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渭县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与场地的配备情况分析

2014-10-08张昌斌

考试周刊 2014年66期
关键词:通渭县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

张昌斌

摘 要: 通过调查通渭县部分中小学体育器材与场地的配备情况,统计我县农村学校设施的达标率,分析城乡学校在设施方面的差距,研究体育设施的管理制度,为学校体育设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学校体育课改革提供依据。通过选取通渭县10所农村中小学,采用问卷、查询资料、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发现我县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与目标有一定差距。因此,作者通过调查以期望引起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重视。从学校的经费中划出一部分费用购买体育器材,根据教学的需求有目的地发展。

关键词: 通渭县 体育教学 体育器材 农村中小学 场地配备

新课标指出:“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进行体育教学,开展体育活动,以及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场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起着物质载体的作用。随着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变化,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小学体育课及课外锻炼活动时数相应增加,体育成为升初中的考核内容,特别是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行,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而农业人口就占7亿4千万左右,农村的中小学学生占多数,因此抓好农村的体育工作就有着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农村体育要从农村学校教育抓起,学校体育既是全民体育的基础,又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肩负着发展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使命,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切实搞好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便达到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目标就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笔者结合通渭经济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当前教育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体育经费更难得到保障,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如何?能否满足教育改革形势对中小学体育的要求?为此,本文对通渭县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现状进行了调查。以促进我县体育教学紧跟时代步伐,蓬勃发展。

一、通渭县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的调查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体育课以实践课为主,重视实际的锻炼。”要达到这些要求,必然有一定数量的器材设施。多年来,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体育器材设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通过对我县田径场地、球类场地、体育常规器材、体育趣味性器材等调查发现,我县农村小学体育器材设施还存在诸多问题。

1.通渭县农村中小学的田径场地器材调查

国家教委颁发的《目录》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制定的,说明《目录》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实现具有可行性。在我县10所农村中小学(随机抽取)中,有四所完全小学。调查发现,我县农村中小学的田径场与《目录》相比较,相差甚远。没有一项是所有学校100%达到要求。沙坑、跳过架、发令枪、跳箱体操垫(大)有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学校短缺。笔者观察10节体育课,60%采取“放养式教学”;学校课外活动,由于器材和场地严重短缺有20%的学校无法开展课外活动。

2.通渭县农村中小学球类场地、器材调查

笔者通过对我县农村中小学球类场地、器材调查发现,篮球架个数都达到了《目标》的要求,篮球数量的达标率也达到了80%,但是50%的学校,足球和足球门严重短缺。小球类球拍(乒乓球、羽毛球)都达到了80%。由于受当地条件、地理位置和民俗习惯等原因的影响,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偏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令人担忧,我县对球类项目相对比较重视,调查发现90%的学生喜欢球类运动项目,有70%的体育教师也喜欢上球类课,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较高。但是考虑到体育运动项目的平衡发展,学校要适当增加一些田径方面的器材,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和全面锻炼身体。

二、通渭县农村中小学趣味性器材的调查

笔者通过对我县农村中小学趣味性器材调查发现,仅有拔河绳和皮筋达标率达到50%以上,垒球和呼啦圈有50%的学校严重短缺。沙包、垒球、毽子这些简单的体育器材也不能完全达标。由于学校和领导的不重视,一些学生可以自制的器材都达不到《目录》要求,因此学校领导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开动脑筋,发动和带动学生自制简单的体育器材。

三、通渭县农村中小学体育维持费投入情况和使用情况的调查

调查得知:各个学校近六年的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经费投入的数量非常少,经费来源途径也单一,大多数依靠体育教师到领导那里争取,才有数量有限的一点经费,只能买几付乒乓球拍和几根跳绳。

四、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建议

1.多途径的筹集经费。

在专项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学校本身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2.教育学生爱惜、维护体育场地器材,是应对场地器材短缺的重要举措。

每个学校所拥有的场地器材都是有限的,学校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资本无限投入。这就要求学生对体育场地器材多爱惜、多维护。

3.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责任心,开动脑筋,灵活运用,发动和带动学生自制简易体育器材。

利用废旧物、生活物品、生活设施和生活工具等器材解决短缺问题,改善教学条件,是一个“量材录用、因陋就简”的积极办法。

参考文献:

[1]马建州,刘凤霞.青海省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22.

[2]孙仲春.国内外学校体育设施的比较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18.

[3]陈淑奇.对我国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改革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5(24):151-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渭县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
快乐体育背景下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利用
三个好朋友
李鹏鹏书法作品
崔莉摄影作品欣赏(二)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通渭县苹果优质高效建园技术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种轮滑鞋提送辅助体育器材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