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2014-10-08张建华张银花

关键词:开发内蒙古人力资源

张建华 张银花

摘 要:本文以通辽市奈曼旗明仁乡保安村的实地调查为依据,对内蒙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农民参与开发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力求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内蒙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095-03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社会区域内总体所具备的能够从事价值创造活动的劳动能力的总和。①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依托政策、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在教育水平、生产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受信息接收等限制性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奈曼旗明仁乡保安村为例,对内蒙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内蒙古通辽奈曼旗明仁乡保安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明仁乡地处奈曼旗东北部,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合居住的农业苏木,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全苏木6846户,总人口26511人,其中蒙古族10584人,占总人口的38%,农业人口2.6万口人,占总人口96.3%。此次调查的重点是保安村,在896人中随机抽取50人,问卷发放50份,问卷回收47份,回收率94%,属于有效问卷调查。

(一)人力资源质量

目前保安村劳动力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的比列高达1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7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在劳动力中,没有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占71%,定期或偶尔接受过初级农业技术培训的占29%。有10人左右的蒙古族,由于汉语水平所限对很多知识信息不能理解。技能培训不足、受教育程度低以及语言限制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先进科技信息的传播以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吸收。

(二)劳动力提高自身知识素质和技术能力的意愿

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中,投入到生产中的知识、技术、能力、健康和努力程度等因素的价值总和。②其中,很关键的两个因素就是知识和技能,是需要人后天不断更新和积累的,而且也是增长空间最大的因素。在保安村调查对象中,93.6%的人意识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14.9%的人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弥补自身知识技能的不足。从中可以看出,农民虽然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却没有意识到它的必要性。

(三)人力资源劳动结构分配状况

保安村是一个以农业作物生产为主的小村。随着经济的发展,机械作业在农村慢慢展开,但是仍然有很多农户家里有几个劳动力却只经营几亩农田的情况。调查中,87%的人从事纯农业生产,三家兼营商店、农用机械修理,只有一家完全从事非农业生产(药店)。从中可以看出,农民需要学习知识,掌握技术,发展第二职业,以降低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外出务工人员潜能利用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亿3727万人,呈下降趋势,其中农民工群体占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的28%,达到2亿6260万人。③目前规定的劳动年龄界限为男性16至60岁,女性16至55岁,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人口即为劳动适龄。保安村出村进城的人也越来越多,村里每年春季都会有20-40人外出务工。但是由于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岗前培训,在城里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这不仅没有起到农民进城“长见识”的作用,还浪费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潜能。

(五)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情况

在东部沿海城市,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城郊和周边农村地区此类教育也比较充足。然而在内蒙古地区的农村,成人接受教育的途径却很少。2011年末内蒙古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只有283所,招收学生10.59万人,而且比上年下降14.7%。④其中奈曼旗只有一所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截至2012年在校生2300名,开设了机械加工、护理、农学、汽车维修、焊接、供用电技术、畜牧兽医、制砖、采矿等专业。在乡(镇)一级,没任何的技能培训机构,保安村目前为止只有3人在奈曼旗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过。可以看出,少之又少的“进修机会”不能满足庞大的农村低文化程度的人提升自己的需求。

二、内蒙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以保安村为例,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且自我开发与提高意识淡薄

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以初中及初中以下居多,占到77.9%。⑤除了基础知识及技术运用能力不足原因外,自我开发、提高意识不足以及对学习知识方面的错误认识都加大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阻碍。内蒙古自治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带,劳动力科普知识缺乏,文化素质低,新技术接受转化能力差,制约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转化,也严重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同时,在一部分地区还存在陈旧的教育思想,认为接受教育只为考上好大学,他们仅把教育和知识的获取看作升学的手段,而不是致富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源泉,这种狭隘而片面的思想观念妨碍了农民素质能力的自我提升。

(二)农村成人再教育力量薄弱

内蒙古地区大多数农民接受初等教育后,开始从事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很难再有继续学习的机会。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结构与农村生产实际脱节,也缺少因地制宜的职业教育策略和城市农村“区别待遇”的培养方式。另外,培训员很少到农村生产第一线了解实际情况,不能传递农村生产需求的信息,也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之一。乡镇农技站点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推广新技术、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的作用,对农村本地的土秀才、土专家作用的忽视也制约着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

(三)农村专业科技人员数量少且素质低endprint

由于收入较低,内蒙古许多农业科技人员中途放弃农村科技推广工作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同时,很多在职的科技人员多年得不到新的培训,导致不能很好地进行科技成果推广和落实兴农战略。目前在明仁乡还不能确保村村有专门技术指导人员,懂得双语的技术人员更是稀缺。据统计,内蒙古平均2000多个农牧业劳动力中仅有1名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而发达地区平均不足700人就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稀缺、质量的低下,使得农民有问题无人可以请教,只能靠自己仅有的生产经验盲目生产。

