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养懒了一代人?
2014-10-08小柯
小柯
现在人们严重依赖网络,网络成了众人的仓库,有困难了找网络,有难题了找网络,聊天找网络,寻友找网络……有人说,网络养懒了一代人。
王方参加远程高等教育课程学习,临近期末考试还有没有完成的考核作业。因为平时忙,没有时间看书,面对众多作业,他一愁莫展。如果一页页地翻书找答案做作业,他不知又要搭进去多少时间。有什么办法用较短的时间就能找到作业答案?他的一位同学告诉他,网络上能找到所有作业的答案。于是,他试着搜索答案。令他惊喜的是,他找到了所有的作业答案。原来一些好事的网友把作业题及答案上传到网络上。王方在规定的时间内抄完上交了。至于对课本理解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其实,依赖网络寻找各类答案的人大有人在。
现在人们严重依赖网络,网络成了众人的仓库,有困难了找网络,有难题了找网络,聊天找网络,寻友找网络……这些例子比比皆是。对于职场中人,考评、总结找网络,复制、删改,就堂而皇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哪怕入党申请书、调查报告也找网络索取。
向网络伸手
只有网络才能提供大量的论文范本,只有网络才能在瞬间就能搜出你最需要的那篇论文。多年来,让人们诟病的是论文发表。自从网络出现后,人们评职称要论文,就求助网络。很多人把中意的论文复制后,再修修剪剪据为己有。在一些高校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也堂而皇之地从网络上克隆论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于是乎关于检验论文真假抄袭的软件系统也研发出来,为了抵制这种软件,各路写手们也大显神通,不断强化自身武器。
6月是大学生毕业论文提交的高峰期。 “网上代写论文”小广告满天飞,学校也越来越“精”了,为了严防论文抄袭情况的发生,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始使用论文检测系统来查“抄袭”!当然,各个高校都规定了论文重复率(相似度)有所不同,超过规定重复率就可能延期毕业。
在这种情况下,“论文防抄袭”的检测软件也在网上火起来。随着毕业生的答辩全部结束,一些学校开始对提交的毕业论文进行软件检测。具体方法是,对于一般论文进行抽查,即一个班随机抽调若干份毕业论文进行检测;而对于优秀论文,或是学术性较强的论文,学校会予以全面检测。怎么判定抄袭程度呢?主要是规定论文中的段落相似度达到了多少重复程度。如果是达到学校制定的百分比之线以上,即定为不合格,要求发回重写或进行必要修改。有资料显示,一些高校引进文检软件后,确实起到很大震慑力,想偷懒钻空子的同学不能不考虑这个软件的威力。甚至一些毕业生交论文前也曾做过检测。
面对检测软件的运用,一些学生也有高招。
有同学写论文时大段大段的“参照”资料。写好后就花钱去网上检测一下,把查出重复的地方再修改修改;然后再去网上检测,直到达到学校要求的重复率为止。有一些学生认为,“很多同学找工作,没时间好好写论文。反正网上检测也不贵,检测重复就再修改。本来检测重复率是督促好好写论文的,现在反而让很多同学变得更懒了。”
在人人网上,笔者搜索到有关“如何逃避论文检测系统”的内容,其中详细描述了躲避检测软件的方法,包括改写内容,翻译成外语,以及改变数据的取值范围和操作性,其内容让笔者吃惊。
比如在人人网上,有网友就寻问:论文抄袭检测率多少才能通过?网上如此回答:“学校一般规定是30%。这里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以什么为标准。现在市面上的系统有好几个,但是学校一半用知网的检测系统。这里有个问题,系统不一样,检测结果也不一样,有同学用论文抄袭检测大师的测出是29%,就以为不用修改了。这种情况是不行的,毕竟不是同一个系统。如果你根据检测结果,把这29%降为0。我相信,不管你什么系统都能轻松过关。我们系统的研发目的也是这样……”
对于很多毕业生自行花钱检测论文的行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徐翔表示,从高校引入论文防抄袭软件本身来看,对遏制论文抄袭现象是有所帮助的,但从长远来说,论文检测系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一,是否每个专业的本科生都要写论文有待讨论,比如理科、工科生要写一篇质量比较优秀的论文很难;第二,文科、社会科学等适合写毕业论文的专业中,有些同学限于时间和精力,在写论文中要“参考”别人的观点,“问题是可以借鉴观点,但不可以抄袭”。徐翔表示,考查本科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可能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系统,可以考虑除论文之外的其他考查方式,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公共话题进行集体讨论,让教育主管部门、机构、高校、师生等都参与到讨论中,再建立一个合理的系统。
五味杂陈的数据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8295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3.9%的受访者曾在网上发问或寻找答案。96.0%的受访者认为在网上有很多坐等现成答案、不愿自己思考的“伸手党”。62.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就曾做过“伸手党”。
贵州贵阳某网站编辑刘永玲说,“惰性是人之常情,不劳而获谁都想。很多人觉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就不好用了。但事实是,互联网改变了人们传播知识的方式,但传播的义务并不是小部分人的责任,每个人都认真参与,才能创造大智慧。”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生活中,意见永远掌握在主动思考的人手里。很多人喜欢直接转发别人的微博,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伸手和懒惰。别人说得再精辟,也不能替代你自己的思考。”刘永玲说。
在网上一味“伸手”会带来哪些问题?60.5%的人表示会“不愿意主动思考”,59.7%的人认为会“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37.4%的人觉得是“心态浮躁,不愿深入研究问题”。
47.6%的受访者认为,如果网上“伸手党”过多,会“无法形成知识和见解的讨论氛围”,46.6%的人认为会使“人们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退化”,46.1%的人表示“只索取不付出,会打击回答者的热情”。
利用网络学习
调查显示,要促进网上知识和资源的传播,59.4%的人认为应“主动参与回答,积极反馈和分享”,55.6%的人表示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53.6%的人认为要“懂得倾听、理解和感谢”,45.7%的人建议“深入求知,不浮于表面”,41.2%的人表示要“充分利用网络,但不依赖网络”。
在笔者接触到的网友中,很多网友纷纷表示不能过份依赖网络。新疆失物招领网主管李超认为,他们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网络查找信息,反而深度阅读的时间很少了,他们会非常珍惜网下的阅读时光。而更多的网友通过网络工作,比如发布信息。
利用网络学习,这是现在年轻人更喜爱的事情。
原新疆大学电影协会会长,现在某影视制作公司工作的孙燕坤告诉笔者,他从小喜爱看电影,在校期间参加了校园电影协会社团。由一名拍摄影视的门外汉成为熟知导演、摄影、编剧、制片、剪辑等环节于一身的微电影人。他说没有人告诉他如何去做,他也没有学习过影视专业,都是通过网络学习到影视专业方面的知识及各种拍摄技巧,也是从网络上下载软件学会了后期制作。在网络论坛里,他和一些发烧友共同探讨有关微电影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孙燕坤的影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他说:“你只要肯学习,网络都会给你提供最好的学习素材,只要你愿意去学习。我不敢想像,如果没有网络,我还会不会去做这一行。网络给你提供了机会,就要看你自己如何利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