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导入
2014-10-08易容春
易容春
“万事开头难”,这一关把握得好,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为此我认为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导入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有一种想听下去的欲望。所以,好的导入可以起到桥梁作用,能巧妙地把旧知识和新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但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却是应当认真推敲的。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如何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一、设计悬念进行导入
教学中设计悬念就会产生一种迫切心情,集中注意力,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讲,恨不得立即知道答案。如讲平方根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数:■,■,■。然后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些数吗?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有多大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进入今天的课堂吧!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急于想弄清“为什么”的愿望。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设置悬念要注意把握分寸。不“悬”,学生不思其解,就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利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导入
幽默诙谐语言能让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它就像一剂调解剂,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放松自己,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所以幽默的语言导入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比如讲“三线八角”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一天是妇女节吗?学生立即回答说:三月八日。教师说:不错,所以有些人称妇女为“三八”,当然这是不礼貌的。其实,数学中也有“三八”,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中的“三八”呢?这样的导入一下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整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记忆深刻。
三、利用情境进行导入
设计情境进行导入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能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一种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时,为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我利用自拍的视频进行导入,视频拍摄的是校门口附近一个卖煎饼的妇女,一群学生在买煎饼。其中一个学生说:谁能把这个三角形的煎饼平均分成四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煎饼吗?然后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下面的学生为了得到问题的答案,立即动起手来。由此,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关注数学,对数学也更感兴趣。
四、利用动手操作进行导入
动手操作,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笔者先布置学生准备几个三角形纸板。上课开始,笔者提出问题:利用你手中的三角形怎样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动手操作看看有几种方法?可以小组内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立即动手操作了起来,很快就有学生想到了几种方法。然后教师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操作结果转换成几何图形,画出图形,写出几何证明过程。因为让学生动手操作,所以知识的讲解很顺利,学生也很快接受了新知识。教学难点就这样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迎刃而解了。
五、利用类比进行导入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类比导入更能让学生把旧知识和新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让新知识更容易接受,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因为初中数学的系统性比较强,所以类比导入是很多教师常用的方法。如在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分数导出分式,只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学习兴趣也会提高。比如二次函数在初中阶段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在讲解时结合前面学过的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进行类比教学会达到更好的效果。采用类比导入的方法教学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六、开门见山进行导入
开门见山导入课堂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开门见山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集中注意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利用旧知进行导入
温故而知新,可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知识。例如,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时,可以先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三角形相似有几种判定方法呢?它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有没有什么异同呢?抛出问题,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总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教无定法,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导入方法,才能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