(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关注和组织

自治区政府目前制定了一些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的计划和制度,但是这些计划是分散的,效果有限。一些旗县、乡镇政府还没有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推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没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是针对农村人力资源的,一些部门仅是出于完成任务的考虑,缺乏使命感、主动性和自觉性,培训的责任意识淡薄,一些“兼职型”部门对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只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五)农村劳动力对教育和培训的投资回报率缺乏信心

内蒙古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地处偏远落后、信息闭塞的地带,缺乏对自治区以外信息技术的了解,导致农民缺乏接受技能教育的激情。又因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没有对市场进行调查,不能教授适应市场需求的知识技能,使得很多接受职业教育的劳动力难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降低了农牧民劳动力投资于职业教育的信心。

三、内蒙古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者、引领者和制度的供给者。因此,在促进农村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1.抓好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工作,拓宽教育渠道和人才开发平台

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但是需要政府为其打开一个阀门。特别是基层政府要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各类教育资源,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把好的技术和人才引向农民再教育的事业上来,缩短农民知识、技能更新的周期。同时,县乡政府要抓好信息服务工作,及时准确掌握各类人才的需求信息,定期发布人才信息,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2.成立专门机构监督管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在德国、美国和韩国,政府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如美国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由农业部农业合作推广局负责管理,具体培训工作由州立农学院推广处负责,培训机构开设培训课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市场调查分析。韩国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农民的选拔、认定、教育、支援由农林部农村振兴厅负责,并成立了农民教育培训审查、评审委员会。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机构设置,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⑥与之相比,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过于松散,农业部负责农民技术推广培训,教育部负责学历教育,民政部、科技部等众多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各自相关的培训。由于部门分工零散,没有有效的衔接,难以统一协调管理,造成教育或培训工作的不到位。内蒙古可借鉴国外经验,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成立专门机构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进行管理,将各种职责权限整合到一起,这既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又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的自主性

1.组织农民联合团体,发挥农村既有的人力资源优势

通过民间自我联合团体的形式,联合乡村中的种、养、植经验大户和有一定技术“能人”,利用现有的网络信息通道,互相传递科技信息,交流生产经验,帮助农民接触网络信息,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人力资源水平。

2.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农民自我开发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恰当的激励机制可以使人的能力提高数倍。⑦因此,可以通过组织农民技能比赛,在生产技术、生产成果、生产结构等方面评选“乡村技能大王”,并以农民的现实需要为依据,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多种手段,激发农村人力资源进行自我开发的内在需求,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3.利用榜样示范的作用激发农民自我挖掘潜能

榜样示范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对模仿者产生影响。在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可以利用榜样的导向、激励、情感熏陶等作用,促使农民接受并学习榜样,使他们认识到丰富农业技术对于发家致富的重要性。

(三)调动社会力量,各界广泛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事业

1.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内蒙古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全社会的力量,应该充分调动学校、企业、民间组织参与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中来。政府作为企业和农村人力资源之间的一个“桥梁”,可以通过开展订单式培训,将企业的需求下发到乡村,培训机构按要求“生产”相应人才,提升农民工的“含金量”,并有针对地将农村人力资源输入到企业中去。另外,积极与地方院校合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邀请有关专家和优秀大学生到农村进行技术指导,还可以吸引进城后掌握一定技术的人员返乡,并为他们提供免费进入地方院校学习的机会。

2.职教机构必须注重因材施教

作为实用人才资源提供者的职业教育机构,应践行其职业宗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优秀的职业人员。培训机构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培训课程,教学中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及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授课对象的实际安排课程、讲解课程。采用现场指导、讲座、科技咨询以及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使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内蒙古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在开发和使用的过程中,要将政府、企业、农牧民、社会各界力量统一起来,各方主体在实际工作中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其民族特点,努力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走出有内蒙古民族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道路。

——————————

注 释:

①李华.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7-29.

②许文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9.

③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ww.ce.cn),2013-2-22.

④2011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经济网(www.ce.cn),2012-3-6.

⑤刘李欣.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M].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5).

⑥万忠,杨小平.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典型经验及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

⑦于炳诚.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参考文献:

〔1〕李华.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许文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郭伟强,霍秀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基层政府作用[J].理论导刊,2007,(4).

〔4〕张嫘.人力资本积累:撬动新农村建设的支点[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刘李欣.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5).

〔6〕刘那日苏.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热[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8). (责任编辑 孙国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发内蒙古人力资源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