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翎小说中的男性群像
2014-10-08李思
李思
摘 要:张翎作为新一代海外华人女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的同时,更用她的生花妙笔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经历多彩、脾性不同、精神各异的男性群像。本文试从张翎新近出版的《唐山大地震》入手,将其中的男主人公分为三类进行分析。
关键词:张翎;唐山大地震;男性群像;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152-02
随着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热播,加拿大籍华人女作家张翎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艺报》称:“电影《唐山大地震》的成功,也是文学的成功。”“《唐山大地震》的直抵心灵,再一次证明了文学的力量,也验证了电影倚重文学的重要性。”随着影视剧的热播,张翎也顺应读者要求,将原来的中篇小说《余震》,改编成长篇小说。从四万余字的《余震》到十一万余字的《唐山大地震》,张翎丰富的不仅仅是她了解到透熟的女性,更关照了这些女性背后影响着她们的男性角色。
在这部小说中,张翎在塑造了王小登、李元妮、阿雅等令人难忘的女性角色的同时,更用她的生花妙笔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经历多彩、脾性不同、精神各异的男性形象。总体而言,张翎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大体可以分为三类:高级知识分子型、投机商人型和平庸小市民型。《唐山大地震》延续了她一贯的描述风格,将这三类男人更加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一、高级知识分子型
在张翎笔下,有很多“高知”,这些高级知识分子都有着惊人的相似的命运:学业有成,却在爱情、婚姻遭遇坎坷。如《雁过藻溪》里末雁的前夫越明,与妻子不温不火地过了20年,没有出过轨,没有闹过分居,却终于忍受不住生活的平淡,在女儿考上大学后,毅然向妻子提出离婚。再如《寻》里的大熊,一路从中国的小山村读到美国名校的博士,奈何却孑然一生,连唯一爱着他的女友都另嫁了他人,只能在朋友的介绍下回国相亲。还有《遭遇撒米娜》中的“我”,在大学中做助教,却因生性木讷被妻子离弃,之后好不容易碰上了心动的女孩撒米娜,却又因为国籍、宗教等原因没能生活在一起。
《唐山大地震》中的杨阳,亦是婚姻悲剧中“高知”的典型。杨阳比小登高了五届,当小登才上复旦本科一年级时,他已经是研究生二年级了。杨阳的前半生可谓少年得志,在复旦读中文系时,便已是小有名气的作家,在全国一流的文学杂志上发表过多部小说。而若干年后,已成了他的妻子的小登去加拿大留学,他不得不带着孩子去做陪读先生。回首往事,只觉得恍如隔世。中文系的杨阳为了小登,放弃了国内大学教师的工作,去加拿大陪读,却为了分担家中开销,不得不走上多伦多的街头,拿出他在国内作为爱好的篆刻工具,干起了街头卖艺的行当!然而,人生最残酷的还不是龙行浅滩的尴尬,而是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偏偏碰上了一个还惦记着自己最辉煌时候的人。当杨阳在多伦多街头因没有营业执照而犯愁时,同样摆摊的向前帮助了他。而当杨阳看到向前以崇拜的姿态阅读自己十年前写下的旧作时,横亘在他心里的便不只是惊诧,还有那份追忆往事的怅惘。
张翎在小说中说:“磨秃了他的才情的不是职场,而是婚姻。”小登神经质一般的思维不仅困住了自己,更困住了爱着他的杨阳。而此时画家向前的出现,便成了他几近干涸的激情催化剂,让他在多伦多那片陌生的土地上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向前的帮助下,他终于成立了自己的中文艺术学校。而身为妻子的小登这才意识到了自己婚姻的危机,可此时,他们的婚姻却已经走向了末路。
张翎毕业于复旦大学外语系,后又到加拿大和美国攻读英国文学和听力康复学硕士,所以她对高校里的男性不可谓不熟悉。她笔下的高知男士往往为人儒雅却生活清贫,内向并伴随着谈吐木讷、不善处事、故作清高等毛病,在他们的骄傲、自尊背后,甚至还隐藏着一丝自卑,也因此往往没什么女人缘。然而,正是他们的安贫乐道,才能在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时,依然坚守着内心的纯净。即便是离婚的杨阳、越明之流,也并非因为出轨而离婚,恰恰相反,他们是最不会出轨的人,离婚也是为了放手给自己和家人更大的幸福。不难看出,在他们身上,也寄托了张翎对古典的书生式爱情的向往,以及对传统男性最温柔的守候——书生文弱,却有笔直的脊梁;挣钱不多,却敢为自己的信仰而活。他们是现代社会中最另类的存在。
对于文人的窘迫,张翎在小说中也多有着墨,以同情的笔调描述了他们在异乡的求学就业之艰难。许多走出国门的才子高士们,历经坎坷才终于在异乡得以生存发展,最终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这对于正在国门外打拼或是即将要出国的人们而言,无疑是一剂镇痛剂,鼓励着他们在磨难中奋勇前行;同样对于仍在高校中坚守学术的教师和学生们,亦不失为一种砥砺。从中可看出张翎本人对于高级知识分子的礼赞,以及对这份沁透心脾的简单生活的向往。
二、狡诈投机商型
张翎在读文学硕士期间曾主修欧美文学,或许是受所学影响,她笔下的男性商人多少有着《飘》中瑞德的影子。这类男人往往出身低微却性情刚毅,为人仗义却不失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却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着人性的正义。
《唐山大地震》中的万达就是如此。小达虽在地震中失去了右臂,且学习成绩不佳,却没有就此自暴自弃,而是在自己的努力和阿雅的帮助下,成功在广州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并越做越大,终于让母亲和妻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从小达发家的过程来看,真可用“摸爬滚打”形容。白手起家的他早年摆过地摊,遭过城管的追捕,走过阿雅爸爸的后门,拜过各路码头,与各路人士打过交道,从起初的连一套像样的西装都买不起,到最终在广州最贵的地段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草根出身的万达终于在南国这片天地里杀出了一条血路。
