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权社会的卫道士

2014-10-08桂宝胡璇

关键词:人物形象

桂宝 胡璇

摘 要:《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经典力作,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许多国内外学者围绕作品体现的“国际主题”,女主人公的婚姻选择和自由观,小说的叙事空间以及结尾留白等方面,从不同的视角提出自己的见解,却鲜有关于男性形象的研究。本文旨在对奥斯蒙德这一负面人物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其与文中三位女性人物的关系,诠释其父权思想的卫道士这一形象。

关键词:奥斯蒙德;人物形象;父权社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177-02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是一位伟大的英美文学评论家、作家和文艺家,他在长达50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创作了近22部长篇小说和112部短篇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以下简称《画像》)是其早期“国际题材”的代表作。小说生动地刻画了美国姑娘伊莎贝尔·阿切尔(Isabel Archer)的成长历程。伊莎贝尔天真浪漫,爱好自由,跟随姨妈从新兴的美国来到古老世故的欧洲世界,却不幸陷入了婚姻的骗局,最后经过深刻的自我反思,成为心理和道德都成熟的女士。在《画像》中,亨利·詹姆斯塑造了一系列推动女主人公成长的人物形象,既有以拉尔夫·杜歇(Ralph Touchett)为代表的正面力量,也有以梅尔夫人(Madam Merle)和吉尔伯特·奥斯蒙德(Gilbert Osmond)为代表的反面力量。本文通过分析他与伊莎贝尔、梅尔夫人、帕茜(Pansy)这三位女性的相处模式,探析奥斯蒙德这一父权卫道士形象。

一、奥斯蒙德与伊莎贝尔

《画像》中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是“一个向命运挑战的少女形象”[1]。她朝气蓬勃,聪明好学,崇尚美国式的自由与独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体验生活,增长见识;同时,她又醉心于古老欧洲文化的魅力,对高贵、优雅的异域风情充满向往。正因为如此,她先后拒绝了沃伯顿勋爵(Lord Warburton)和格特伍德(Goodwood)的求婚。前者是英国绅士的典范,高贵、英俊、富有,却是欧洲严格的文化等级体制的代表。要融入这样一个生活体系,伊莎贝尔倍感压力,觉得自己一直推崇的自由受到了束缚。后者是纯粹的美国精神的样本,成功、富有、充满热情,却品味粗俗,专断霸道,与伊莎贝尔优雅美好的生活愿景相距甚远。出乎意料的是,伊莎贝尔竟选择嫁给了奥斯蒙德,一个没有丰厚财产和显赫地位的自由职业者。她认为和一个没有社会身份的人的结合,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找到体验自由的最佳途径;用自己继承的遗产助他一臂之力,帮他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

奥斯蒙德便是梅尔夫人的情人,也是梅尔夫人向伊莎贝尔抛出的“禁果”。他极力以一种完全符合伊莎贝尔心态的方式来表现他的兴趣、他对艺术的爱好以及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2]。在伊莎贝尔看来,他举止优雅,谈吐幽默,风度翩翩;他远离喧嚣的世俗社会,悠然自得地沉浸在自己宁静的小天地,在艺术、美和历史的国度流连忘返。就这样,她错把一个自私虚伪的“半吊子艺术家”[3]当作与世无争的高雅绅士,欧美文化完美融合的典范。婚后,奥斯蒙德的丑陋不堪、虚伪懦弱不攻自破。在他那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儒雅的风度之下,隐藏着极端的自私自利的心,“就像在遍地鲜花中隐藏着一条毒蛇”[3]。他想在物质上、精神上完全掌控伊莎贝尔。在维多利亚时代,妇女结婚之后,个人财产便由丈夫接管,当伊莎贝尔嫁给奥斯蒙德以后,她的7万英镑也就自然而然落到了奥斯蒙德手中。他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妻子的自由,可以对她的一举一动加以限制,因而当得知表兄拉尔夫病危时,伊莎贝尔要前往英国探望,奥斯蒙德无情地拒绝了。伊莎贝尔坠入婚姻的牢笼,她就应该像一个精神上的奴仆,没有自己的思想自由,而只能静静地等待着主人发号施令。

在男权统治的世界里,父亲和丈夫居于主导地位,而女儿和妻子则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父权制家庭观念无形中深深地钳制着伊莎贝尔的思想,逐步销蚀着昔日的自由观,最终内化为她自己的价值观念。男性按照自己的要求打造女性,“女性被认为是文化的产物,是一件艺术品,或是一个象牙雕刻,或是泥制品,或是圣象,偶像,但她从来不曾是一个雕塑家”[4]。她处在婚姻的“牢笼”里,被无形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囚禁着,追求自由的理想被冷酷的现实击碎。

