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影像邂逅古老桑皮纸

2014-10-08亢波

新晨 2013年8期

亢波

“第一次看到桑皮纸是10年前,在维吾尔族花帽作坊里。当时看他们用铁丝包芯,裹上桑皮纸来做骨,垫起花帽的四角。那纸被撕来揉去的也不破,非常坚韧,并且还被用来垫在帽子内吸汗、祛味和防虫。”刘辉说。

“阳光从高高的天窗照进来,在土坯墙上和锅台上笔直地投下大小不一的圆形光点,在略微有些灰暗的屋子里,两道光束看起来有些抢眼。在土制的灶台上,炉火烧得正旺,一位头戴白头巾的塔吉克族老人正手握着铲子在锅里搅动,脸上泛着浅浅的笑意,左手边案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包好的食物,好像是要下锅的样子。白头巾下露出的帽边上,红色的小花格外明艳,衣服上绿色的缀片和裙子上黄色的串珠闪闪发亮……”那天,我一走进刘辉的工作室,就被眼前这幅充满梦幻与祥和的画面所吸引。

初次相识不再相忘

“第一次看到桑皮纸是10年前,在维吾尔族花帽作坊里。当时看他们用铁丝包芯,裹上桑皮纸来做骨,垫起花帽的四角。那纸被撕来揉去的也不破,非常坚韧,并且还被用来垫在帽子内吸汗、祛味和防虫。”刘辉说。自从相识桑皮纸,他就没能再相忘。

古老的桑皮纸要经过剥削、浸泡、锅煮、棰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九道工序才能制成。据资料介绍,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桑皮纸呈黄色,纤维很细,有细微的杂质,但十分结实,韧性很好,拉力强,不断裂,无毒性而且吸水性强,在上面写字不浸,如果墨汁好,一千年也不会褪色,不会被虫蚀,并且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这些优点想在现实中得到充分发挥,桑皮纸的制作得遵循几个关键词:选材讲究、工艺传统、制作精细、纯天然无污染。

为了让纯手工的古老桑皮纸与高科技的现代微喷打印技术完美结合,从选材到制成的每一道工序,刘辉都仔细控制,做到最好。“桑树枝要选用1-2年的嫩桑枝条,以和田和吐鲁番的白桑为最好,并且选材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需要,只取桑农种植的养蚕的桑树枝条。”

造纸时,先将剥下来的桑树皮放在水中浸泡,然后剥去表面的深色表皮,将其放入加满水的大铁锅中煮,边煮边搅,一直到树皮煮熟软烂,再加入胡杨土碱发酵4天至5天,等桑皮化开了以后,就可以进行洗浆了。

将桑皮浆放入木桶里拿木棍搅拌,搅匀后用专用的筛子滤渣,过滤后,将纸浆倒入沙网状木制模具里,然后用木棒不停地搅动,使纸浆均匀地铺在模具上,放到阳光可以充足照射到的地方。等纸浆在模具上晒干后,撕下来的就是一张地道的桑皮纸了。

“所有工序都是按照传统的桑皮纸制作工艺进行,纯手工全天然。”刘辉自豪地说。说起来短短几分钟的操作,实际弄起来可是要熬上一段时间的。“因为是手工操作,所以技术的纯熟很关键,所有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张桑皮纸。”

渐次了解愈加钟情

乌鲁木齐市美术馆曾举办过《桑穰问影》的展览,吸引了数千名参观者,最多的一天参观人数达800多人。160幅桑皮纸摄影作品带给人们的震撼久久未能消散,而且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演绎着精彩。

“160张桑皮纸,需要打磨十二三天的时间。”每一次展览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劳作,这不光是前期的造纸,还有一道非常必要的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工序。记者看到刘辉工作室的架阁上,一层层地、厚厚地摞着几沓颜色不尽相同的桑皮纸。

经过翻看、触摸发现,颜色略黄的,要厚一些,手感要僵硬一些,纸张纤维看起来有些粗糙、大条;色泽白皙一些的,要柔软一点,更细腻一些,手感要好。

刘辉介绍说,颜色和质感完全取决于去皮的干净程度和每个环节控制的精细程度,但不管怎样,在上微喷打印机前都要经过细致打磨。

打磨?我的好奇再次被激起。“我曾经试用过很多方法来平整桑皮纸,但都会破坏桑皮纸的纤维结构,让其失去原有的质感。”这是从第一批纸出来后就面临的问题,一直困扰刘辉很久,直到有一次在玉石巴扎上遇到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才解开谜团。“老乡说,过去他们在糊窗户时,都会先拿玉石打磨桑皮纸,这样平整了才能绷得紧。”

刘辉看到一块跟手形相符的和田墨玉,就赶紧买回来试了,结果一看,马上就有变化了。“每一张纸都要一下挨着一下地磨,横磨竖磨几百下才能上机,打磨完的桑皮纸就像是皮质的一样,并且喷完后,等晾干了还要在制好的画上再打磨一下,这样画面更具光泽。”看刘辉磨得起劲,我也拿来试了一下,结果因为力道太小,基本上没什么变化,看来这也是件费力气的活。

“桑皮纸有基色,会存在吃色的现象并改变作品效果。”为了讲明白桑皮纸和普通相纸打印效果的区别,刘辉指着墙壁上一幅80厘米×60厘米的、拍摄于喀什老城的作品说:“这幅作品的底色本来是幽蓝的,但现在看起来成了青灰色的。”

这张青灰色的画面里,中间一方有暖暖的光点,有种时光隧道的感觉,让人对民居里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用桑皮纸来表现,纯色的蓝和黑表现出来的效果不好,中间色和偏暖的色调表现得会更舒服。黑白片在相纸上反差很大,但在桑皮纸上,中间的灰色表现柔和,更有韵味……”

默默相守美好未来

过去的桑皮纸,纸张不大,一张不过两三元钱,最贵卖到5元钱,现在一张120厘米×90厘米大的纸张可以卖到200~300元。再加上采用现代微喷打印技术,用墨质量达到收藏级,200年都不会褪色。虽然原材料有限,桑皮纸不可能大批量的生产,但是它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随着大众对桑皮纸摄影艺术的认可,刘辉现在越来越忙了。当我第二次来到工作室的时候,刘辉正在看片机前,他拿着放大镜挑选的一组黑白的喀什老城照片,是别人预约好要制作的。

“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绽放生命活力才是对它的保护。”刘辉说得有些语重心长。2006年5月20日,桑皮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7年6月5日,国家文化部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的托乎提·吐尔迪成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田市旅游部门也已将制造桑皮纸的工艺列入旅游项目。

在刘辉的眼里,桑皮纸不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厚重历史文化的承载。如今,除了文化和历史的价值以外,更增添了艺术的收藏价值。“这4张我要用艾德莱斯绸裱起来,镶上现代金属边框,这样,景是新疆的,纸是新疆的,装饰也是新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