在张翎笔下,类似小达这样的男人还有很多。如《金山》中的阿法,用自己给美国人卖命筑路的钱开了一家洗衣行,却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将洗衣行卖掉,凑出钱来支援辛亥革命;《丁香街》中的平平为得到丝绸成衣生意的出口配额,不得不娶了父亲在外贸局当官的桔子,后又残忍地与其离婚,然而当邻居病危无人照料时,他却毅然担当起了护工的角色;《花事了》中的花自芳为自家的百货公司不惜压下价格与文家斗狠,但是当两家公司合并后,他却一直按照公司规矩给文家分股分成,即便在临死前也不忘了将文家的股份归还……endprint
张翎笔下的这类男人多为投机商人,且最终凭着自身的一份狠劲儿和韧劲,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或者说曾经成功。然而他们也大多感情凉薄,且亦正亦邪,让人爱也不能恨也不得:小达成功后半为报恩半为还愿,娶了形似姐姐的阿雅,但依旧外遇不断;《金山》中的阿法,几次想把发妻六指带到金山,却最终未能如愿,且与过气的粤剧名伶金山云有着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情感;《丁香街》中的平平更是绝情,为拿到出口份额抛下青梅竹马的皑,娶了父亲在外贸局工作的桔子,后又与之离婚。
从张翎笔下的诸多从商的男性形象来看,一方面她对瑞德式的男性抱着非常欣赏的态度,毕竟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男人需要一定的抱负和手段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才能满足家人对物质的需求以及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另一方面,她对这些滑不溜秋的像鱼儿一样的男人又是警惕的,这或许是出于女人本身的自我保护意识。毕竟,没有哪个女人愿意自己的婚姻成为这些男人追求事业的垫脚石,也没有女人愿意自己的男人为了事业而不着家。
三、普通职工型
张翎小说中最普遍的男性存在是一群普通的职工们,他们多数无甚才学,不富裕,只能平庸度日。这样的角色在张翎的小说中随处可见:《丁香街》里的胡国伟,文工团退役后到美术商店卖货,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鳏夫,却在隔壁的慕容婉约最孤独无助的时候,向她提供了帮助;《女人四十》里的英选,失业后一直未能找到工作,只能靠妻子一人的工资养活,可是他没有自暴自弃,终于在邻居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管家的工作,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金山》里的红毛,通过在美国兢兢业业的打拼,往家里寄了许多银信,养活了一大家子人。
他们往往不是主角,却有着热心肠以及很强的责任感,但有时又忍受不了命运的捉弄而出轨。《唐山大地震》里的老秦便是这样一个角色。1976年的那场地震,震死了一部分人,也震残了一部分人。他的妻子即在地震中震断了双腿,半身不遂。他一面当教师养家糊口,一面当牛做马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可这对于一个中年男人而言毕竟是痛苦的,甚至说与鳏夫无异。而李元妮的出现则给他黯淡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慰藉。元妮虽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和女儿,可是她自立自强,开了一爿裁缝店,干得有声有色,这与毫无生气的妻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于是他心动了。元妮没有丈夫,一个人带着孩子很是辛苦,他便主动当小达的补课教师;小达去广州打工后,元妮一个人在唐山,他又时不时地去探望元妮,在物质和精神上给元妮支持;甚至过年前后,也不忘了给元妮捎带年货,帮她打扫家里,置办年夜饭。老秦是矛盾的,因为他毕竟有原配需要照料,可是他又放不下给他带来快乐的元妮;老秦是痛苦的,尤其当小达回来之后,处处给他脸色看,这也让他意识到自己与元妮的感情是经不住外人的眼光的,他永远不能光明正大的迎娶元妮,更不可能违背道义,为了元妮与瘫痪在床的妻子离婚。这一切的错又不在他,他等于是被命运推进了一个死胡同。
老秦、胡国伟、英选、红毛……他们都不过是天下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中的一个,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遭遇了各种波折,经受着各种来自社会的和自身的压力。然而他们没有退缩,在自己平庸的小世界里,努力调和着自己和家人的矛盾,尽自己的力量给他人带来幸福。张翎在塑造他们时,更突出了他们在命运的捉弄下无力反抗、只能随波逐流的无奈与痛苦,并以同情的笔调记录下他们的每一个喜怒哀乐。
无论是徘徊在高校里的高知们,还是左右逢源的成功商人,亦或是仍在为生存而奋斗的普通职工们,张翎对他们的描写都是真实的,带着点秉笔直书的意味,不虚美、不隐恶,对人性的切入独特而准确。张翎在描述这些男人和她们的女人的故事的同时,亦融入了自己的女性体验和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不难看出,不只男性作家企图摸索其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心理,张翎作为杰出的华人女作家,也在其小说中尝试着摸索其作品中的男性们的心理。且无论从这些男性角色的心理还是行为模式描写来看,张翎对男性世界的探索是非常细致且真实的,这大概也是她的作品不只感动了女性读者,也令男性读者着迷的原因。正如著名导演冯小刚的评说:“我在拍电影、选择故事的时候会遵从自己的天性,张翎的小说触动了我,所以我选择了她。”
——————————
参考文献:
〔1〕张翎.唐山大地震[M].花城出版社,2013.
〔2〕晓立.当说一声感谢文学[N].文艺报,2010-7-28,(4).
〔3〕陈瑞琳.风雨故人,交错的彼岸[J].华文文学,2001,(3).
〔4〕乔世华.张翎小说《余震》批判[J].艺术广角,2011,(1).
(责任编辑 王文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