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探析
2014-10-09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杜萍萍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杜萍萍
教育专项资金,是国家或有关部门为了扶持和发展某项事业而下拨给学校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资金保障。近年来,随着教育专项资金投入的增多,这部分资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格局有利地促进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监督和控制,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的预算、使用不科学,预算申报与执行脱节,出现“两张皮”现象
当前高校的专项资金普遍存在“重申报,轻管理”、“重收入、轻支出”现象,为了争取专项资金早日投入,项目立项具有盲目性、随意性,在预算编制方面粗枝大叶,甚至是“确定资金在先,论证项目在后”,预算目标脱离实际,预算执行性差,缺乏细致合理的预算方案,许多项目资金预算有的是根据以往经验,有的项目预算既没有财务部门数据为依据,也没有相关行业专家可行性分析,项目资金预算缺少科学可靠的依据和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法,其后果是使项目的实际执行偏离预算。有的项目到结项验收时存在较大资金结余,为了确保财政资金不被上缴,往往出现年底盲目采购、“突击花钱”现象,造成重复投资和降低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专项资金挤占、挪用现象较为普遍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然而许多院校和项目负责人并不理解其中含义,错误地认为:凡是跟专项有关的,无论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发生的一切费用都应当给予报销,决不能让好不容易申请到手的专项资金花不完再上缴。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能挤则挤,能挪则挪”,甚至把与项目无关的费用放到项目里报销。财务部门在进行审核时,一方面很难界定这些是否属于项目发生的直接费用,另一方面又碍于情面,只要不是太离谱都能给予报销。这些环节上的漏洞就会给某些人以可乘之机,从而达到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个人目的,甚至可能出现侵占、贪污等违法乱纪的现象。
(三)专项资金存在重复申报和重复建设现象,造成专项资金浪费
专项申报中,因专项申报由校内各部门、各教学团队、各科研个人自行组织,导致各项目负责人申报专项时,只能站在单位局部项目或个人利益基础上报送申报材料,如果校一级没有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和分配,不能很好地进行资源整合,就会导致资产重复购置,资产闲置,设备利用率低下。与此同时,某些大项目受多部门领导和交叉管理,职责不清,往往造成项目建设或者是顾此失彼,有始无终,或者是重复建设,致使所建设的项目无效益,浪费严重,不能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专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和绩效考评机制
目前,大部分财政专项实行的都是项目负责人制,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立项、经费使用及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和成果进行全程管理,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并未参与其中,财务监督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往往在取得相关票据时,财务人员无法考证项目花费是否真实,只能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很难深入检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因此,资金使用者有可能将项目以外的合法项目中报销。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方面,主要是针对资金执行效率进行的评价与结果验收,缺乏全面的经济性、效果性的评价,而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势必弱化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机能,导致专项资金使用效益难以充分实现。
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创建组织机构、强化职能分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学校应成立由校领导、财务、监察及专项资金使用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专项资金的申请、论证、执行、验收、监督及绩效评价,严格专项资金预算控制,提高了预算的前瞻性和权威性。委员会从宏观上指导、监督、规划、协调,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协调各部门、组织申报、执行预算,各有关预算专员进行贯彻落实申报的汇总和日常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每项工作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处理,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如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采购业务,负责审批的部门不能越权组织采购,负责采购的部门要建立严格的招投标制度,招投标过程要公开、公正,严格按招投标程序进行,并自始至终接受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
(二)建章立制,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先行,学校应根据国家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实践性强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在相关制度和办法中应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标准、使用范围以及资金的核算管理办法,在管理制度中应强调专项资金与项目支出的对应性,不能将这部分资金挪作他用。同时,为了管好用好各项专项资金,学校应建立严格的招投标管理制度,在基本建设、设备采购方面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保证专项资金管理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也使各职能部门和个人明确管理职责,避免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扯皮,促进工作效率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内审部门也要加强内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内审人员应熟悉并掌握各类专项资金相关规定、管理办法及使用要求,以开展专项资金内审工作,促进内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预算编制,完善经费使用计划管理
预算管理是落实学校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项目申请、执行、验收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预算不仅仅是为了申请到项目,而是为了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学校应在事前的立项申报基础上编制各项预算,确保项目的科学、合理和可靠,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财务部门应协同项目负责人编制合理的项目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将预算支出落实到项目,在对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库管理的基础上,要对原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和利用,合理确定同类用款单位或同类项目的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并按类对项目做出不同阶段的支付和报销计划,从源头上保证了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杜绝挪用、滥用专项资金的行为。
(四)加强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全程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学校对专项资金实行全程监控,形成内外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监督体系。学校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强化共同监督意识,定期进行专项资金建设成果汇报,听取各方意见,杜绝专项资金改变用途或套现现象出现。同时,加强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监督,对项目申报和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管,重点检查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保障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检查。从而督促各职能部门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促进资金的合理分配,优化使用,确保专项资金的案例,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五)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费用绩效考评机制
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专项的支出情况、成本费用、会计核算、合同进度、工程质量、预决算执行情况、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实施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反映专项经费的筹集、分配、使用及效益。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学校预算的编制、执行等环节相结合,以发挥学校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益。与此同时,本着“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项目追踪问效制度,评价结果,对于严格按照规定使用专项资金,成效显著的予以适当奖励,对由于主观原因造成浪费或损失的,应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六)从信息平台建设上,建立高效、功能齐备的管理系统
以信息网络平台为依托,利用计算机管理和电子信息化的先进手段等有利条件,对专项资金实施动态监管,随时掌握专项资金流向,这样,可把对专项资金的事后监督改为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增强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1]赵桂云.加强对教育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6,(11):65-67
[2]陈世权,龙小荃.浅谈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