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建设与政治合法性的价值认同研究

2014-10-09左延彬刘慧

湘潮 2014年8期
关键词:价值认同和谐社会

左延彬 刘慧

摘 要:政治合法性涉及政治学的一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即,如何使政治统治取信于民?本文从制度合法律性、政府的有效性和和谐社会意识形态三个角度,简要介绍和谐社会建设与政治合法性价值认同的关系。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治合法性;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27-01

一、 制度的合法律性与价值认同

国内政治学者胡伟认为:“ 政治合法性主要是指政治权威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同、信仰、忠诚和服从, 并通过特定时空条件下适当的决策及政策实施来塑造政治秩序和适应环境变化, 保持政治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1]

当政治秩序体现出一种被认可的价值时,即在实践中在机制和运行上尽可能地体现和有助于实现大多数民众追求的理想价值,人们才会产生这样一种信念:现存的制度最适合于这个社会。和谐社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就必须发挥秩序的作用。一要维护好阶级统治秩序;二要建立和维护社会生活秩序;三要维护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四要维护好权力运行秩序。

二、 政府的有效性与政治合法性价值认同

只有体现公正、协调、可持续等价值取向的经济增长才能获得持久的政治合法性。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强调正义、公平、可持续发展等价值。

正义是一种德行,是社会正气的内在特质。在法治社会里,正义是合法性的体现。正义的社会要求人们积极向上,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正义的社会并非没有矛盾,正义即要求社会中出现的矛盾通过法治和德治的手段加以解决。

只有社会公平,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融洽协调。公平不是绝对的,而是指社会各方面、集团、个人之间的大体协调。公平的核心是处理好利益关系,达到利益和谐。理顺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格局,是我党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既要关心人类,又要关注自然,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又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和谐社会建设确立的这些价值目标为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进一步使人民群众从思想上更加认同我们的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

三、 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与政治合法性的价值认同

利普赛特认为,政治合法性的水平与意识形态的一致性状况有很大关系。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是指人们在国家认同上表现出的思想观念的一致性。伊斯顿认为:“如果一个意识形态要像成为支持的刺激物,它的内容也必须首先要系统成员有感染力。”意识形态所反映和弘扬的内容必须能够满足大多数人价值偏好的现实的利益需要和对未来的设想。

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曾经为苏联政权提供了合法性支持,但是由于苏联的社会现实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所规定的理想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导致了苏联意识形态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

而如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的意识形态的形成是政治认同加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减少社会矛盾发生,消除矛盾非正常激化的重要条件。搞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离不开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提倡人民之间诚信友爱,和谐合作,追求和而不同,注重求同存异。积极培育和弘扬这种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营造化解社会矛盾的文化氛围,对于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至关重要。许多现实社会矛盾的发生和激化,常常是由观念的对立和精神的不平衡所引发,而理念的一致与心灵的和谐,则是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因此,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同时,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当和谐的理念被大多数人所信奉,和谐的文化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时,那么我们的政治合法性就的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就更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胡伟. 合法性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J]. 政治学研究,1996,(1).

[2]人民日报[N].2005年05月20日第一版.

[3]涂尔干,渠东泽译.社会分工论[M].北京:三联书屋,2000.

[4]涂尔干,冯韵文译.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猜你喜欢

价值认同和谐社会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人民群众广场舞发展的策略探讨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