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莱辛小说《另外那个女人》的叙事策略
2014-10-08张晓敏
张晓敏
多丽丝·莱辛以其代表作《金色笔记》和成名作《野草在歌唱》著称于世。她的作品主题深刻,人物形象饱满而富有个性,深得读者的喜爱。她的《另外那个女人》发表于1953年,讲述了柔丝的两段恋情,其中她和吉米的爱情是文章所着力描写的。柔丝在丧母的巨大悲痛中和男友乔治分手,此后便与父亲相依为命。当父亲在轰炸中不幸身亡后,吉米给予了她安慰和鼓励,柔丝爱上了他并很快与之同居。此后不久,柔丝发现吉米已婚。在第三者的阴影中苦苦挣扎的柔丝将吉米的妻子请到家中,但出人意料的是吉米和妻子早在三年前就已离婚,只是吉米一直没有告诉柔丝。失望之下,柔丝离开了吉米。
一、“讲述”与“展示”交替的叙事方式
在《另外那个女人》中,作者一直是将“讲述”与“展示”这两种叙事方式交叉使用,并贯穿全文。二者的区别在于:“讲述”与描述对象的距离较大,“展示”则距离近,更加直接;“讲述”传达的信息较少,“展示”则更详尽;“讲述”作为传达信息的中介存在于文本中,“展示”则很少介入叙事。
小说的前两句话:“柔丝的母亲是上午到街上购物过马路的时候遭遇车祸身亡的。柔丝当时正在上班,被人找了回来。”用“讲述”的方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紧接着柔丝和警察的对话便是近距离地“展示”柔丝在巨大悲痛中超乎常人的镇定。这首先让读者感觉到柔丝是一个内心力量非常强大的女性。
文中很大部分篇幅都是柔丝父女、柔丝和吉米的对话,通过直接的言语将人物内心所想“展示”出来,使得小说叙述更加生动,对人物的刻画更加深入,而且读者也可从直接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对人物做出评价。
吉米和柔丝的甜蜜爱情只持续了很短一段时间,他们便开始争吵,柔丝抱怨吉米去酒吧而不直接回家,她说:“我不愿意一个人去酒吧,但是我要去了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为什么男人可以做一件事,女人就不能那么做?我不明白这个道理。”吉米很烦她这种女权主义论调。从吉米的反应可以看出,他只喜欢温顺、柔弱时候的柔丝,这能让他展示男子汉气概。当柔丝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时,吉米就被她的坚强、自立所困扰,他自惭形秽,无所适从。
小说中“展示”的也不仅仅是柔丝坚强的一面,当她得知吉米其实早已离婚时非常伤心,她哭号着说:“我什么依靠也没有了,什么地方都没有依靠,没有亲人。”这让读者看到坚强的柔丝绝望无助的一面。
除了以对话形式的“展示”外,莱辛还借助故事中人物的眼光来观察另外一个人物。乔治接到信来到柔丝家,他焦虑地望着她,倒好像坐在自己对面的是个陌生人,“柔丝是个小个子,皮肤黝黑,身材过于瘦削。一张苍白的尖脸蛋儿有一种不合常规的美丽之处”。吉米初见柔丝时对她的描述是:“一张清瘦的小脸,以及面颊一侧几绺软塌塌的头发。这个女孩并不漂亮,他对她感到爱怜。”通过乔治和吉米对柔丝的描述,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溢于言表,也把男性特有的心理暴露无遗。
二、多种叙事声音交相呼应
小说行文流畅,莱辛运用多种叙事声音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入了故事情境,揭开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感同身受,完全的置身于故事之中。首先,她巧妙地运用了“缺席的叙述者”传达人物内心世界的声音。
“缺席的叙述者”将人物语言和语言化思想直接记录下来,而不留叙述的痕迹。在乔治接到柔丝的信之后,“他的第一个想的是为什么是那个老太太被车撞死,……这个残酷的、自私的想法让他自己也吓了一跳”。人物的语言化思维展示了乔治对柔丝母亲过世的冷漠,他只顾自己幸福的自私想法和他的反省让乔治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柔丝在向吉米诉说自己在世界上没有亲人时,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想法:“只有乔治的那个小女儿,她理应是我的。”这个想法为下文中柔丝频繁地看望小女孩和她最后收养她埋下伏笔。作者用这种缺席的叙述声音将小说的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前后贯穿,浑然一体。
柔丝听到乔治说她父亲可以再婚时突然放声大笑,“她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一个孤寂、自负的女人的泪水”。这个描写很难说是叙述者的声音还是故事中人物的声音,莱辛正是用这种模糊的叙事声音来增加小说的感染力。
莱辛还用“隐蔽的叙述者”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隐蔽的叙述者”发出的声音似乎是隐藏在某个黑暗而深邃的地方,读者不知道这个声音来自哪里。吉米在劝说柔丝走出丧父的阴影时,“他有一种感觉,好像一个人正从山上的悬崖往下滑落。现在他已经无法控制自己了”。这些话幽然地飘进读者的脑海,让读者对吉米此时内心的挣扎和向爱情的妥协有了某种预感。
作者还用公开的叙述者进行描写、概述、评论。乔治接到柔丝的信,知道柔丝母亲去世的消息时,“一直为柔丝感到不安、忧愁。他非常着急,简直像个找不到家的小孩”。作者对乔治这样的评论与柔丝的冷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柔丝和乔治分手后,她与父亲相依为命,其中对柔丝有这样的描写:“虽然晚上柔丝下班回家,还总有一杯热茶已经弄好等着她。但是她心中常有一种空虚感,她不能欺骗自己没有这种感觉。”柔丝心中难以抑制的失落让读者看到坚强的柔丝心里对爱情和家庭的渴望,她既让人敬佩,又令人怜惜。
