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2014-10-08李桂萍

考试周刊 2014年66期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数学

李桂萍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能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学的方式,真正做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导学案 预习有效性

所谓导学案,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和拓展延伸。备课组先进行集体备课,为学生提供预习内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完成预习内容,并配有一定量的尝试练习。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及能力。运用导学案教学,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有效预习,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就谈谈如何运用导学案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一、授之以渔,学会预习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而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解释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2)动手实践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预习时,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以理解数学知识。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还很自然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预习这样的内容,就很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检验预习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二、及时评价,促进预习

对学生的预习,教师应及时检查、评价和反馈。检查的方式有:检查学生的预习本、课前提问、课内提问、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等。无论采用何种检查方式,检查后都要对本次预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以推动下次预习。这样不仅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活动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一课时,引入新课后我向学生提问:“你们都预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问题自己已经解决了?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接下来我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互助学习,即与组内同学分享预习的收获,一起讨论存在的疑问,然后让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疑问”的数量与质量、讲解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适时补充重难点知识,解决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出评价。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想得多,说得多,交流得多,体验得多,个性发挥得充分,体会到预习给他带来的荣耀,再也不把预习当做是可有可无的事。

三、常抓不懈,坚持预习

习惯是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要靠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而且要在长期训练中巩固,使之定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训练,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多方力量联合起来,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使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积累起来,养成习惯。否则,一曝十寒,是不能养成好习惯的。好的习惯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路标,也是学生一生快乐的源泉。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为主动,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及时掌握反馈,优化教学过程

预习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要鼓励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时,多提出问题,从而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又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参、教师主观预定的刻板盲目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教师对于学生完全懂的坚决不讲,学生基本懂的稍加点拨,学生完全不懂或大多数不懂的作重点专题突破,以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专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必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虽然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是只要通过学生持之以恒地预习实践,教师和家长科学、耐心地指导与监督,学生的预习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会逐渐养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案小学数学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析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