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般幸福、美好,而是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感到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受到了莫名的种种束缚。“在婚姻关系中,伊沙贝尔内心活动的主题几乎全是如何顺从丈夫、取悦丈夫,正验证了波伏娃所指出的,‘女人看待自己和作出选择时,不是根据她的真实本性,而是根据男人对她的规定。”[5]伊莎贝尔已从婚前的自由至上、无所畏惧,逐渐蜕变成一个被父权社会“修正”的女性,在压抑和反压抑中部分迷失了自我意识和主体存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深刻印证了奥斯蒙德是父权社会卫道士。

二、奥斯蒙德与梅尔夫人

《画像》中的梅尔夫人有三重身份:伊莎贝尔曾经最信任、崇拜的好友,奥斯蒙德的旧日情人,帕茜的亲生母亲。她表面上气质高贵,风度优雅,精通音乐、绘画、文学等多种艺术,轻易赢得了伊莎贝尔的信任和仰慕。而实际上她却是一个被物质主义毒害的欧化美国人,是“实际、自私和急功近利精神的化身”[3]。在获知伊莎贝尔拥有七万英镑的遗产时,她便和往日的情夫奥斯蒙德设计了一个婚姻陷阱,诱使天真的少女伊莎贝尔坠入情网,以占有她的大笔财产,同时也为自己的私生女找一个富有而善良的母亲。

《英语世界中的女性解构》写道:“男权社会里,女性价值并不在自我本身,而由她符合男权价值的程度来决定,由她所能提供的身体价值或经济利益决定,等同于物质价值;‘越能满足男性的各种感官的或权力财富的欲望,她就越显示价值。”[6]对于奥斯蒙德而言,梅尔夫人是自己多年的情妇,是女儿帕茜的亲生母亲;但她身无分文,像个寄生虫一样依靠四处访友度日。当阴谋得逞以后,梅尔夫人便成了一件没有用的“旧衣服”,被丢弃。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在潘茜心中,伊莎贝尔才是自己正真的母亲,而她与潘茜以及奥斯蒙德之间的情感永远无法被社会认可。“西方宗教圣典《圣经》中将女性的始祖夏娃的诞生描写成为来自亚当的一根肋骨,这无形中就为人们灌输了女性就是作为男性附属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观念”[7]。自私自利的奥斯蒙德便是父权社会的典型代表,他对梅尔夫人已无任何爱情而言,只是利用她为自己谋取利益,从而使她陷入道德的深渊,导致了她悲剧的命运。这也深刻地印证了奥斯蒙德是虚伪的父权社会卫道士。endprint

三、奥斯蒙德与帕茜

女性主义大师肖瓦尔特的理论指出:在男性的笔下,妇女形象有两个极端,要么是天真、美丽、可爱的‘仙女,要么是复杂、丑陋、刁钻、自私、蛮横的‘恶魔。”[8]帕茜在《画像》中就是父权社会需要的一个“仙女”典型。帕茜作为一个私生女,在幼年时期就被寄养在修道院,与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相隔绝。这样一个成长环境给她的性格打上了一个最显著的烙印,那就是顺从。她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大脑就像是一个容器,装满了别人的观点和指示。她单纯得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保护自己的能力。这样一个柔弱的女性形象符合当时社会的需求。而奥斯蒙德则想把自己的女儿嫁入豪门,作为自己跻身上流社会、飞黄腾达的阶梯。这样看来,可怜的帕茜便成为了父权社会物物交换的牺牲品。在父权制社会的背景下,大部分女性由于社会道德观念的限制没有赖以谋生的手段,许多女性宁愿依靠父亲或丈夫也不愿自食其力。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作为封建家长,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女儿婚前命运的真正掌控人,所谓的父爱不过是专制的代名词。奥斯蒙德独断专权,完全掌握着女儿的命运,不惜牺牲她的自由和爱情。明明知道女儿深爱着耐得·罗希尔,却一心要把她嫁给声名显赫的沃伯顿伯爵;当发现帕茜对罗希尔仍然抱有幻想时,恼羞成怒地再一次把她关进修道院。这再一次印证了奥斯蒙德是父权社会卫道士。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是英国历史上典型的父权制社会,人们疯狂地追逐奢华的物质生活,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个时期还要求女性严格遵守“淑女风范”。奥斯蒙德觊觎伊莎贝尔的巨额财富,希望在物质和精神上完全掌控她;还利用梅尔夫人对自己的爱,施展阴谋,满足自己对权利和财富的渴望;又对帕茜进行父权制封建家长的专横统治,剥夺了她自由选择爱情的权力,使她成为物物交换的牺牲品。通过分析奥斯蒙德与这三位女性的相处模式,不难发现其父权社会卫道士的本质。

——————————

参考文献:

〔1〕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87.

〔2〕蒲度戎,白陈英.《一位女士画像》的圣经原型解读[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2).

〔3〕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4〕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90.

〔5〕〔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160.

〔6〕施晏.英语世界中的女性解读[M].九州出版社,2004.34.

〔7〕罗婷.女性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网[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33.

〔8〕宇娜.詹姆斯笔下父权制度中女性人物的命运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0.

(责任编辑 张海鹏)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巧用白描手法 再现人物形象
运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