症,严重的还会发生意识障碍、心肌缺氧及机体酸中毒等[8],及时的抢救与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防止脏器衰竭。商丘市睢阳区妇幼保健院在出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治疗中多行止血治疗与血容量补充,旨在改善患者脏器状况,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还针对出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对症药物治疗等,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抢救效果。100例患者未发生死亡事件,充分证明了临床抢救措施的有效性。
[1]李健伟,付晓东,颜真淑,等.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1(2):109-110.
[2]冯德珍.产科出血性休克2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2(4):102-103.
[3]陈慧梅.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措施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5(1):473-474.
[4]杨慧梅.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5(7):1572-1573.
[5]吴君梅,张有新,刘晗.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3(26):96-97.
[6]华素丽.45例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09,28(7):1234,1236.
[7]王娟.产科出血性休克3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6(14):154-155.
[8]罗桂平,方光萍,蒋朝书.23例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5):1256-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