在故事的结尾,柔丝已然决定离开吉米,但她走到门口,却又迟疑了:“她怀着希望看了吉米一眼,即使在即将离开这栋房子时候,在最后的时刻,如果吉米肯说句话,她仍然会跑回他的身边,同他待在一起的。”这段对柔丝心理的描写,彻底揭开了柔丝坚定自强的面罩,她内心的脆弱一览无余,这与她之前犀利的女性主义者形象大相径庭。这便是莱辛给读者描绘的柔丝——一个圆型人物。
三、叙事顺序
《另外那个女人》中的叙事基本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但也有例外。莱辛用倒叙的方式加大了故事时间跨度,引入更多的人物,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小说更加感人。柔丝的母亲虽在文中出现的不多,但也很重要,她对柔丝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作者用外倒叙的方式把柔丝的母亲带入到了故事之中。外倒叙即叙述的内容是故事发生之前的。在柔丝和父亲的对话中,他们经常提到母亲:“打她能记事起,母亲就灌输给她:女人必须自己照顾自己。她总是说:‘女人就应该独立生活。”柔丝现在也同意母亲的意见,她说:“我喜欢独立生活。”在这篇小说中,莱辛所描绘的母女关系既有紧张之处,例如母女关于厨房布置的争执;但更重要的是,女儿深受到母亲的影响,要独立自主地生活,母女二人在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上相当一致。这种母女关系的和谐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关系和谐的希冀。endprint
乔治的妻子出场的频次也不多,但不可或缺。作者在她出场前用了内倒叙,给读者提前描述了她的性格。柔丝为了乔治的胃病而特意准备温和的饭,乔治丝毫不领情。柔丝说:“人的命只有一条。反正是你自己的胃,随你便。”乔治在心里想:“跟我老婆的口气一模一样,那个女人也老是说:‘胃长在你身上,要是你想早几年死的话。”通过乔治的心理活动,作者用内倒叙的方式让乔治的妻子提前出场了。
四、全知视角与内在视角的转换
全知视角是没有任何限制地描述故事场景、人物外貌及内心世界。莱辛用这种全知视角将人物内心的声音自然地表述出来,使读者毫不费力地了解到人物的切实处境、真实的心理活动,还可根据这些信息猜度人物的命运走向。
柔丝陷入丧父的巨痛中无法自拔,吉米想方设法使她走出阴影。柔丝接受了吉米的示爱,但这却又让吉米心中为难。“吉米现在该怎么办?他自己也没有主意。……再说,他明天还要给妻子一些钱。……他一边走一边想:你现在可狼狈了,伙计,我看你怎么应付”。作者用全知的声音告诉读者,其实吉米此时的内心是无助的,而且他是已婚的,虽然他答应要照顾柔丝,但这只是个空头支票,柔丝的爱情将走向何方着实令人担忧。后来,柔丝同意让吉米照顾她,并表示要到吉米住的地方去。作者对吉米有这样的描述:“从本质上讲,吉米是个既有办法又会拿主意的人。他不仅认识的人多,而且人缘儿也好。所以第二天下午就找到一处房子。”这样读者就知道了吉米的性格,故事也就一下子跳跃到了他们共同生活的阶段。
此外,作者在使用全知视角时是留有余地的,虽然作者表明吉米已婚,柔丝长期处于第三者角色的压力下,作者却丝毫没有透露吉米其实早已离婚,而是将这样的事实留待吉米的妻子来揭开。
如果小说中都采用全知视角的描述,那么整个故事便会毫无悬念可言,读来必然乏味。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适时切换视角——转向内在视角。内在视角指把叙事角度定位于某一人物,并根据他的见识、情感和知觉来叙述。乔治在接到柔丝的信后来到柔丝的家,当他困惑、焦虑地望着她时,感觉对面坐着的是一个陌生人。“柔丝是个小个子,皮肤黝黑,身体过于瘦削。一张苍白的尖脸蛋儿有一种不合常规的美丽动人之处。平常她总爱穿一件深色裙子,一件白色短衫。清爽,干净,这正是柔丝最明显的特点”。作者借助乔治的眼睛交待了柔丝的容貌特征。吉米和柔丝同居后,发现柔丝像只小猫一样非常可爱,因此他对柔丝过去的感情经历非常好奇,当他谈起乔治时,“没想到这只小猫突然伸出了利爪”。柔丝冷冷地和他说话,这让他始料不及。作者通过吉米的感觉向读者展示了外表柔弱的柔丝内心却很刚强。
莱辛用讲述和展示并用的叙事方式将故事逐步展开,多种叙事声音在小说中交替出现,使读者既倾了听人物内心的声音,也弄清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图。这种立体式的叙事声音使读者完全被置身于作者讲述的故事之中。还有不时转换的叙事角度,也增强了小说的魅力。
——————————
参考文献:
〔1〕(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2〕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莱辛.另外那个女人[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
〔4〕刘雪琪.两性生命位置的价值对立——《另外那个女人》中男女主人公形象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5〕罗钢.叙事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6〕王丽婧,陈可培.超越女权——多丽丝·莱辛的《另外那个女人》主题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1,(3).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